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勇
(山東行政學院信息技術部,山東濟南 250014)
茶業信息化及管理服務的提升途徑探索
秦 勇
(山東行政學院信息技術部,山東濟南 250014)
茶葉是我國的重要農業經濟作物,在我國茶產業日益發展的趨勢之下,要關注茶產業的經濟效益,還要關注茶農的利益,尤其是要將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引入到茶業領域之中,以信息化帶動茶業產業的調整和發展,創建良好可操作的茶業信息化管理系統,使之更好地促進茶業產業經濟的發展和效益的提升。
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提升
茶業信息化涵蓋茶產業的各個環節,是現代科技應用于茶產業的重大突破,通過茶業信息化在茶業生產、管理服務中的應用,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先導性、集成性、高效性的特點,較好地提升茶業生產效益,增強茶農的綜合素養和能力,使我國的茶業經濟由傳統茶業向現代茶業轉變。
我國茶葉在全球的地位正處于不斷上升的階段,茶葉出口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茶葉產品結構及貿易出現極大的轉變,突顯出茶葉的全球化采購和經營特點。我國的茶業產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具體顯現出深厚的茶文化優勢、茶資源優勢、茶產品優勢、市場優勢、技術人才優勢等,并實現茶產品與茶文化的一體化經營,使飲茶成為生活的新時尚和新潮流。
在我國當前的茶葉信息化管理服務之中,顯現出以下方面的特點:
在我國目前的茶葉信息化管理服務之中,要以先進而全面的數據庫系統為前提和支撐,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體系的組織、存儲及管理功能,采集、整合和分析茶葉信息化數據,基于計算機反饋的數據進行操作命令的發布和執行,在穩定安全的茶業信息化管理系統之中,確保茶業管理服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先進性。
茶業信息化管理及服務要以高智能的科技力量作為支撐,對采集的茶產業信息進行分析,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和處理,利用其智能化的功能和技術,較好地提升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的水平。
在茶業信息化管理及服務之中,可以充分引入全球定位系統、自然地理信息系統、衛星遙感系統等技術,使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覆蓋于茶葉生產、加工、制作、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之中,包括茶農信息、茶業市場信息、茶葉資源開發利用信息、茶業科技信息等,使之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
我國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還處于初期階段,系統建構還不夠完善,在當前的技術手段應用條件下,茶葉信息化管理服務系統覆蓋面還不夠寬泛,尤其是在偏遠的山區農村,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網絡顯現出乏力的狀態。加之政府的重視度存在不足及管理措施不夠到位等問題,而使茶業信息數據的采集、整理和分析顯現出不夠齊備的現象,難以實現對茶產業經濟的信息化、系統化管理和服務。
在當前的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的制度體系之中,還缺乏齊備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細則,大多是借鑒和沿用其他農業領域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相關規定,而沒有全面考慮茶產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的具體情況和特點,無法實現對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的制度化指導和引領,不利于茶葉信息化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推廣應用。
在當前的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之中,必需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尚未配套,甚至在一些邊遠地區呈現出極其簡陋的狀態,這就使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的物質依托缺失,在網絡設備限制和網絡管理技術欠缺的現狀之下,難以實現對茶業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務。加之,我國對于茶業信息化管理和服務的經費投入較少,使茶業信息化基礎設備的添置呈現出捉襟見肘的狀態。
在當前的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的推行過程中,顯現出操作人員的信息化素養和管理水平較低的現象和問題,部分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操作人員缺乏足夠的文化知識、技術水平和管理經驗,這就在較大的程度上降低了茶業信息化管理和服務的水平,加之政府對于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人員的重視度不足,導致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培養和信息化技術培訓缺失,難以適應不斷發展的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的要求。
要使我國的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趨于規范化和制度化,要建構完善、齊備而成熟的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制度體系,從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系統的內部來看,要建構和完善茶業員工管理制度和激勵獎懲制度,以提升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避免因個人失誤而出現的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問題。從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系統的外部環境來看,要制定我國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的法律法規及政策體系,從立法的角度規范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較好地彌補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的制度空白,促進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另外,政府還要關注和重視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面臨的困難和瓶頸問題,提供與此相適應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以較好地推動茶業信息化發展。
要建構和優化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系統,并具體將其設置為如下信息化模塊:(1)茶農信息服務網。提供茶葉相關動態、熱點新聞、國內國際資訊等,并展示和公布茶葉企業名錄以及茶文化、茶歷史、茶藝茶道、茶典風俗等,提供茶農服務信息,為茶農開展種植加工服務、茶葉包裝服務、茶業科技服務、茶葉常識服務等,并可以提供專家咨詢通道,以一問一答或一問多答的方式,搭建茶農與專家咨詢溝通的平臺,進行茶園生產的信息化即時交流和互動。(2)茶園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登錄。使用者可以根據不同的用戶名和密碼進入到權限之內的系統界面之中,獲取預警信息、站內短信、專家咨詢問題等信息。(3)專家咨詢管理系統。在這個智能化的信息系統界面之下,全面收集茶葉生長信息、農業氣象信息、土壤信息等數據,可以傳遞實用的茶業知識和茶業問題決策咨詢服務信息,向農戶提供茶葉病蟲害的診斷決策知識,通過超鏈接的方式,調用和查詢“多媒體農業科普庫”的內容,進行良好的人機交互,較好地提升茶業相關人員的科技文化素質。(4)環境信息管理系統。這是由分布在茶園中的若干個環境感應器實時提供的茶園環境監測信息,并提供專家指引管理,進行茶葉信息化管理服務的監控和預警。
要培育和扶持茶業產業組織,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形式加以實現:(1)產地市場+茶農基地。側重于創造特色化的茶園和手工名優茶園,結合當地茶文化特色資源,進行深度的開發,并使之市場化和規模化。(2)龍頭企業+基地。這是由茶農與龍頭企業簽約所形成的一種規模化效應,基地由茶農連片構成,以為茶業生產的規模化實現創造條件。(3)服務組織+龍頭企業+基地。這是以服務組織為中介和鏈條,將龍頭企業和茶農生產基地相鏈接,更好地為茶業信息化生產管理服務。(4)農民合作社+基地。通過各種措施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利用其強大的科技開發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全面創新茶葉生產組織形式,轉變單個農戶的茶葉生產規模現狀,帶動農戶形成規模化、品牌化、優質化的茶業信息化服務,更好地開拓市場。
在茶產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的發展進程中,要使茶業經營民營化,國有企業要以參股的方式實現多元化投資。還要合理調整茶業的結構及經營方式,主攻和培育“綠茶”、“特種茶”、“烏龍茶”等茶葉品牌,變“產品經營”為“品牌營銷”,并加快茶葉產品自主創新,開發茶葉深加工產品,延長茶葉產業鏈,提升茶葉附加值。
政府要充分投入資金和人力,為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提供扶持,要扶持茶葉良種基地,加大對優質、高效、低耗的茶葉產品良種基地的生產投入,形成農場化、茶園一體化的機采機制,實現茶葉生產的規模化、信息化管理。并鼓勵研發,重點加強茶葉工業改造技術,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無性系良種的選育和推廣,研究茶樹育種及繁育技術,茶葉有害物質的信息化檢測技術,更好地開拓茶葉新用途和新市場。
綜上所述,茶葉是我國一大農業經濟作物,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遙感技術、數據庫技術等信息化方法和手段,搭建和完善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系統平臺,使之成為茶農、專家、茶企之間的中介和紐帶,緩解茶葉信息化管理服務中的矛盾和問題,更好地推廣和普及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知識,并在政府的推動和扶持之下,更好地促進茶業信息化管理服務的銷售與流通。
[1]李瑤,孫婷婷,黃建昌.茶葉信息化及管理服務的提升途徑探索[J].福建茶葉,2017(9):60.
[2]桂燕玲.浙江、臺灣茶業合作組織的比較研究[J].鄉村科技,2016(26):77-79.
[3]馬金海.現階段改善茶葉信息化管理服務的方法探析[J].福建茶葉,2016(9):105-106.
[4]吳自愛,王劍程.基于SaaS的茶葉企業信息化平臺建設——以安徽國潤茶業有限公司為例[J].池州學院學報,2014(3):28-30.
[5]王楠.面向會展業的信息化智能服務平臺的研究與應用[J].大眾文藝,2012(23):299.
[6]黃晶.湖北悟道茶業有限公司電子商務網站設計與實現[J].電子世界,2011(9):49-51.
[7]路永和,汪清杰.基于SaaS的珠寶業信息化平臺研究[J].物流科技,2009(5):142-145.
秦 勇(1966-),男,山東東阿人,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計算機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