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美善 李憲
丙型肝炎是本院肝病內科常見疾病之一, 隨著病情的發展部分患者會發展到肝硬化, 對患者的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目前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為控制丙肝病毒的發展[1], 臨床上傳統的治療方法為使用干擾素進行治療, 為了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將2016年7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代償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并在治療中使用了索非布韋、達卡他韋聯合治療, 并對其應用效果進行對比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代償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并按照數字盲選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53例。對照組中女25例, 男28例;年齡45~68歲, 平均年齡(56.5±3.9)歲;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 (6.5±1.9)年。實驗組中女26例, 男27例;年齡45~65歲 , 平均年齡(55.0±3.4)歲;病程1~11年 ,平均病程(6.1±1.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利巴韋林(白求恩醫科大學制藥廠,國藥準字H22022601)和聚乙二醇干擾素[SP(brinny)Company,注冊證號:S20120062]進行治療[2], 聚乙二醇干擾素給予皮下注射, 每周1次, 180μg/次, 利巴韋林口服3次/d, 0.3 g/次,療程為48周。實驗組患者給予索非布韋(印度NATCO)、達卡他韋(印度NATCO)聯合治療, 患者口服索非布韋400 mg/d、達卡他韋60 mg/d, 療程為24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肝功能、病毒學應答率、HCV-RNA轉陰率進行對比和分析。HCV-RNA基因檢測方法:采用HCV-RNA定量檢測試劑盒(深圳市阿拜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行檢測, 確定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 結果分為1a、1b和2a、2b型。肝功能評價: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病毒學應答率評價:快速病毒學應答:在第4周定量檢測時檢測不到HCV-RNA;早期病毒學應答:在治療的第12周定量檢測時HCV-RNA降低幅度>2log10或者是低于檢測限;結束時病毒學應答:檢測結束后后被定性為陰性以及定量檢測達到最低限;持續病毒學應答:在治療完畢后進行24周隨訪, 其定量檢測顯示為陰性、定量檢測低于最低檢測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肝功能對比 治療后, 實驗組患者中丙氨酸轉氨酶異常3例(5.66%), 門冬氨酸轉氨酶異常4例(7.55%), 總膽紅素異常5例(9.43%);而對照組患者中丙氨酸轉氨酶異常11例(20.75%), 門冬氨酸轉氨酶異常12例(22.64%), 總膽紅素異常14例(26.42%);實驗組患者的各項肝功能異常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HCV-RNA轉陰率對比 治療12周后, 實驗組患者中HCV-RNA轉陰患者52例, 轉陰率為98.11%;對照組患者中HCV-RNA轉陰患者41例, 轉陰率為77.36%;實驗組患者的HCV-RNA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病毒學應答率對比 實驗組患者中, 快速病毒學應答46例(86.79%), 早期病毒學應答50例(94.34%), 結束時病毒學應答51例(96.23%), 持續病毒學應答52例(98.11%);對照組患者中快速病毒學應答38例(71.70%),早期病毒學應答43例(81.13%), 結束時病毒學應答45例(84.91%), 持續病毒學應答44例(83.02%);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病毒學應答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HCV感染在臨床上多表現為慢性隱匿性、進展性,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HCV感染率約為2.8%, 約 1.85億人感染HCV, 每年因HCV感染導致死亡病例約35萬例。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 首選抗病毒治療方案為無干擾素的單藥或復方制劑的聯合治療方案, 它滿足了臨床治療需求,即全口服、服用簡單、療程短、泛基因型、不良反應輕, 可治療HCV相關肝炎及肝硬化。
代償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在臨床上比較常見, 以往經常應用干擾素進行治療, 但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在本次調查中使用了索非布韋、達卡他韋治療, 其中的索非布韋屬于NS5B 核苷類聚合酶抑制劑[3], 其能夠有效的插入NS5B 的正常底物競爭活性位點并終止核苷酸鏈[4], 達到抗病毒的目的。達卡他韋則屬于NS5A 抑制劑, 而NS5A參與了病毒的組裝和復制過程, 所以達卡他韋直接的阻斷了病毒的復制[5],從而達到抗病毒的作用。索非布韋聯合達卡他韋進行代償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治療中, 達到了較好抗病毒作用, 當丙肝病毒得到控制后, 其肝硬化的進展速度也會隨之降低, 尤其當其轉陰后患者的恢復速度會大大提高[6-9]。在本次調查中也發現各療程結束后, 實驗組患者中丙氨酸轉氨酶異常3例(5.66%), 門冬氨酸轉氨酶異常4例(7.55%), 總膽紅素異常5例(9.43%);而對照組患者中丙氨酸轉氨酶異常11例(20.75%),門冬氨酸轉氨酶異常12例(22.64%), 總膽紅素異常14例(26.42%);實驗組患者的各項肝功能異常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 實驗組患者中HCV-RNA轉陰患者52例, 轉陰率為98.11%;對照組患者中HCV-RNA轉陰患者41例, 轉陰率為77.36%;實驗組患者的HCV-RNA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中, 快速病毒學應答46例(86.79%), 早期病毒學應答50例(94.34%), 結束時病毒學應答51例(96.23%), 持續病毒學應答52例(98.11%);對照組患者中快速病毒學應答38例(71.70%), 早期病毒學應答43例(81.13%), 結束時病毒學應答45例(84.91%), 持續病毒學應答44例(83.02%);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病毒學應答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調查結論再次證明了索非布韋聯合達卡他韋臨床治療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 在代償性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療中可采取索非布韋聯合達卡他韋予以治療, 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肝功能,延緩或阻止疾病進展, 顯著改善長期存活率, 免于承受干擾素利巴韋林的不良反應痛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代俊英.聚乙二醇長效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療效觀察及不良反應.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54): 78.
[2] 張偉, 王九萍.直接抗病毒藥物治療丙型肝炎的安全性.中華傳染病雜志, 2017, 35(1): 59-61.
[3] 孫丹輝, 顏學兵.抗HCV新型直接抗病毒藥物相關耐藥位點研究進展.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 2016, 10(5):534-540.
[4] 饒慧瑛, 楊瑞鋒, 尚佳, 等 .不同療程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型肝炎復發患者的療效比較及影響因素.中華內科雜志, 2015, 54(8): 699-704.
[5] 張敏, 蘇海濱, 周雙男, 等.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移植術后丙型肝炎復發的初步臨床觀察.傳染病信息, 2015, 28(5):284-287.
[6] 王文娟, 鄭俊福, 丁惠國.索非布韋與達卡他韋聯用致失代償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急性腎損傷.藥物不良反應雜志, 2017,19(3):228-230.
[7] 仇麗霞, 胡中杰, 林偉, 等 .半量索非布韋聯合達卡他韋治療透析患者慢性丙型肝炎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慢性病學雜志,2017(7):727-730.
[8] 華丹丹, 高文軍, 高齊明, 等 .索非布韋聯合達卡他韋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臨床觀察.廣東醫科大學學報, 2017(5):542-544.
[9] 龔文蘭, 孫水林, 孫珂, 等 .索非布韋治療老年慢性丙型肝炎17例臨床特征分析.江西醫藥, 2017, 52(8):71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