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景梅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見的急重癥之一, 雖然隨著醫療技術的提升, 目前患者死亡率處于較低水平, 但仍然需要有效的臨床護理配合, 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本文研究的全程護理是一種基于常規護理開發, 針對整個護理流程進行優化的護理模式, 更加契合患者的需求[2],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全程護理, 獲得了滿意的護理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184例行急診PCI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92例。觀察組男47例, 女45例;年齡48~76歲, 平均年齡(59.1±5.9)歲。對照組男49例, 女 43例;年齡47~75歲, 平均年齡(58.70±6.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發病時必須臥床休息,同時給予吸氧支持, 根據病情可調整吸氧時間,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 給予飲食指導, 盡量選擇易消化、營養豐富且清淡的食物[3]。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全程護理干預。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急, 患者及家屬對疾病了解甚少, 因此易因誤區產生恐慌、焦慮等負面情緒, 因此要耐心的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 協助患者及家屬走出疾病認識誤區, 減輕負面情緒, 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建立治療信心。術前協助患者進行術前檢查, 創建靜脈通道, 準備除顫儀, 對左側肢體進行穿刺。術中配合醫生完成麻醉及手術, 對于緊張的患者給予輕聲安慰。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身體狀況,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觀察皮膚的變化, 有異常及時告訴醫生。術后患者因長期臥床休息, 會引起腰酸、腰痛、壓瘡等并發癥,因此要每2小時協助患者改變體位1次, 指導患者家屬幫助患者輕揉腰部及四肢, 減輕不適感, 并在腰下放置一個熱的軟枕。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焦慮評分, 治療后3個月內復發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抑郁、焦慮評分分別采用SAS、SDS進行評價[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比較 護理前, 觀察組和對照組SAS評分分別為(73.0±1.4)、(72.9±1.3)分;護理后,觀察組和對照組SAS評分分別為(27.1±4.3)、(48.5±4.2)分;護理后, 兩組患者S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和對照組SDS評分分別為(63.1±1.2)、(62.8±1.4)分;護理后觀察組和對照組SDS評分分別為(28.6±4.6)、(46.7±4.4)分;護理后, 兩組患者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內復發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治療后3個月內復發率為2.17%(2/92), 并發癥發生率為3.26%(3/92);對照組3個月內復發率為16.30%(15/92), 并發癥發生率為17.39%(16/92);觀察組治療后3個月內復發率、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常見而嚴重的疾病, 有著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 醫學在不斷進展[5,6],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手段已經趨于成熟, 患者死亡率有所下降, 但仍然需要配合適宜的臨床護理方法, 常規的急性心肌梗死護理是根據既定的流程進行的模式化護理, 而對實際情況針對性不足, 也缺乏全面性, 因此難以收到令人滿意的護理效果, 需要改進[7-10]。
本文研究的全程護理干預是一種常規護理的改進型護理方法, 其是一種針對性的護理模式, 將臨床護理工作分為三個環節, 術前注重心理護理, 疏導患者不良情緒, 給患者帶來良好的護理體驗, 并且征求家屬的配合, 術中嫻熟的配合,提高手術成功率, 術后精心的照顧, 注重營養, 并且監護并發癥的發生, 觀察心肌缺血改善情況以及血管再通情況。本研究結果中顯示, 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說明全程護理術前進行的干預工作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有利。觀察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復發率、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說明全程護理更加具有針對性, 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并且避免復發, 較常規護理更加優秀。全程護理干預與當代護理理念相貼合, 給予了患者更好的主觀體驗, 樹立良好的醫院形象有利。
綜上所述, 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精心的護理配合, 而常規護理通常難以滿足患者所需, 全程護理干預可在患者入院至出院整個過程中提供全面的護理, 提高了整體護理質量, 對患者有利。
[1] 于佩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術的全程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15):1378-1380.
[2] 任宏玲.硝普鈉和替羅非班聯合全程護理干預治療前壁重度血栓的急性心肌梗死60例.中國藥業, 2015, 24(21):229-231.
[3] 唐艷, 高玉紅, 孫麗云, 等 .全程護理干預對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康復期心率變異性的影響.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2, 31(11):1996-1998.
[4] 江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 PCI術的全程護理.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3(5):1136-1138.
[5] 張嬙.全程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特別健康, 2017(21):179.
[6] 熊冬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術的全程護理.養生保健指南, 2016(36):104.
[7] 趙青青, 趙素玉, 毛素芳, 等.全程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術治療的效果分析.中國現代醫生, 2017, 55(22):137-140.
[8] 張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術的全程護理分析.養生保健指南, 2016(30):114.
[9] 徐雪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術的全程護理體會.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6(11):145.
[10] 步金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術的全程護理體會.醫學信息, 2014(1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