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娜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 510663)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講話中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和歷史影響。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總書記明確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退色的價值。”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總書記強調:“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至今深刻影響著中華兒女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已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了豐厚的人文思想和哲理。不管是茶性、茶德、茶禮還是茶道精神,都賦予了茶文化豐富的德育功能。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挖掘茶文化資源,充分發揮茶文化德育功能,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塑造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人文素質,不僅可以大力繼承和弘揚茶文化,還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和改革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1.1 培育大學生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使命感。茶文化歷史悠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囊括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眾多學科領域的內容,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哲學思想,凝結著充滿智慧的為人處世之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深入挖掘茶文化資源,吸取茶文化精髓,融合茶文化精神,把茶文化發揚光大,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感。
1.2 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茶葉的故鄉在中國,中國產茶最早始于神農氏,推廣于唐宋時期,至今興盛不衰。如今茶成為中國的國飲,并走向世界。許多國家的茶文化都是隨著中國茶葉傳播于世界后逐漸形成的,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茶文化都與中國茶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英國近代生物學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與“四大發明”并列齊名,視為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發明。中國茶資源豐富,茶樹種類繁多,茶葉制作工藝精致講究,茶具一應俱全,茶的品質極佳,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成功躋身世界三大飲料之列。世界因茶而精彩,中國以茶為自豪。在高校推廣茶文化教育,不僅能激發學生對茶文化的熱愛之情,還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1.3 教化大學生文明知禮。“茶道是通過一種飲茶方式,對人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這是茶學家莊晚芳先生的描述。在中國,以茶傳情、以茶待客已經成為一種社交禮節。人們通過互相敬茶,以禮待人,和諧相處,交流思想和感情,其樂融融。中國茶禮是一門學問,待客要用好茶、好水,茶具要精美,沏茶、端茶、倒茶程序講究,品茶、喝茶、茶位都已經形成沿襲已久的習俗,出現差錯,會被視為待客不周、對人不敬。小小一杯茶,蘊含著中華傳統美德中的敬、禮、讓。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國茶道的禮儀教育,有助于把大學生培養成為文明有禮的謙謙君子。
1.4 陶冶情操,啟迪人生。一杯清茶,聞起來香,喝下去微苦,舌底生津,回味無窮,先苦后甘。人生如一杯茶,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許多困難和挫折是暫時的,只要堅持初心,艱苦奮斗,總有一天,苦盡甘來。在高校推廣茶文化教育,將品茶之道融入德育工作,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和感悟人生,端正人生態度,樹立科學人生觀。
1.5 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提高。我國茶樹多生長于遠離喧囂的青山綠水處,清凈、質樸。在“茶圣”陸羽的《茶經》中就有“茶之性儉”之說,彰顯茶文化崇尚儉樸的追求。茶道精神中的“廉、美、和、敬”,充分體現中國人民對和諧與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中國當代茶學專家程啟坤和姚國坤先生,提出"理、敬、清、融"的茶德思想,指出人們通過飲茶的藝術實踐,不斷修煉品德,實現健康、安樂、和諧的崇高境界。這些豐富的茶文化思想蘊含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和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將其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大學生凈化自己的思想和心靈,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態,誠懇待人、立身處世,以真善美塑造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
2.1 大力挖掘茶文化精神內涵,促進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結合。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它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素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動加強對茶文化的了解,加深對茶文化精神內涵的深刻領會,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德育功能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點。如利用茶文化的“重德”引導學生以做人的基本道德標準規范自己行為;借茶文化的“尚和”教導大學生正確處理與社會、與他人的關系,形成和諧的人際交往關系;以茶文化的“崇儉”教導大學生逐步形成淳樸、清廉、勤儉的生活作風;以茶文化的“貴真”塑造大學生真善美的人格品質。
2.2 積極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的校園茶文化氛圍。高校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品質塑造、修養養成和價值取向都有深刻的影響。茶文化活動擁有獨特的魅力和豐厚的人文內涵,營造良好的校園茶文化氛圍,讓大學生在價值取向、思想觀念以及行為方式上與主流價值觀念同頻共震,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不僅是豐富大學生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充分發揮茶文化德育功能塑造學生良好品德的需要。
(1)成立茶文化社團,搭建茶文化交流平臺。隨著茶文化在各大高校的大力推廣,不少高校組建了茶文化愛好者隊伍,成立大學生茶藝社團。茶藝社團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茶藝講座、茶藝培訓、茶藝知識競賽等活動,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茶文化的魅力,為大學生提供有一個靜心研習茶文化的平臺,促進茶文化愛好者的思想交流,提升大學生對茶文化的興趣和關注度,有意無意地滲透茶文化的各項德育功能,提高茶文化精神對大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2)建立茶藝館,作為茶文化學習與實踐基地。茶藝館由專業老師指導,茶藝社團組織,師生共同自主經營,除了經營飲茶業務,可定期在茶藝館開展茶文化沙龍、茶藝知識宣講、茶藝表演、茶文化開放日等活動,吸引大學生在課余時間移步茶藝館,三五好友沏茶、品茶、飲茶,從中感悟人生,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健全人格,收獲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3)定期舉辦校園茶文化展覽活動。每年由校方主辦,茶文化社團、茶藝館聯合承辦至少一次大型茶文化展覽活動,包括茶文化圖片展、影像展、茶葉品鑒、茶文化知識講座、茶藝表演比賽等,通過多種形式宣傳和弘揚茶文化,吸引學生感受茶文化魅力,激發大學生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學生摒棄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從茶文化中學習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導學生養成淳樸勤儉的生活作風,爭做一個文明知禮的青年。
2.3 把茶文化納入選修課課程體系,提高對茶文化的普及和推廣度。只有使大學生對茶文化有深刻理解和認同,才能使茶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塑造產生影響。在高校課程設置中,可以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茶文化相關課程,課程內容包括茶文化的發展史、內涵、對世界各國的影響以及茶藝茶禮學習等。擔任教學工作的教師,要在全面了解茶文化的基礎上,深刻總結茶文化的內涵和精神理念,挖掘其中的德育功能,綜合運用各種靈活教學方法、以多樣的形式把茶文化的精髓傳遞給學生。授課過程中,可與學生交流與茶有關的典故、文學作品、詩歌等,使學生了解更多與茶文化有關的人文知識、領會茶文化的精神理念,并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塑造“真善美”的棟梁之才。
綜上所述,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德育功能豐富,高校要把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深入挖掘茶文化資源,充分發揮茶文化的育人作用,培育甘于奉獻、勇于擔當、德才兼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莊晚芳.中國茶史散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9.
[2]莊晚芳.中國茶德[J].農業考古,1991,(4):33.
[3]陳萍.論高校茶文化的德育功能[J].武夷學院學報,2017,(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