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鯤騰
(閩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福建漳州 363000)
在大學日語文化教學中融入中日茶文化,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也有利于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文化的交流,對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著積極的作用。大學日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當前教學目標以及中日兩國的文化交往情況,對中日茶文化差異進行合理討論,在文化的助力下,學生的日語語言能力也會得到迅速提高。
不論兩國茶文化之間存在何等差異,但均是由茶的養生功效作為發展基礎的,在其保健功效基礎上進行逐步的發展并向精神文化不斷的演繹,使得茶作為物質載體成為獨特的精神文化的象征,在此過程中,不斷凸顯中日兩國茶文化的關聯性與互通性。
自古以來中國茶文化就重視茶禮茶俗的延承,飽含豐富的內容,諸如,自宋代以來就有典著曾記載人們日常生活中以茶待客,并用送茶表示禮尚往來,在此過程中表現風俗民情。在清代時期更是有“端茶送客”的文化風俗傳統。在許多經典名著中,更是用茶禮茶俗凸顯人物關系,展示禮儀文化,如《紅樓夢》中,便有對茶文化的大量描寫,在用茶葉彰顯人物地位關系的同時,展示出飲茶的禮節風俗。
日本茶道文化的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重視茶道傳統的傳承,茶禮規范化。如邀請賓客進入主人茶室內時,主人跪坐門前以表對客人的歡迎與尊重,在茶道的各個環節都彰顯茶之禮儀,如推門、鞠躬、禮儀寒暄等,用茶接待客人表現出主人的熱情,用標準的禮儀展示待人禮貌。
在中日兩國茶文化中,都充分彰顯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在茶文化中融入審美觀念,利用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彰顯不同民族間的審美情趣與文化內涵。在日本茶道中,充分融合了其民族觀與審美觀,正如日本知名人士所描寫,日本茶道獨具審美特色,更是體現審美的宗教,不僅彰顯美、和等精神,更是渲染出其樂融融的氛圍。在此過程中,彰顯出古樸典雅、清寂和諧之美。此內涵與中國傳統茶文化有精神上的共通點。中國傳統茶文化中獨特的審美觀則是重視強調自然和諧、淡泊名利的追求,將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特點與茶文化相融合。
兩國茶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都結合本國的民族精神,在茶文化中融入民族之魂,使得茶文化成為本民族獨具特色的精神內涵與文化代表,更由基礎性物質生活代表上升為規范性文化理念。日本茶道文化中將“和敬清寂”作為傳承的經典與精髓,更具有豐富的文化特點,運用簡潔的理念展現出日本“大和”的寓意。中國茶道則是傳統文化的精華,主要重視“怡、和、真、美”的精神內涵,充分結合儒家文化中“和”的內涵,以中庸思想為指導,利用“和”的精神核心,堅持將“仁義禮智信”貫穿在茶道中,展現出“忠孝”之觀。在此過程中將團結統一、奮發向上的民族精神逐代傳遞、更展現出各民族和諧友好共處的思想追求。
日語教學中常見《日本概況》的學習,因此為了提升日語教學的高效性,可利用茶文化的特點,結合中日兩國茶文化的相通性與關聯性,在《概況》學習中充分結合茶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日語學習能力,增強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進行授課前,可充分利用PPT,完整的展示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茶知識,合理控制茶文化展示的時間,通常課件可分為以下四方面內容,不宜超過二十分鐘時長。
教師可先進行相關歷史資料的查找,利用課前活動練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提問增強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對日本歷史中著名人物的介紹,選擇與本課內容相適宜的故事進行選取,滿足課堂教學的文化需求,并以此形成帶頭引導作用。教師可利用課件滾動提問,學生搶答或組間協商,教師進行實踐的把控。隨后由教師給出標準答案并進行及時的評價,解決學生的疑問,并組織學生繼續提問或補充知識,使學生在問答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效率與質量。
如教師可在屏幕上提供四個日本名人圖片,利用信息匹配等教學環節,使學生說出人物對應的名稱、信息等,并組織學習小組進行資料的補充介紹。利用對人物的溫故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組織學生對日本歷史知識進行深層思考理解。在課前講解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對茶文化進行學習,利用多媒體展示課前準備的茶道工具圖片,對不同構造的茶室進行展示,并在此過程中講解其主要用途,此時教師要把握時機進行及時提問,使學生經歷審度題目、辨析問題、延展知識、查缺補漏、自行思考等思維過程,利用溫故知識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知識要點,并利用茶文化形成對抽象內容的辨識度與洞察力,加深對日本文化的理解,利用思維模式的培養,提升學生對日語文化學習的掌握能力。
通過對視頻的集體觀看,組織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總結,突破傳統黑板教學的局限,激發學生興趣創造新的知識感悟。利用多媒體進行以學知識的視頻播放,幫助學生進行復習,在“溫故而知新”的影響下,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在日式教學中,教育者經常利用視頻對學生進行教學,營造學習的語言環境,利用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強化其對文字的感悟,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使其對語言中不同的語句、句型有實際的應用體驗,迅速掌握運用要領,使課堂教學更加具體化。
在課堂教學時,可應用日本視頻資料,進行再加工形成教學資料。通過觀察日本本土的茶道視頻,感受茶苑的獨特性,并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感受日本茶道禮儀,體會日本禮節所展現的尊重待人之道。引導學生思考日本茶道與中國茶道的差異性,并對茶文化精神內涵進行深層思考,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由教師向學生講述日本茶道精神,并組織學生再次觀看視頻,在理解其精神內涵的基礎上,感受日語的應用,并理解日本文化的精神追求。了解日本茶道具有與禪宗同等重要的價值,引導學生理解文化差異,利用差異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此引導學生展開對日語的深層學習。
為了更好的理解并內化對知識的學習,應始終堅持對知識的探索,以此補充并延伸現有知識。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后,應組織學生進行課下拓展練習,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知識的補充,以此保證學生具有學習的積極性。當教師進行茶文化講解時,可為學生提供參考書籍,組織學生查找資料,進行教學內容的補充,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能力,同時使學生在查找的過程中,感受茶文化,拓展對日語文化知識的儲備與掌握。
此部分是以之前的學習為基礎,以其鋪墊為內容,利用此環節實現對知識學習的升華。通過預知學習,加強單節課題間的聯系與銜接,強化學生構建整體的知識框架,推進學生利用單個知識點形成整體性思維,同時利用此環節,提升學生的寫作創造力。教師可適當的布置寫作題目與內容,嚴格要求限制文章的內容與字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習慣掌握寫作技巧。
通過以上四部分內容,完成基本教學任務,但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深層感知日本茶道文化,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拓展性訓練。此時要注意合理控制教學內容,如將教學比例控制適應,利用課件為學生營造出日式“茶點”情境,使學生在此過程中自己體悟茶道精神,利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思想思維,結合設疑提問,激發繼續探求知識的欲望,對沒有講解功夫茶茶藝,引導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自己研究。促進學生對相關茶道知識的理解,對有關詞匯的認識并增強記憶。
為了能夠推動我國大學日語教學水平提升,實現其教學內容與教學體系的完善,在大學日語教學中融入中日茶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基于中日茶文化差異下,學生進行日語學習效率會更高,語言交際過程中會更加順利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