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琳琳
人物檔案
姓名:高星林
年齡:42歲
職務:中國公路學會青年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助理、計劃合同部部長
“毋意、毋固、毋必、毋我?!苯衲?2歲的高星林,已經在港珠澳大橋“摸爬滾打”了近10年。他參與大橋項目管理策劃,以開創性的思維策劃并負責實施了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招標管理工作,通過招標過程完成項目管理方式的構建,實現了招標管理從程序型向策劃型的轉變;主要參與構建了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運營管理模式,確定了運營管理制度的框架體系,梳理了通車前的66大項工作任務,并確定了實施路徑和步驟……
短短3天,兩大臺風接踵來襲。
2017年8月23日,廣東53年未遇的超強臺風“天鴿”,肆虐珠海。3天后,臺風“帕卡”強勢經過。
建設中的港珠澳大橋能頂得住嗎?
“這是一次考驗,不小的考驗?!被叵氘敃r的情景,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助理、計劃合同部部長高星林坦言,確實有些緊張。
誠然,大橋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按照設計,這條22.9公里長的海上巨龍能抵抗16級臺風、8級地震。而且,自2009年開工建設以來,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和各參建單位累計開展了34次抗防臺工作,已經積累了寶貴經驗。
但是,像“天鴿”這樣強力的臺風,他們還是第一次遇到。緊隨其后的“帕卡”,也不容小覷。
事實證明,港珠澳大橋沒有辜負建設者的心血。風雨中,大橋巋然不動。
“雙臺風”過后,人們發現,除部分臨建和設備設施受損外,大橋主體工程結構穩固,施工船舶、大部分機械設備都保持完好。塔吊穩穩地矗立在原地,人工島玻璃幕墻完好無損,海底隧道連一滴水都沒有滲入……
這讓負責港珠澳大橋項目管理策劃、主體工程招投標管理、計劃進度管理、造價管理、合同管理及法律事務管理等工作的高星林深感欣慰?!按髽蚪浭茏×丝简?。這相當于一次超大規模的全尺模型風洞試驗,試驗結果是,大橋結構抗風性能優良,符合設計要求?!?/p>
實際上,今年42歲的高星林,已經在港珠澳大橋建設工地上“摸爬滾打”了近10年。伶仃洋上,他修橋,亦修身。
多年之后回首2008年,國人仍會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那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北京奧運會、汶川特大地震、南方雨雪冰凍、航天員漫步太空……跌宕起伏,幾經洗禮,中國向世界展現堅強和勇敢、膽識和智慧。
對于高星林來說,2008年還有另一種意義。那一年,港珠澳大橋招兵買馬,他毅然決定迎接人生的新挑戰。
彼時,高星林正任職于廣東省交通運輸廳。1999年從西安公路交通大學橋梁工程專業畢業后,他先后在廣東省路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廣東省公路管理局路橋管理中心、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工作,已擁有7年工程一線工作經驗和3年交通行業管理經驗。
對于他來說,港珠澳大橋這個“超級工程”,既是新機遇,更是新挑戰。他決心與這座大橋一起跨越伶仃洋。
“人生的經歷是一種財富,而有挑戰的經歷更是一種人生的榮耀。”他如此回憶自己當年的心情。
來到港珠澳大橋后,高星林從普通工作人員到主管,從副部長到部長,再到如今的局長助理,一步一個腳印。
2008年11月,高星林入職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簡稱“前期辦”),任計劃合同部副部長,負責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招標和法律事務工作,參與構建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招標管理規劃,策劃并負責實施了所有招標工作方案。
2012年3月起,高星林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計劃合同部部長,負責港珠澳大橋項目管理策劃,管理制度制定及執行檢查和修訂調整、主體工程招投標管理、計劃進度管理、造價管理、合同管理及法律事務管理等工作。
2016年3月至今,高星林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助理兼計劃合同部部長,除負責計劃合同部管理事務外,牽頭負責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概算調整、營運籌備工作,主持完成了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概算調整文件編審、修編、審查、上報及協調解釋工作。主要參與構建了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營運管理模式,提出了運營管理三大目標,確定了運營管理制度的框架體系,梳理了通車前的66大項工作任務,并確定了實施路徑和步驟。
“舉一綱而萬目張?!备壑榘拇髽蚴恰耙粐鴥芍啤笨蚣芟禄浉郯娜厥状魏献鹘ㄔO的世界級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橋,明確其工程愿景、目標,至關重要。
在港珠澳大橋前期辦,高星林參與確定了大橋主體工程“建設世界級跨海通道、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成為地標性建筑”的建設目標內涵詮釋,并經中央專責小組會議審議通過。
2016年9月,高星林(左一)陪同時任廣東省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黃先耀視察港珠澳大橋工地。
同時,他作為主要人員參與項目管理策劃與優化,并參與構建了《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項目管理制度》。從核心載體、核心要素、保障措施三大層級、11個部分進行系統策劃,體現了項目法人對項目的系統管理思維,成為建設項目管理的綱領性文件;基于全壽命周期集成管理和價值工程理念,成為港珠澳大橋全壽命周期項目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成果,獲得了行業主管部門和粵港澳三地政府的認同,為行業樹立了典范。2014年9月24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在全國公路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座談會上指出,港珠澳大橋項目法人組建模式借鑒了國際經驗,符合中國國情,特別是適應港澳兩地“一國兩制”的特殊要求,更加典型地代表了項目管理理念的發展方向。
港珠澳大橋有“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之稱,為這樣一個超大型復雜巨系統項目進行招標管理,高星林肩上的重擔可想而知。高星林清楚地記得,當年自己剛來港珠澳大橋時,時任前期辦主任的朱永靈問他如何做好港珠澳大橋招標工作。他經過深入思考,提出了四點建議:充分的市場調查,完善的合同機制,不斷的持續改進,理性的工作方法。后來,又加上了一條——超前的頂層設計。
此后,經過“實戰”檢驗,港珠澳大橋的招標工作基本按照這一思路展開,并進一步完善為“超前的頂層設計,充分的市場調查,完善的招標策劃,科學的工作方法,不斷的持續改進”。
在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提起高星林的招標管理“大招”,很多人豎起了大拇指。針對具體招標項目,高星林在PDCA循環理論的基礎上總結出“發散、收斂、迭代、逼近、聚焦、解決、反饋、提高”的實施8步法;通過招標驅動創新,用工程哲學指導招標工作方法,構建合同管理,驅動行業和產業發展;推行ISO程序化的開評標管理等措施,構建起高效的招標管理體系;通過招標過程完成項目管理方式的構建……
高星林碩士就讀于重慶交通大學道路與鐵道工程專業。圖為 2017年6月,高星林和導師、重慶交通大學校長唐伯明(中)及師母在2017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上合影。
作為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招投標管理的具體負責人,高星林和招標團隊成員一起順利完成了主體工程共計38個主要標段(共計303.67億元)的招標組織及實施工作,以及14個暫估價招標項目的審核及監管工作。
在這些招標過程中,無一例有效投訴。
業界普遍認為,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的招標管理實現了由程序型向策劃型的轉變。招標模式的構建和實施,保證了有效攻克制約項目的諸多難題,成功提升了項目的品質,化解了項目質量和工期的突出矛盾,從源頭上保障了項目的成功實施。
這其中,高星林和招標團隊成員可謂功不可沒。
“從一開始,港珠澳大橋的定位就不僅是‘好’,而是‘更好’。要建設成世界級的跨海通道,要站在世界舞臺上引領行業發展。從招標策劃到人員配置,我們都是這樣考慮的。這么好的平臺,如果做不好,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三地政府,對不起行業,對不起這個平臺,也對不起自己。”高星林如是說。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高星林以目標為導向,深入調查研究,創新構建了諸多招標模式。
首先,基于“設計施工聯動、施工驅動設計”的理念,他主要參與構建了島隧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
他和同事一起,統籌考慮工程的跨境性和集群性以及嚴格管控工期、確保工程質量、嚴控工程造價、減少工程界面等要求,對市場上現有資源進行了周密調查研究,確定了組成投標聯合體(允許境外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劃定大標段,并對聯合體進行責任劃分、風險平衡、設置超前的合同機制等,構建了島隧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并付諸實施。
其次,創新橋面鋪裝招標策劃方案,為鋼橋面鋪裝的成功實施提供了堅實保障。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深水區橋梁上部結構采用110米跨徑的大懸臂寬幅連續鋼箱梁結構,鋼橋面鋪裝面積達50萬平方米,其工程量為世界之最。作為大橋橋面鋪裝工程招標的主要負責人,高星林和同事進行了世界范圍內、上下游產業鏈的全覆蓋調研,提出并推進了一系列創新性設計方案:借鑒工業化精益制造理念,在招標文件中提出采用工業化精益制造的方式生產集料的要求,并爭取行業主管部門的支持,對施工圖預算和業主控制價做了資源上的相應匹配,通過業主思想影響承包人的行為;借鑒精細化工行業和食品加工業的制造技術和研發優勢,推動按工廠化方式建立世界上首個全自動化、全封閉生產線的集料工廠,實現橋面鋪裝專用集料的精益化生產;引入車載式自動拋丸機,為防水涂料自動化噴涂設備開發創造條件……這些舉措,創造性地解決了大橋鋼橋面鋪裝技術、管理方面的難題,有效地保證了施工質量。
這一系列招標模式的創新構建,在港珠澳大橋的質量和進度控制、技術創新、資源整合與統籌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效果。2017年3月,高星林受交通運輸部公路局邀請,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項目管理及招標策劃”為案例,為第四期國家公路建設項目培訓班進行了評標集中授課。
高星林為港珠澳大橋付出的心血,遠不只是招標管理。憑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敬畏,憑借奮力達到建設和運營目標“知行合一”的誠心,他和管理局的同事一起,打開了港珠澳大橋項目管理和運營管理的新局面。
他以進度管理為龍頭,負責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計劃進度管理。牽頭編制主體工程《計劃進度管理綱要》《計劃進度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等,規范和完善了計劃進度管理體系,并強化計劃進度管控和協調。
他以造價管理為目標,負責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過程各階段造價管理。建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造價管理體系,開展外海工程資源消耗及施工工效研究,并作為主要負責人開展定額測定、協調、分析、驗算和鑒定成果驗收,歷時8年完成此科研課題,填補了行業空白。
他以合同管理為載體,負責主體工程全面合同管理。建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合同管理體系,突出注重頂層設計和價值引領,倡導基于嚴格履行合同基礎上的伙伴關系,強化組織管理,推進系統均衡,提供多維組織保障等。
……
2016年3月以來,高星林更加忙碌了。他要負責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概算調整、營運籌備前期工作。
這一年多來,他按照“合法合規、有依有據、程序公開透明、進度服從質量”的原則,主持完成了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概算調整文件編審、修編及上報工作。2017年7月,交通運輸部已經正式報國家發改委,國家發改委已經聯合有關部委函報國務院,目前,已經取得中央主要領導批示同意意見。
這一年多來,高星林具體牽頭負責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營運籌備前期工作。他提出了大橋主體工程的營運目標——“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運營世界級品牌,創造社會和經濟價值”,并對其內涵進行釋義,已經通過三地委審批。得到了港珠澳大橋技術專家組認可,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港珠澳大橋技術專家組組長馮正霖特別指出:大橋建設成功經驗之一是堅持了始終咬定建設目標,大橋營運同樣要堅持目標導向,堅持始終咬定運營目標,要把“建設是發展,養護管理也是發展”的理念,貫穿在大橋運營的全過程。要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的大通道作用,增強香港及珠江東岸地區經濟輻射的帶動作用,充分發掘珠江西岸潛力,最大程度地發揮大橋的社會經濟價值。
隨著大橋建設逐漸步入收尾階段,基于管理局負責建設、運營、維護和管理組織實施一體化的特點,高星林創造性地提出了“基本體系不變,逐步疊加職能、適時動態調整”的建設轉營運工作思路,構建了項目營運管理制度框架體系,保證項目建設期轉營運期的平穩過渡。
如今,港珠澳大橋營運規劃及深化方案,已經取得了粵港澳三地政府批準。根據該方案,管理局將按“自行營運模式”統籌開展收費監控等營運籌備工作;養護模式初步確定為“混合制養護模式”,即“核心業務自行養護,日常簡單業務外委”;管理局將組建路政隊實施路政業務管理,與各政府部門厘清職責并建立聯動協作機制,保障項目的營運安全。
“作為一個開創性工程,港珠澳大橋極為復雜、極具挑戰。中央、三地及各參建方在資源調配、技術支持、資金保障等方面做出了極大努力,但因技術的復雜性、外海環境的特殊性等,不可預見因素已超出項目業主和有經驗承包商前期預測、超出工程界已有的認知范疇。不過,在現有的管理邊界條件和資源約束條件下,已取得顯著管控成效,將為后續超大型復雜工程管理提供良好的借鑒。”高星林充滿信心地說。
左圖:高星林酷愛閱讀,廣泛涉獵中外經、史、哲和管理類書籍。他認為,讀書不僅能提高做人的修為,更有助于開闊思維,提升管理能力。在他的影響下,女兒也養成了愛好讀書的好習慣。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高星林的座右銘。早在大學期間,他便酷愛閱讀。他不僅讀與專業相關的書籍,還廣泛涉獵諸子百家?!爸T子百家的思想,太博大精深了,其中閃現的人性光輝,深深地吸引了我?!?/p>
來到港珠澳大橋后,這個習慣依然在延續?!按髽虮浦也粩鄬W習,我基本每天晚上都讀書。毛澤東、曾國藩、王陽明、德魯克的書,都看了很多?!?/p>
在同事眼中,高星林性格堅毅。而他本人表示,自己篤信“堅持的力量”。采訪當天,記者從高星林手機上學習英語的“扇貝”App里看到,他已經連續打卡1116天,沒有一天間斷!
他非常喜歡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爸聝刃牡牧贾?,我們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彼€喜歡《尚書》中的16個字:人心惟微,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叭耸呛苋菀资艿酵獠凯h境、利益誘惑的,做品質工程要謹慎防范這些誘惑。很多時候成敗存在于人的一念之中,要高度重視細節,要保持專注,追求恒定的目標。”
“我很喜歡梁啟超,他一生都在求新求變。很多改革家到晚年都變成了堅定的保守派,他沒有?!备咝橇直硎?,自己喜歡突破,喜歡新思維,不喜歡墨守成規,更不希望以后走到保守的道路上去?!啊墩撜Z》中說:毋意、毋固、毋必、毋我。我現在心態很開放,在不斷學習新知識,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面都看了很多書。我經常提醒自己:不要固執了,要不斷更新思維和突破自我?!?/p>
高星林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擁有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士人?!霸谥袊膫鹘y文化里,有俠,有士?!墩撜Z》說士不可不弘毅,而太史公為俠之大者立傳。俠和士,都體現了民族國家的大義精神。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體現的就是一種家國情懷,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代表了這個國家、這個行業在世界上處在什么樣的歷史階段和歷史地位。作為一個工程師,有機會為國家做點事情,是榮譽,更是責任。”
在他看來,人生和項目管理異曲同工,至少要有三維的坐標定位,首先要有目標,其次要有參照系,最后要明確實現路徑,辨識出有哪些核心因素、存在哪些風險、哪些地方需要補強、哪些地方要重點把握,這樣才能構成一個運行良好的系統。
近年來,高星林先后負責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多個重點科研課題。其中,他主要參與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跨境重大交通工程管理模式、決策機制和戰略資源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技術》,通過交通運輸部評審并鑒定為“具有國際首創性”;主要負責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外海工程資源消耗及施工工效(外海施工定額)研究》,成果已在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寧波舟山港主通道、大連灣跨海工程等項目得到應用……
但高星林始終保持謙遜:“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港珠澳大橋是團隊建設的成果。港珠澳大橋群星璀璨,我做了一些工作,那是因為有很好的平臺。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能夠有所憑借,有所作為,我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