張溯
(公主嶺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吉林公主嶺136100)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技術,很多地區都已經得到實施,并且收效良好。本文首先總結了保護新耕作的重要意義,而后總結其主要技術措施。以期保護性耕作技術可以順利得到推廣,促進農業技術發展。
保護性耕作技術有利于改善土壤環境,減輕土壤負擔,有利于我國土地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可以減少農藥以及殺蟲劑的使用量,這樣就可以減少其隨雨水流入地表的可能性,避免水資源污染問題,保護地下水質量,也保障了人們飲水安全。同時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保留技術殘茬為一些微小野生動植物提供了食物和隱蔽處,有利于增加野生動植物的數量。再者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減少了秸稈焚燒,降低了空氣污染,使秸稈變廢為寶,成為培肥地力的肥料,不但提高了地力條件,節省了化肥,且減少了農民支出。關鍵通過保護性耕作技術,農作物收成也提高了。所以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意義重大,應該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配合。
保護性耕作技術要運用機械化技術以及裝備開展相關技術工作,是農機推廣工作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保護性耕作技術的主要技術,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免耕、少耕施肥播種技術;二是秸稈覆蓋技術;三是雜草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四是深松技術。
免耕也是保護性耕作技術的一種,目的是避免土壤被侵蝕。隨著保護性耕作技術的不斷完善,與其配套的機械設備也在逐漸發展。比如免耕、少耕施肥播種技術中就需要使用免耕播種機,因為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種子和肥料的播施方法與傳統的方式不同,它需要將種子和肥料播施到被秸稈覆蓋的土地里面,所以需要專業的機械來完成。免耕播種是在前茬作物已經收獲以后,不再安排耕作工序就直接進行播種的工作,利用免耕播種機開展工作。有些情況也需要提前適當的整理表土,這樣能更好的保證播種的質量。
該技術主要是指保留秸稈和殘茬,不但可以減少焚燒帶來的污染問題,把秸稈和殘茬覆蓋在地表還可以當肥料,在培肥地力的同時,還有利于減少水土流失,避免沙塵暴天氣。秸稈覆蓋的地表在進行整地以及播種或者其他作業時,一定要注意盡量不破壞覆蓋層。對于秸稈覆蓋太厚,太多影響正常作業的地塊可以適當調整;多風地區還可能把秸稈吹走,失去地表覆蓋作用。因此,必要時可進行如秸稈粉碎、秸稈旋埋、地表平整等作業。
保護性耕作條件下雜草和病蟲相對容易生長,必須隨時觀察,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我國北方旱作地區經常遭遇低溫和干旱,因而經過十幾年的試驗觀察,尚未發現嚴重的病蟲草害情況。一般情況下,在一年內適時噴撒一次除草劑,或人工鋤草一次即可,病蟲害主要靠農藥拌種防治,有病蟲害出現時可噴殺蟲劑。在一年兩熟地區,由于土壤水分好,地溫較高,病蟲草害相對會重一些。
保護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和蚯蚓等生物松土,但由于作業機具及人畜對地面的壓實,有些土壤還是有深松的必要,但不必每年深松,一般情況下隔2~3年深松一次即可。建議新采用保護性耕作的地塊,應先進行一次深松,以破除犁底層。因為深松作業是在地表有秸稈覆蓋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要求深松機應有較強的防堵能力。
保護性耕作技術除了推廣,還要繼續堅持和完善,讓更多的人重視保護性耕作,意識到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意義及作用,并積極地參與到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中來,以更好地促進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保證土地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土地得到保護,才會更好的反饋給農民,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1]鄭家國,姜心祿,朱鐘麟,謝紅梅,卿明福.季節性干旱丘區的麥秸還田技術與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J].灌溉排水學報,2006,(01).
[2]朱鐘麟,卿明福,鄭家國,姜心祿,吳婕.免耕和秸稈覆蓋對小麥、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05,(05).
[3]馬春梅,紀春武,唐遠征,董守坤,李姚,金喜軍,龔振平.保護性耕作土壤肥力動態變化的研究——秸稈覆蓋對土壤溫度的影響[J].農機化研究,2006,(04).
[4]章秀福,王丹英,符冠富,李華.南方稻田保護性耕作的研究進展與研究對策[J].土壤通報,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