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忠
(保定市滿城區農業局 河北 保定 072150)
甘薯又名紅薯、地瓜,其塊根營養豐富,富含淀粉、糖類、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各種氨基酸等;莖尖含豐富的蛋白質、胡蘿卜素、維C和鐵、鋁等,可作蔬菜食用。甘薯適應性強,抗旱、耐貧瘠,并且產量高、穩產性好,在保定市滿城區范圍內廣泛種植,尤其以西部山區旱地種植的甘薯品質最佳。
首先,選擇皮色鮮亮、薯塊均勻、無病無傷、沒受凍、沒受澇的甘薯作種薯;其次,種薯上床前采用藥劑浸種防病,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種10 min;第三,掌握“高溫催芽、中溫長苗、低溫煉苗”技術,種薯上床后3~4 d進行35℃~38℃高溫催芽;然后降至29℃~31℃繼續進行催芽;苗高10 cm后降至25℃~28℃,中溫長苗;拔苗前5~6 d降至20℃進行低溫煉苗。
甘薯應起壟栽培,先將地深耕25 cm左右,再進行起壟,一般壟寬70 cm,壟高25 cm。施肥掌握“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控氮穩磷增鉀”的原則,底肥一般畝施有機肥4 m3、硫酸鉀25 kg、磷酸二銨15 kg、尿素6 kg。
春薯一般在4月底前后栽植。栽秧時將壯苗、弱苗分開栽,先用鎬在起好的壟上刨好坑,株距30 cm,并澆足水,待水滲下去后再開始栽秧。栽秧前可用甲基托布津浸根10 min,防治黑斑病。長蔓品種一般每畝栽植4 000株左右;食用型品種,單塊薯重在0.3~0.5 kg商品性最好,不需要太大的薯塊。春薯可適當密植,夏薯適當降低密度,以增加商品薯率。
4.1 前期管理。從薯秧栽插到莖葉封壟為生長前期。此期田間管理以促為主,力爭實現全苗早發。主要措施:發現缺苗及時補苗,然后進行中耕除草,再就是追施促苗肥和壯株肥,促苗肥宜早,一般在栽后7~10 d進行,畝追施尿素5 kg;在基肥、苗肥不足的地塊,可在分枝結薯階段(栽后30 d)追施壯株肥,畝追施尿素66 kg,以促進分枝結薯。
4.2 中期管理。從封壟到莖葉生長量達到高峰,為生長中期。此時正處于高溫多雨的季節,對于土壤肥力高的地塊,以控制莖葉旺長、促進塊根膨大為主;一般地塊以促為主,使莖葉和塊根均衡生長。對莖葉生長過旺、滋生節根的地塊,可提蔓1~2次,配合噴灑多效唑。注意遇旱澆水,遇澇及時排水。
4.3 后期管理。從莖葉開始衰退到收獲期為生長后期。甘薯生長后期,薯塊盛長,地上部生長減慢,主要管理措施是保護莖葉,延長葉片功能期,防止早衰或貪青,促進塊根膨大增重。遇到旱情,土壤田間持水量在55%以下時,要及時澆水,防止莖葉早衰;如遇澇害,影響塊根膨大,降低甘薯切干率,薯塊不耐貯藏,應在薯田周圍提前挖好排水溝,以便雨水大時,及時排水防澇。有脫肥早衰現象的,壟上出現裂縫時追施裂縫肥,一般每畝追施尿素3.5~4.5 kg,硫酸鉀10 kg,兌水500~750 kg,從裂縫中澆施,注意應在收獲前2個月左右追肥,過遲容易造成薯葉貪青、薯塊不增重等后果。
苗期地下害蟲防治:結合中耕,用50%辛硫磷250 g拌細土20 kg撒在壟面。中后期甘薯天蛾等食葉蟲為害時,可用菊酯類藥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