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霞
(鄭州工商學院,河南鄭州 451400)
我國是茶的發源地之一,茶文化有著悠久歷史,內涵博大精深,備受人們青睞。隨著對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茶文化傳入其他國家,如英國、日本等,對當地文化及飲食產生了一定影響。當前是一個經濟全球化時代,英語是溝通交流的主要語言,掌握英語這門語言是大學生的基本技能。在這種形勢下,高校愈加注重英語教學,而茶文化的融入能夠優化英語文化教育效果,提高教學的整體效果。
語言是一種語言工具,本身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英語教學不能忽略文化方面的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語言教學與文化教育相輔相成,二者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教師把文化融入其中并作為英語教學文化背景,可以提高英語教學的系統性、完整性及有效性。但是就實際而言,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還未把文化教育與語言教學進行有效結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解。茶文化受到中西方人的喜愛,把茶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可以借助茶文化這一載體開展卓有成效的教學,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還能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中西茶文化有一定關聯,也有巨大的差異,分析中西茶文化之間的差異,對加強英語教學有直接作用。一方面,幫助學生奠定英語語言應用和語言交流溝通的基礎,引導學生語境區分;另一方面,指導學生進行語言理解、閱讀及溝通,促進學生學習效果整體提升。
我國茶文化起源較早,神農嘗百草時期就有了關于茶的記載。唐宋興茶風,無論文人墨客還是達官貴人、貧民百姓,都喜愛飲茶,這一時期也是茶文化的鼎盛時期。唐朝時期陸羽《茶經》問世,系統闡述了茶文化。后經元、明、清等時期發展,以“靜”、“寂”、“和”、“雅”等為核心內容的茶文化日漸成熟。十八世紀前,西方茶文化已經興起了,但是,由于茶的價格較高,茶對于很多西方人依然是奢侈物,尋常百姓很難享受到茶。十八世紀中葉,中國的茶隨著中西方貿易活動大量的傳入西方,且價格偏低,普通百姓才有了購買能力,這種現象在英國尤為明顯。此時,中西茶文化體系已經比較成熟,中國人喜歡喝綠茶、英國人喜歡喝紅茶,這是中英兩國人在茶品種、口味上的差異。此外,中國人沒有固定喝茶的時間,而英國人習慣喝下午茶,利用閑暇時喝茶,享受下午茶帶來的放松、愉悅。當然,除了下午茶,也有上午茶。很多人喝茶是興趣使然,自娛自樂,享受茶味、茶道、茶德及精神。我國古代文人墨客十分好茶,他們喜歡在飲茶品茗過程中談天說地、品味人生,茶不僅是飲品,更是精神、品德的體現。
大學英語文化教育承擔著教書育才的重擔,除此之外,也承載著文化傳承的義務。茶文化在英語文化教育中的應用,能夠豐富英語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還能傳承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3.1.1 教學設置
茶文化在大學英語文化教育中的應用要認真思考、統籌布局。首先,茶文化與英語文化教育之間雖然有關系,但是,這種關聯不強,不能用專門時間進行茶文化教學。鑒于此,可以茶文化可以作為輔助教學資源出現在英語課堂上,或者把茶文化設置成實訓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3.1.2 教學時間
教學設置直接決定著教學時間,根據茶文化應用于英語文化教育的教學設置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結合前文的教學設置,由于大學英語沒有設置一個獨立茶文化板塊,所以實際教學也無需安排一個獨立的教學時間板塊。具體教學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需要恰當的融入茶文化,時間不宜過長,避免喧賓奪主。當然,如果英語口語實訓需要,建議適當延長茶文化教學時間。
3.1.3 教學評價
為了評估反映茶文化應用于英語文化教學后的教學效果,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設置課程氛圍營造、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語言文化素養增強、教學效果提高等多個評價指標,力爭教學評價覆蓋英語文化教學的過程和結果。然后根據教學評價結果調整茶文化的應用方式,發現問題后及時調整,最大程度地發揮茶文化對英語文化教學的提升功能。
3.2.1 引入中西茶文化文學作品,拓展英語文化教育內容
大學英語文化教育融入茶文化,首先從中西方茶文化文學作品與英語教學內容的結合入手。茶文化文學作品中有大量的與茶相關內容,其在英語教學中的融入可以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實際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中西茶文化文學作品,并以西方文學作品為主,盡量鼓勵學生閱讀陳英文原著。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學生感受茶文化并受之熏陶、感染,增強文學素質,同時增加對英語語言的熱愛,為英語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對于學生來說,只有具備了英語文學作品閱讀能力,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才能更好地學習英語。如,《曼斯菲爾德莊園》、《傲慢與偏見》、《諾桑覺寺》等都是英國文學名著,或多或少地涉及了生活中飲茶場景描述,體現了英國人的飲茶品味、生活習慣。教師把這些文學作品中的“茶”、“茶會”等描寫引入英語文化教育中,讓學生感受作品中的茶文化氛圍,并結合茶會等場景設計口語訓練情景,把學生置身于一個較為真實的情景下進行口語練習,增強學生的語境語感,利于訓練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此外,教師把有文學造詣和茶文化的英語文學作品推薦給學生課下閱讀,并定期組織讀書會活動,鼓勵學生用英語交流對話,分享閱讀中的所想所感,借此提升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
3.2.2 結合中西茶文化之間的差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觀
英語文化教育中,教師把中西茶文化之間的關聯性、差異性全面的傳遞給學生,同時結合具具體素材清楚講解二者之間的差異,增強學生對中西茶文化差異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這種差異可以帶來思維上的差異,而思維差異會造成認知上的不同,這也是兩種語言體系風格不同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國語言體系與英語語言體系不同,很多學生不熟悉英語,認為英語學習很難。教師基于中西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英語語言,建立全景文化認知模式,消除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片面性認識,讓學生習慣英語。同時,也要善于利用中西結合茶文化之間的差異進行英語單詞、句型等教學,提高英語學習效果。如,講英語句型時,可以引入西方茶文化作為鋪墊,借助茶文化引入新的單詞、句型等,如Soft drinks等,讓學生結合茶文化更好的理解詞匯、句型,加強學習效果,切實掌握英語語言。
3.2.3 層次化的引入茶文化,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
大學英語文化教育引入茶文化要遵循層次化原則,盡量迎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做到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首先,教師講解英語單詞、句型、結構等知識,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英語知識基礎;其次,引入中英茶文化文學作品,引導學生結合文學理解消化英語句型知識,增強學生的語境語感。把文學作品中的茶文化及書本中的文化背景等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文化背景下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同時建構出自己的文化知識體系;然后,讓學生基于自身的英語學習情況閱讀相關的茶文化文學作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閑暇時間提高自身的英語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最后,由茶文化拓展到其他文化領域,豐富學生的英語語言文化體系,提高學生的語境語感,使學生形成較好的語言技能。
綜上所述,茶文化引入大學英語文化教育是英語教學本身的需要,也是學生提高自身英語學習能力的需要,現實意義十分巨大。為此,大學英語文化教育根據教學需要合理的引用茶文化相關內容,遵守層次化原則,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學習英語,掌握只英語語言的單詞、句型等知識,增強語境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