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東
(攀枝花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學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不僅影響著自身發展,對祖國未來的發展建設也有一定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主陣地,是大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為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必要引入中華民族優秀的茶文化,借助茶文化的價值作用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茶文化思想內容豐富,吸收容納了我國諸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以儒家思想為主。茶文化以自身的包容性吸納融匯了一些優秀的優秀思想,特別是與儒家“中庸”思想結合形成了獨特的茶學思想精神,倡導以人為本、和諧發展。中國向來注重用禮樂教化人,追究“人和”、“物和”等。儒家思想在茶文化中生根發芽,很多品茶、愛茶之人都把“和”視作為茶文化的核心思想。此外,茶文化也兼收了道家“天人合一”、“靜”等思想文化。“靜”是茶之性,做到寧靜致遠,才能在茶事活動中修身養性,感悟茶文化蘊藏的人生哲學思想。道家推崇“天人合一”、“順其自然”,這與茶的生長規律一脈相承,這些思想融于茶文化,賦予了茶更深邃的內涵。飲茶品茗過程中,自我、茶及自然融于一體,通過飲茶冥想、返璞歸真,體味事物中的真。除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外,茶文化也借鑒了禪宗思想中的“寂”,如品茶時放下一切事物,用心去感受茶的味道,參悟其中蘊藏著的真諦。
2.1.1 茶性啟迪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
第一,茶生長在山間,雖沐日月之精華,但也遭受風吹日嗮,這種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特性,對大學生思想品德有一定啟示作用;第二,茶本身有著多樣功能,除了最基本的飲用功能外,還有藥用、德育等功能。總之,茶妙不可言,本身卻甘于平淡,低調的生長于深山叢林中;第三,茶香芳香四溢,卻不妖嬈,清淡、樸素。以上幾點是茶的基本特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如,宣揚茶的低調、不浮夸、甘于奉獻等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1.2 茶道啟迪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思想,歷經幾千年的茶事活動而形成,茶具、茶藝、茶飲等有著諸多的禮儀講究,彰顯了茶文化精益求精的藝術魅力。思想政治教育在茶道思想的啟發下,可以引導大學生形成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質。特別是當前大學生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情緒易波動,而茶道的“靜”可以讓學生領悟到凝神、靜心的妙處,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心理。此外,茶道中的茶禮對大學生也有一定的德育功能,便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禮儀素養,日常生活中以禮待人、和誠敬人。
2.1.3 茶德啟迪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
茶德是茶文化的精神核心,如廉政、樸素、和誠、敬人、堅韌不拔等都是茶德的具體表現。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茶道的精神內涵,能發揮茶德的滲透教育,使大學生在茶德熏陶下養成良好的品德意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現在已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通識類型。這種教育模式雖有一定的價值作用,但是本身的局限性也很大,尤其是隨著社會發展,大學生思想狀況日益多元化,通識類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大學生思想變化的新情況,也不符合現代教育要求。當代大學生喜愛新鮮事物,對空洞的說教理論不感興趣,倘若一直采用傳統的教育理論而不做出適當改變,可能引起大學生反感。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更希望通過自身的分析、親身體驗來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再將學到的道德品質自覺轉化為實際行動。而茶文化隱藏著豐富的思想精神與文化內涵,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可以豐富起教育理論,使“和”文化、“禮”文化等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茶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功能的提升作用。
近些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難度越來越大,工作效果也不太理想,其原因,不能簡單論之,但是教育內容陳舊、缺乏針對性,無疑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偏低的主要原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一直以來都以書本為主,內容過于理論化、抽象化,大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而且容易帶來枯燥、刻板等不良現象,不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茶文化中的茶性、茶道、茶德都是有據可查的,每一個都有著自身的表現形式。如,清雅、樸質、低調是茶之性,“和”、“禮”、“靜”、“寂”等是茶之道,和誠、堅韌不拔等是茶之德。而且,茶性、茶道、茶德都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如果把茶文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茶性、茶道、茶德開展具體的教育工作。這樣不僅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實施載體,也能顯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利于從整體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采用茶文化時,首要工作是明確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目標、價值,確定茶文化的教育地位,讓學生了解學習茶文化的內涵、思想、精神及內容,認識到茶文化的德育教育功能。在此基礎上,明確大學生是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圍繞大學生組織開展茶文化教育活動。從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起著滲透教育、德育教育等作用,通過茶性、茶道、茶德等載體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加快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養成良好的精神品質;另一方面傳承茶文化,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持續發展下去。
明確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目標基礎上,認清茶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價值作用。茶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除了產生提升作用外,還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非功利性、可持續性發展價值。把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借助茶人精神宣傳無私奉獻、堅韌不拔的精神,能夠消除以往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習中的功利性。同時,茶文化中的“和”文化等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更好培育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促進大學生品格健全的發展。
為了充分發揮茶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的提升作用,采用有效的結合方式使茶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首先,茶文化以輔助教學的形式出現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增強課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趣味性、生動性。除了這種方式外,還可以組織開展茶藝表演、茶文化知識講座等活動,使思想政治教育從課上延伸至課下,形成課上+課下一體化的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教師要善于引導大學生利用課下時間了解學習茶文化,擴大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域的影響力。
高校開設茶文化相關的選修課,如茶藝表演課、茶歌茶舞課等,為大學生提供借助茶文化的機會,并使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了解學習茶文化的思想內涵,親身感悟茶文化中蘊藏的精神,在不知不覺間受到德育教育。同時,不定期的組織開展泡茶、品茶、敬茶等活動,培養學生修身養性的習慣。
綜上所述,茶文化能夠豐富思想政治理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提高內容的針對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教育有提升作用,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為此,建議積極探索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有效方式,發揮茶文化的德育價值、非功利性價值及可持續性價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