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受琴 王雪利
子宮內膜癌是一種惡性腫瘤, 絕大部分患者可表現為異常的陰道出血, 子宮內膜癌術前診刮病理是一種常用的檢查手段, 是診斷子宮內膜癌的重要依據, 但仍然需要探討其在診斷方面的價值, 特別是其對于腫瘤細胞分級診斷的準確率[1-3], 以為臨床醫師選擇檢查方法提供依據,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1例子宮內膜癌患者, 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排除術后病理診斷無腫瘤、術前診刮病理診斷是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年齡28~81歲, 平均年齡(51.3±12.6)歲。子宮內膜癌診斷標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病理診斷標準進行評定, 手術病理分期根據國際婦科病理協會的診斷標準, 臨床分期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的診斷標準[4,5]。臨床分期:Ⅰ期患者88例(87.13%), ≥Ⅱ期患者13例(12.87%);手術病理分期:Ⅰ期患者74例(73.27%), ≥Ⅱ期患者27例(26.73%)。
1.2 方法 術前患者均進行化療、放療及其他抗腫瘤治療;術前進行診刮病理檢查, 其中行刮宮取內膜活檢患者74例(73.27%), 子宮分段診刮術患者16例(15.84%), 宮腔鏡檢查取內膜活檢患者11例(10.89%)。在診刮病理術后7~28 d, 進行雙附件及子宮切除術, 其中行廣泛性全子宮及雙附件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患者76例, 同時進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術患者33例, 同時進行大網膜切除術患者25例;其余25例患者行雙附件和全子宮切除術, 同時進行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患者20例。術后進行病理診斷, 將其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子宮內膜癌分為2類, Ⅰ型:雌激素依賴型, 包括粘液腺癌、子宮內膜樣腺癌等;Ⅱ型:非雌激素依賴型, 包括透明細胞癌、漿液性腺癌等。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將術前診刮病理檢查結果與術后病理診斷結果進行比較, 分析術前診刮病理檢查腫瘤組織學分型結果的準確率。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國際婦產科病理協會的診斷標準判斷[4,5]腫瘤細胞分級。將術前診刮病理檢查腫瘤細胞分級結果與術后病理診斷結果進行比較, 分析術前診刮病理檢查腫瘤細胞分級結果的準確率。
2.1 術前診刮病理檢查結果與術后病理診斷結果比較 術前診刮病理檢查惡性腫瘤3例, 經術后病理檢查確診, 均為子宮內膜樣腺癌, 準確率0;術前診刮病理檢查子宮內膜樣腺癌90例, 經術后病理檢查確診, 子宮內膜炎腺癌85例,漿液乳頭狀腺癌1例, 混合型腺癌3例, 透明細胞癌1例,準確率94.44%;術前診刮病理檢查漿液乳頭狀腺癌2例, 經術后病理檢查確診, 子宮內膜樣腺癌1例, 漿液乳頭狀腺癌1例, 準確率50.00%;術前診刮病理檢查透明細胞癌2例,經術后病理檢查確診, 子宮內膜樣腺癌1例, 透明細胞癌1例,準確率50.00%;術前診刮病理檢查混合型腺癌3例, 經術后病理檢查確診, 子宮內膜樣腺癌2例, 混合型腺癌1例, 準確率33.33%;術前診刮病理檢查鱗癌1例, 經術后病理檢查確診為鱗癌, 準確率100.00%;術前診刮病理檢查準確率88.12%(89/101)。
2.2 術前診刮病理檢查腫瘤細胞分級結果與術后病理診斷結果比較 術前診刮病理檢查Ⅰ級41例, 經術后病理檢查確定, Ⅰ級22例, Ⅱ級18例, Ⅲ級1例, 準確率53.66%;Ⅱ級39例, 經術后病理檢查確定, Ⅰ級5例, Ⅱ級28例,Ⅲ級6例, 準確率71.79%;Ⅲ級21例, 經術后病理檢查確定,Ⅰ級1例, Ⅱ級3例, Ⅲ級17例, 準確率80.95%;術前診刮病理檢查腫瘤細胞分級準確率66.34%(67/101)。
子宮內膜癌種類較多, 需要明確的診斷病變類型和性質, 有效的術前診斷方法仍然顯得十分重要[6]。目前術前診刮病理是一種常用的診斷方法, 可為醫師提供相對準確的信息, 因此診刮病理的臨床價值是值得探討的課題。本研究結果中顯示, 術前診刮病理檢查腫瘤組織學分型準確率為88.12%(89/101), 整體較為準確, 但仍然存在部分診斷結果與術后病理診斷結果不一致, 原因在于一些子宮內膜癌患者病灶較?。?-9]。而術前診刮組織量也比較少, 同時也可能出現診刮不全面, 因此無法進行準確的診斷, 遺漏了一些組織類型的病灶[10]。而本研究同時對術前診刮病理檢查的腫瘤細胞分級的準確率進行了探討, 結果中顯示, 術前診刮病理檢查對腫瘤細胞分級均有一定的準確性, 但整體效果并不令人滿意, 術前診刮病理檢查腫瘤細胞分級準確率僅為66.34%,而診斷準確率比較低的原因與腫瘤范圍大小有密切關系, 診刮組織較小, 對于病灶較大的患者而言, 結果就會存在偏差,因為可能在病灶組織中存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癌組織, 導致結果不全面, 而要避免漏診高級別病變, 需要對腫瘤細胞分級Ⅰ級子宮內膜癌患者, 結合影像學檢查進行分析, 警惕術后病理診斷升級為Ⅱ級或者Ⅲ級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 術前診刮病理診斷腫瘤組織學分型較為準確,但對于腫瘤細胞分級的準確率則較低, 需要結合各類影像學檢查以獲得明確的診斷, 避免誤診和漏診的發生。
[1] 李小毛, 楊曉輝, 楊越波, 等.宮腔鏡輔助分段診刮術在子宮內膜癌診斷中的價值.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5, 50(2):120-124.
[2] 陳盼盼, 張虹.宮腔鏡直視下活檢及分段診刮術診斷子宮內膜癌的應用價值.山東醫藥, 2013, 53(45):20-22.
[3] 尹德娥, 李玉.宮腔鏡檢查在子宮內膜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0, 14(4):580-582.
[4] 侯永蘭, 李富娟, 易敏.宮腔鏡下活檢結合分段診刮術在子宮內膜癌診斷中的應用.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2, 21(27):3026-3028.
[5] 賈英華, 李淑敏.子宮內膜癌術前診刮病理的臨床價值分析.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3, 7(4):45-48.
[6] 黃子嬰, 汪希鵬, 狄文.分段診刮診斷子宮內膜癌臨床價值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8, 24(6):434-436.
[7] 朱勤, 周先榮.子宮內膜癌手術前診刮與手術切除標本的病理檢查結果比較.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5, 40(9):64-65.
[8] 萬璟, 李小毛, 葉敏娟.分段診刮對子宮內膜癌術前診斷的臨床價值評價.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2, 19(16):1266-1269.
[9] 張英蘭, 呂昌帥, 周星楠, 等 .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前診刮與術后大體病理對比研究.國際婦產科學雜志, 2016, 43(2):187-189.
[10] 王鳳蓮, 于黎明.61例子宮內膜癌分段診刮病理分析.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2010, 32(3):42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