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捷輝
本院在醫院環境設施等硬件管理防跌倒建議的基礎上,從2017年1月加強預防跌倒的護理,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歷史對照研究, 將2016年1~12月采用常規護理的內科住院老年患者82例作為對照組, 男39例 , 女 43例 , 年 齡 60~79歲 , 平 均年齡 (69.7±12.8)歲。將2017年1~12月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的內科老年住院患者89例作為觀察組, 男 41例, 女 48例, 年齡60~81歲, 平均年齡(70.7±13.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入院后給予常規護理, 包括環境宣教、安全和疾病宣教、功能鍛煉等, 患者入院后幫助患者盡快熟悉環境。進行跌倒危險性評估, 包括影響自身平衡能力和靈活性的疾病種類、感覺情況(如是否存在聽力、視力及身體感覺異常等)、跌倒史(跌倒次數和跌倒后損傷程度)、服用藥物、大小便情況(如夜間大小便次數, 是否需要如廁及大小便能否控制)、足部疾病(影響步行的)、身體平衡性等, 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跌倒危險分層, 分為高危、中危和低危, 高危患者床頭懸掛紅色“防跌倒”警示標識, 班班交接, 加強巡視,落實各項防跌倒措施。
1.2.2 觀察組 采用綜合護理干預, 具體措施如下。①準備階段。編寫圖文并茂的“老年患者跌倒預防知識圖冊”,在干預前先對內科護士進行2個課時的培訓, 內容包括跌倒預防的重要性、內科老年患者的認知特點、預防跌倒知識及健康教育技巧等, 制定“跌倒預防流程”, 使預防跌倒程序化、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 以確保各項預防措施落到實處。②健康教育。入院第2天, 老年患者午休后, 播放電視科教片《如何預防老年人跌倒》, 并在入院第1周下午治療空隙用≥1 h的時間, 為患者講解“老年患者跌倒預防知識圖冊”,增加患者跌倒預防知識。每周五組織預防跌倒講座, 從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行為, 用藥、活動鍛煉多方面如何預防跌倒, 并強調跌倒后的注意事項, 并現場示范具體的防護措施,教會患者平衡能力自我測試方法及提高平衡能力的方法。每周組織1次患者討論會, 收集患者總結出跌倒預防方法, 行之有效的及時推廣, 共同分享跌倒預防知識及體驗。③行為干預。在住院期間對患者的不良行為進行干預, 如檢查平時穿的鞋是否防滑, 起床時是否遵循先平躺30 s, 坐30 s, 站30 s的防跌倒“三步曲”等。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預防跌倒知信行評分及跌倒發生情況。入院時、出院前1 d采用自行設計的《預防跌倒知信行問卷》進行調查, 包括跌倒預防知識、預防跌倒意識(態度)及預防跌倒行為3項, 各1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 各項總分為30分, 得分越高, 知信行越好;調查問卷由患者本人填寫, 個別理解或書寫困難患者由護士講解并協助完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預防跌倒知信行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時跌倒預防知識、預防跌倒意識(態度)及預防跌倒行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前, 兩組患者跌倒預防知識、預防跌倒意識(態度)及預防跌倒行為評分明顯高于入院時, 且觀察組患者跌倒預防知識、預防跌倒意識(態度)及預防跌倒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2 兩組患者跌倒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發生跌倒9例次, 發生率為10.98%, 觀察組發生跌倒2例次,發生率為2.25%,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402,P<0.05)。
跌倒的發生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可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傷殘甚至死亡[1]。美國2006年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 >65歲的老年人每年約有30%出現跌倒, 發生率極高[2]。我國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跌倒是造成老年人傷殘和死亡的第4位原因[3-7]。內科住院患者多為老年患者, 合并基礎疾病多, 年齡、高血壓、腦卒中等慢性病是跌倒不可控的危險因素, 但可通過護理指導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 強化跌倒防范意識, 并在日常行為和生活中積極預防, 降低跌倒的發生率[8-12]。
基于人類行為的改變是由獲取知識、轉變態度和形成行為3個連續的過程組成, 即“知信行”模式, 因此跌倒可通過患者知信行的改變而加以預防[13,14]。本研究在內科老年患者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 并于患者入院時、出院前采用自行設計的《預防跌倒知信行問卷》進行調查, 從干預效果顯示, 兩組患者入院時跌倒預防知識、預防跌倒意識(態度)及預防跌倒行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前, 兩組患者跌倒預防知識、預防跌倒意識(態度)及預防跌倒行為評分明顯高于入院時, 且觀察組患者跌倒預防知識、預防跌倒意識(態度)及預防跌倒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觀察組患者認知提高, 態度轉變, 預防跌倒的行為逐漸形成, 因此, 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發生跌倒9例次、發生率為10.98%, 觀察組發生跌倒2例次、發生率為2.25%,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402, P<0.05)。說明患者需要具備一定的預防跌倒的知識才能形成積極正確的態度, 進而產生自覺預防跌倒的正確行為。
綜上所述, 綜合護理干預可提高老年住院患者預防跌倒的知信行, 從而提高住院期間的安全性, 降低跌倒發生率。綜合護理干預雖然在住院患者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預防跌倒是一項長期、反復、系統性的工作, 要維持患者的正確行為, 還應強化宣傳, 即將院內的宣傳延續至全社會, 才能起到預防跌倒的目的, 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的發生率。
[1] 甘艷軍, 劉云宏.預防跌倒細節護理對神經內科老年患者發生意外骨折的影響.海南醫學, 2016, 27(7):1197-1198.
[2] Homsten C, Molander L, Gustafson Y, et al.The prevalence of stroke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roke and depression among a very old population.Arch Gerontol Geriatr, 2012, 55(3): 555-559.
[3] 饒富蘭, 葛永瓊 , 何清, 等.團體干預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影響.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7, 14(2):236-237.
[4] 鄭雪梅, 常蕓, 張倩, 等.無線防跌倒報警系統裝置在心內科老年住院病人跌倒預防中的應用.護理研究, 2018, 32(4):615-617.
[5] 霍曉鵬, 杜紅娣, 劉曉萱, 等.CATCH跌倒管理模型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預防管理中的應用.護理學報, 2017, 24(18):13-16.
[6] 陳瑜.養老機構老年人預防跌倒知信行狀況的研究.福建醫科大學, 2016.
[7] 余麗君, 房兆, 楊春娟, 等.護理干預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預防知信行的影響.護理學雜志, 2013, 28(11):13-15.
[8] 張毓, 張秀華 , 代亞麗.不同護理干預對養老機構老年人預防跌倒知信行的效果評價.全科護理, 2017, 15(5):623-625.
[9] 房兆, 余麗君, 胡敏, 等.健康教育對老年住院病人跌倒預防知識、態度、行為的影響效果研究.全科護理, 2013, 11(8):675-678.
[10] 張淳.廣州某高校社區老年人跌倒預防知信行現況調查與干預評價.現代醫院, 2013, 13(9):152-154.
[11] 陶鑫, 張曉靜, 盧艷.老年住院患者陪護預防跌倒知信行調查.護理學雜志, 2014, 29(23):16-17.
[12] 譚夢雯, 彭春梅, 林艷, 等.老年住院患者預防跌倒知信行的調查研究.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7, 14(4):197-199.
[13] 余麗君, 林華, 房兆, 等.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預防“知-信-行”的調查研究.中國護理管理, 2013, 13(2):76-79.
[14] 黃玲, 胡莉萍, 袁柳, 等.認知干預對武漢市某醫院老年高血壓患者知信行的影響.醫學與社會, 2014, 27(10):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