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英,胡 慧
(四川旅游學院,四川成都 610100)
中國茶思維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夏代英,胡 慧
(四川旅游學院,四川成都 610100)
本文首先對中國茶思維的幾個具體觀點進行說明,接著對當前國內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加以闡述,然后在此基礎上就中國茶思維對英語教學的影響進行具體說明,希望能夠對國內英語教學的創新和改革有所幫助。
中國茶思維;英語教學;影響;課堂教學
“茶思維”是在茶文化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其內涵極為豐富,比如茶學界所推崇的“中國茶道思想”就是茶思維的一種體現。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在發展中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響,我們可以在茶思維中找尋到儒釋道思想和傳統樸素哲學思想的蹤跡。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國內外文化、經濟等領域的交流也日漸增多,英語成為全世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為了使我國在國際往來中掌握更大的優勢,我們需要培養更多的英語人才,因而英語教學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中國茶思維是茶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在諸多領域均得到了應用。毋庸置疑,中國茶思維對國內的英語教學有著很多影響之處,因而教學工作者可以嘗試在課堂中融入這種思維特征,構建高效課堂。
中國茶思維體現了茶人的思維方式。茶人在清幽的室內,將保存尚好的茶葉置入煮沸的山泉水之中,茶香四溢。茶人仿佛回到了大自然,他們的身心得到了凈化,雜念也因此煙消云散。我國茶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中國茶道思想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成分。基于中國茶道思想,以下探究四種茶文化思維:
從字面含義出發,“和”可以表示“相安”、“諧調”、“平靜”等含義。“和”是中國茶道的核心思想,其主要起源于“保合太和”的思想。古人認為,世界由“陰”和“陽”構成,只有二者之間相互調和、和諧共生,萬物才能夠順利生長。后來,茶人將“和”這種思想引入到茶事活動之中,他們希望自身在飲茶時能夠和周遭一切和諧共處,這樣飲茶意境就不會受到破壞。當然,引申來講,頗受人們推崇的“天人合一”、“和睦相處”、“家和萬事興”等觀點也是“和”思想的反映。從“和”思想出發,人們在對待自然、社會關系時也會變得更加適度而得體。
飲茶不僅是人們滿足自身物質、精神享受的方式,同時也是修養心性的方法。古人品茗講究“茶境”的營造,而茶境的營造往往需要相對寧靜的環境。試想一下,在安靜的環境中,人們的注意力集中于“茶”上,他們端坐于茶桌前,輕抿一口茶水,任心緒自由馳騁于天地之中,內心的浮躁、煩悶等情緒全都一掃而光,靈魂也因此得到了凈化。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人們往往忙忙碌碌、疲于奔命,他們內心浮躁、毫無目標,也從未靜下心來思考人生。而飲茶卻能夠給現代人一絲放松身心的機會,使人們開始學會與自己“對話”。
所謂“怡”其實表示一種愉悅、快樂的狀態。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講,“怡”是一種正能量的情緒。飲茶往往是先苦后甜的,茶水初嘗起來微澀,但是過后回甘,這種飲茶體驗往往使人感受到茶的美好。當然,彌漫的茶香、萬變的茶色、本然的茶味等因素使得“飲茶”上升到審美層面。茶人的物質需要、審美需要也因此得到滿足。值得指出的是,茶人還追求精神層面的怡然自得,他們追求一種“物我兩忘”、“超然物外”的境界,而飲茶可以給他們抵達這般境界,內心世界變得更加暢通豁達。
除了上述三種思維之外,“真”也是茶思維中的一個重要層面。“真”表示茶人飲茶時的環境、器具、情感體驗都是真實的,而不是自己捏造的。茶人飲茶使用的是真正的茶器,茶室環境的營造也需要采用真實的字畫、竹木等因素。另外,茶人在交談時也需要保持真心,這樣才能夠使彼此增進情誼。現代社會光怪陸離,可以說“亂花漸欲迷人眼”,新舊事物的交替也日漸頻繁。很多人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未注意到更為重要的東西。通過飲茶,人們可以注意到客觀事物的真實狀態,撥開層層迷霧,體會真切情感。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劇,英語也逐漸成為世界上使用范圍最為廣泛的語言。國內中小學將英語科目設置為必修課程,大學則開設了英語專業,由此可以看出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下面主要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進行說明。
國內大學的英語教師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較大,他們在教學時往往不太注重實際的語言能力培養,而把教學重心放在“應試”上。據我們了解,國內大部分本科高校都要求學生考取英語四級證書(CET-4)才發放畢業證書。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教師就習慣性地在課堂上“劃考點”、“列考綱”,凡事都以考試為主,使得整個課堂頓時失去了應有的樂趣。我們知道,英語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口語能力的培養,而“口語”并非大學英語證書考試中的考點項目,所以教師一般都會直接跳過口語訓練模塊,使得很多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極其一般,日常對話都存在較大問題。再者,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那些考取高分的學生往往也淪為了“考試機器”,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口語能力停滯不前,這很顯然是這種教學理念的問題所在。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教育學家對“生本教育”的觀點表示贊同。所謂“生本教育”表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而有些高校的英語教學卻并非如此。一些教師將課堂作為自己的“個人表演”,整個課堂經常是“一枝獨秀”的局面,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幾乎毫無發言的機會。這種課堂講授方式往往會使一些復雜的問題不那么容易被學生理解。比如說,教師在講授與“tea”相關的內容時,如果不讓學生相互討論,學生對于西方下午茶中的相關注意事項就不會留下深刻印象,進而也不會主動對比中西方茶文化之間的差異。很顯然,這種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現階段的教學需要。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本科院校英語教材中的內容未跟上時代的發展與變化,內容陳舊,不接“地氣”。當然,教學素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參考書目,他們在教學時仍舊因襲往年的備課方案,并未對備課內容、教學內容等進行創新。比如說,有些課外英語選讀科目中仍舊在說“Nine Planets”(九大行星),而我們知道國際天文聯合會在10年前就將冥王星從“九大行星”之中除名。再者,中文人名的英譯現在通常流行表述為“姓+名”的形式,而非傳統的“名+姓”的形式,但是一些教材仍未對此進行調整。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直接影響到他們對于英語課程的興趣,進而導致他們的出勤率降低。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了解到當前國內英語教學存在諸多改革之處。茶思維是茶人的思想精華,他們在飲茶時追求“和”、“靜”、“怡”、“真”等價值理念,這對于人們處理一些復雜的問題都有所幫助。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認為在國內英語教學中引入茶思維理念存在可行之處。
語言是文化的反映。學習一門語言的實質事實上是對該語言背后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我國是茶的發源地,我國茶文化的歷史也是世界茶文化之中最為悠久的。后來,隨著新航路開辟等歷史事件的發生,茶葉進入了英國,隨后英國出現了飲茶風潮,茶文化隨之出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植入茶思維觀念,可以使更多的學生認識到中西方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比如說,西方人飲茶時追求自由、高雅的生活狀態,他們開展各類茶話會,通過飲茶增進彼此的了解,同時在飲茶中構建高品質的生活。這與國內茶人的飲茶追求又是不一樣的,我們更多的追求一種心境的超脫。另外,從“清”、“和”等茶思維出發,學生也可以了解到茶人對于茶室環境的追求和布置,這雖然與考點無關,但是對于他們自身知識面的擴充卻是大有裨益的。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對于學生的培養絕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達,而更應該注意到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等的構建和完善。以大學生為例,他們在踏入大學校園時就相當于“半只腳踏進了社會”。現代資訊十分發達,網絡上充斥著很多低俗、膚淺的內容,而學生對這些內容的分辨能力、抵制能力較弱,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引導。比如說,茶思維中的“真”要求人們看到事物的真實狀態。教師將該觀點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哪些是自己需要抵制和摒棄的,哪些是自己需要堅持和學習的。教師以英語的形式進行口頭表述,師生之間也就學生的校園生活展開口語對話。在結束課程后,學生會對世界和人生有一個新的認識,而這正是茶思維對于英語教學的影響所在。
我國茶文化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其國際影響力卻略微遜色于英國茶文化。英語教學是培養英語人才的有效途徑,通過英語教學可以使更多的人掌握英語,從而使我國傳統文化走向國際舞臺。當學生被問及我國茶文化時,他們往往啞口無言;但當他們被問到西方茶文化時,他們又可以如數家珍地說出下午茶(afternoon tea)、茶話會(tea party)的著裝特點、茶點配置等注意事項。基于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茶思維的核心價值觀,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茶文化的魅力,使其掌握我國茶文化的英語表述形式。另外,學生還可以參與到國內茶學典籍的英譯工作中,這對于我國茶文化的傳播和傳承是有所幫助的。
[1]何廣鏗.英語教學研究[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張靜.中國傳統文化在英語文化教學中的促進作用[J].教育學術月刊,2005(5):57-59.
[3]卜霄艷.發揚傳統文化,克服文化失語——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J].科技資訊,2007(22):153-154.
[4]高敏.分析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傳承價值[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2(10):107-108.
[5]Cai J.Characteristics and solution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transition[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search,2007,39(1):27-32.
夏代英(1974-),女,四川瀘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與跨文化教學。胡 慧(1978-),女,廣西柳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及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