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
(河南省通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 河南 通許 475400)
在種植生產中,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土壤,如連年連作、沒有科學施肥,或受外界污染嚴重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土壤的肥力逐漸降低,能夠供給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水、氣、熱、氮、磷等能力降低,導致農作物生長緩慢,產量降低,品質下降,給農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如何對土壤進行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是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1.1 沒有合理施肥。有些農戶在種植生產中,為了省工省力且獲得較高的收入,大量施用無機肥料而降低有機肥的施用量,如農戶偏愛大量施用氮肥、磷肥等無機肥料,雖然當季提高了產量,但長期如此就會導致土壤中鈣、磷等營養元素的比例失調,使土壤板結,土質遭到破壞,肥力就相應降低,甚至有的地方出現肥害。
1.2 農作物種植結構不科學。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效益,市場上哪類農產品的價格高,就種植哪類農作物,沒有考慮合理搭配種植,甚至有的地塊多年連續種植同一種農作物,導致土壤中營養供給降低,伴生性病蟲害的發生幾率上升,農作物的產量下降。同時這種對土壤掠奪式的生產,會導致土壤中某些營養元素缺乏,土質變差。
1.3 種植技術粗放。現在大多數的農作物都采用免耕直播技術,可以省工省時,但是這種方法對土地的翻耕不到位,耕層比較淺,一般為15 cm左右,這樣就不能打破耕作層,土壤硬度大,通透性就差,保肥、蓄水、供肥效果不好。
1.4 水土流失。通許縣是黃河南泛沖擊而形成的,土壤以兩合土、沙土和淤土面積較多,占土壤面積的99.45%。該縣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綠化和農田建設,重視土壤的改良和優化,農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近些年,去城市打工的青壯年越來越多,農村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對土地的管理不到位,對農作物的種植也沒有熱情,導致土地閑置,雨季來臨,水土流失嚴重。
1.5 使用地膜。為了使農作物種植達到高產、優質、早熟、高效的目的,地面覆蓋地膜已經非常普遍,地膜的種類很多,但以生塑料薄膜較多,大量的使用會破壞土壤的結構,使土壤的通透性變差,降低出苗率,缺苗、弱苗、苗不齊的現象非常常見,幼苗生長過程中,不易穿透殘留的地膜,造成根系淺,生長發育較慢。
2.1 科學耕作,改善土質。利用農業機械對土壤進行耕作,可以調整耕作層的狀況,調節土壤中水、肥、氣、熱的狀態,為農作物播種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常用的耕地方式有翻耕、深松、上翻下松、旋耕等。其中翻耕是土壤耕作的主要形式,可以促進土壤熟化,改善耕層的理化性質,疏松堅實的耕作層,改善通透性,促進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和養分的分解,從而提高土壤蓄水、保肥和供肥的能力。土壤的這些耕作方式各有優缺點,生產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適合的方式對土壤進行耕作。
2.2 科學施肥。肥料是農作物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每年農作物的生長會帶走土壤中的養分,帶走的養分就需要靠肥料來補充,根據土壤的狀況、農作物的需求進行科學施肥就尤為重要。常用的肥料主要有有機肥料、化學肥料和微生物肥料3類,其中有機肥來源廣、成本低、養分全、肥效長,還可以改善土壤,適合各種農作物,是生產綠色食品的主要肥源。在播種以前,施用有機肥作為基肥,不僅可以給農作物持久的供給養分,還可以熟化土壤,改善土質。土壤肥力監測是保護土壤的有效方法,積極開展土壤肥力調查,摸清不同地塊養分的含量,對不同的地塊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均衡營養,既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又減少了因過量施用肥料對土壤帶來的污染。
2.3 合理輪作。合理輪作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對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以及穩產、高產有顯著的作用。但在實際生產中又存在著連作的現象,尤其是在一些專業化、商品化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為了獲得較高的利潤,連作現象嚴重。生產中,各級職能部門要對農民定期培訓或者發放宣傳冊子,科學指導種植生產,合理輪作,增收增產。
2.4 盡量少用地膜。在積溫充足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地區,盡量少用地膜,如必須要用,也要選用可以降解的雙解膜,減少對土壤的污染。
2.5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減少水土流失。各鄉鎮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給不同的農戶提供不同的生產方案,不要讓土壤閑置,如家里沒有勞動力的可以把土地承包出去;勞動力不足的,可以種植一些簡單的農作物等,這樣既可以增加農戶的收入,又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