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蕾
(哈爾濱醫科大學大慶校區公共外語教研部,黑龍江大慶 163319)
“茶”文化翻譯在中醫國際推廣中的作用
黃 蕾
(哈爾濱醫科大學大慶校區公共外語教研部,黑龍江大慶 163319)
中醫藥學是我國傳統的科技文化,有極為燦爛光輝的歷史,有其自身的優勢特點和神奇的臨床療效,隨著知識經濟一體化的融合趨勢,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不斷增多,為了更好地實現對我國中醫藥學的國際化推廣和弘揚,可以引入中國傳統茶文化,將茶文化與中醫藥學充分融合和鏈接,采用“茶”文化翻譯的方式和策略,較好地實現我國中醫藥學在國際上的推廣和應用,較好地消除文化之間的阻礙,以“茶”文化翻譯為媒介和橋梁,充分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茶文化翻譯;中醫藥學;國際推廣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樣,極為突出的是中國傳統茶文化和中醫藥學文化內容,在當前知識經濟一體化的融合趨勢下,它們綻放出極為燦爛的文化光華,成為國際文化推廣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中國傳統茶文化與中醫藥學之間的內在關聯性,積極探索茶文化翻譯在中醫藥學國際推廣中的路徑,分析其中存在的困難,采用有效的茶文化翻譯策略和方法,較好地強化中醫國際推廣效果,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茶葉是我國流傳極廣的飲品,自中國古代以來尤其盛行,它不僅有極為豐富的物質文化,還有深邃厚重的精神文化內容。在我國傳統茶文化對外傳播的歷史進程中,茶葉逐漸由中國傳入歐洲,為西方國家的人們所認識和接受,并逐漸成為了西方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活內容和習慣,尤其是在英國、荷蘭等國家,他們在歷史的演變和發展進程中,也逐漸吸納了自身的文化和思維習慣,衍生出具有特色的西方茶文化。
中國傳統茶文化在對外翻譯的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原有漢語文字的涵義,體味中國傳統茶文化內蘊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內涵,要在翻譯工作中注重保留茶文化的精髓,并將茶葉的醫學功效、保健養生功能進行全面而完整的翻譯,使西方世界的人們認識到茶葉獨特的醫學功效和價值。可以在茶文化翻譯工作中研究傳統茶文化典籍《茶經》的內容,使西方國家的人們充分了解和認識到茶葉所特有的養生功效和機理,如:杜仲雄花的茶水中富含大量的氨基酸、生物堿、礦物質等微量元素,攝取進入到人體之中,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茶文化翻譯者要采用適宜的翻譯原則和策略,將中醫藥學文化與茶文化翻譯相參照,汲取茶文化翻譯的經驗,更好地彌補文化空缺,最大程度上消除文化折扣障礙,更好地推動中醫藥文化在國際推廣中的應用和傳播。
中醫藥文化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代表,在當前知識文化融合的背景下面臨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中醫藥文化在對于不同疾病的治療有獨特的療效,并且對于人體的傷害可以降到最低,在中醫藥文化應用的過程中,還使世界上的諸多疑難雜癥得到有效的攻克和突破,獲得了極為廣泛的人群的贊譽和認可,顯現出中醫藥文化在世界上的重要影響地位和作用,展示出其驕人的發展空間和方向。中醫藥文化集匯了我國古代醫學專家的智慧,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和體系,推崇和倡導道家的“重人貴生”、“相生相克”的思想和文化理念,追求養生、養性、養心的中醫文化境界和胸懷,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益深刻,我國的中醫藥學文化正在向世界傳遞自己的聲音和思想,有更為寬闊的發展方向和傳播渠道。
然而,在我國傳統的中醫藥學文化向國際推廣和傳播的過程中,因其本土性特點而顯現出語言交流和溝通上的障礙,這種土生土長的傳統醫學正在受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影響,存在較大的“文化折扣”的障礙和阻撓,這就使我國傳統的中醫藥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和推廣遭遇極大的困境,需要針對這一困境,努力消除和突破“文化折扣”的阻撓,盡可能地減少語言、思維的差異性對中醫藥文化推廣的影響,更好地加強中醫藥文化的推廣和傳播。
中國傳統茶文化與中醫藥文化都是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它們內容豐厚、歷史悠久,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聯性,顯現出兩者共生之意。
從茶文化的藥用價值來看,在我國的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之中,就極為明確地提及中醫藥文化與茶文化之間的關聯性,由“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見,歷史悠遠的茶文化最初為人們所認識正是因其獨特而神奇的藥用價值而顯現,而在著名的茶文化典籍《茶經》之中,也將茶文化與中醫藥文化進行了聯系和闡述:“茶之為用,味至寒…….如有熱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與醍醐、甘露抗衡也。”,由此可見,茶葉可以較好地解除人們的熱渴、目澀、四肢不暢、筋骨僵硬等不適之癥,有極為重要的藥用價值。另外,在陳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遺》、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的茶文化典籍之中,也對茶葉的安神、解乏、明目等藥用價值進行了闡釋和描述。
從茶文化的精神層面來看,茶文化以茶道為內核和精髓,有極為深邃的哲理思想和內涵,它融匯了佛家、道家、儒家三家的精髓,并以佛家的“中庸”思想為核心,充分體現和倡導“和”的思想內涵。而中醫藥文化也以道家的陰陽說為理論基礎,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中醫藥文化的內容闡釋和解讀內容,以辯證的、科學而客觀的態度,將人體生理的正常狀態加以描述,由此可見,茶文化體現出與中醫藥文化相通的哲理思想和思維方式,可以通過“茶”文化翻譯和傳播的方式和策略,較好地實現中醫藥文化的國際推廣。
我國傳統中醫藥文化大多采用古漢語的記錄模式,顯露出晦澀難懂、用語模糊的特色和性質,如果要將古老而優秀的中醫藥文化向國際推廣和傳播,必須進入到原文特定的語境之中,才能實現對中醫藥文化的深刻體悟和理解。為了實現對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化推廣,可以借鑒“茶”文化翻譯的方式和策略,深入到中醫藥文化典籍之中,用中醫的理念闡述和表達中醫術語,實現對中醫術語的反復研讀、推敲,較好地實現古文獻語義現代語的置換,找尋到中醫藥文化國際化傳播的切入點,減少文化排斥和文化折扣現象。
在“茶”文化的對外翻譯實踐中,較為突出而成功的就是對著名茶文化典籍《茶經》的翻譯和推介,這本著名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典籍已經被翻譯成多國的文字和語言,進入到全世界的范疇和視域之下,為世界各國的人們逐漸了解和熟悉,并在翻譯的原則和策略的適當運用之下,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系統的體系,較好地實現了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對外傳播和弘揚。因此,中醫藥文化在國際化推廣和傳播的過程中,也可以借鑒“茶”文化翻譯的原則,依循準確性、簡潔性、文化性、針對性、回譯性等翻譯原則,形成自主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并培養中醫藥文化翻譯人才,最大程度上達成中醫藥文化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共識,在中醫藥文化的語義、術語的概念性應用上達成默契,更好地實現中國傳統中醫藥文化在世界的跨越和突破。
由此可見,“茶”文化翻譯要成為我國中醫藥文化國際化推廣和傳播的媒介和橋梁,要使中國古老的中醫藥文化在世界各地煥發出異樣的光彩,在借鑒“茶”文化翻譯的方法和策略的前提下,提升中醫藥文化國際化推廣的效果。
為了更好地實現中醫國際推廣效果,要采用以下策略:(1)借鑒“茶”文化對佛家、道家、儒家思想的傳播,實現中醫藥文化中的哲學思想的國際推廣和傳播,可以將茶文化典籍《茶經》中的“堪比醍醐、甘露”的古文翻譯,與中醫藥文化相鏈接,由其中的“甘露”之涵義與中醫的陰陽“相生相克”原理相整合,使國外的人們由此引發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和感知,產生由此及彼的聯想和情感體驗。(2)借鑒“茶”文化翻譯在專用俗語方面的經驗,填補中醫在國際推廣中的語言翻譯空白。由于我國古老的中醫文化大多晦澀艱深,都歸屬于醫學方面的專用術語,它們并沒有相對應的美英語言的比照,這就成為了中醫國際翻譯和推廣中的文化障礙和阻隔,為此,要借鑒“茶”文化的翻譯策略和技巧,參考“龍井茶”的音譯翻譯為“Longjing tea”的策略,對中醫之中的專業術語進行相應翻譯策略和技巧的運用,從而較好地彌補中醫在美英語言中的文化缺失現象,使更多的國外受眾認識并深入地感知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精髓,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化推廣和傳播。
綜上所述,“茶”文化翻譯可以在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化推廣和傳播中起到極為重要的紐帶和橋梁作用,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茶文化與中醫文化的相通性和鏈接點,在中醫國際化推廣的進程中,借鑒和學習“茶”文化翻譯的策略和技巧,使同樣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向世界展現,得到國外人們的認識和接受,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中醫文化的非凡價值和理念,較好地消除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障礙、語言障礙和思維障礙。
[1]趙娣,周亞東,李卓.新形勢下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途徑[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7(8):1157-1159.
[2]張宇.從中醫養生之道淺析儒釋道與中國茶文化之間的關聯性[J].福建茶葉,2017(7):28.
[3]吳寧.中國茶道和中醫精神養生漫談[J].環球中醫藥,2017(6):619-621.
[4]吳寧.中國茶文化與中醫文化的淵源與聯系[J].環球中醫藥,2016(11):1424-1426.
[5]李娜.《茶經》中的茶文化內涵及其跨文化翻譯策略研究[J].福建茶葉,2016(4):397-398.
[6]吳夢瑋,袁尚華,富斌.中醫體質學和藥茶調理[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4(11):85-86.
[7]袁媛,姜欣,姜怡.圖式理論觀照下的茶文化翻譯——《續茶經》個案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2010(10):64-66.
黃 蕾(1979-),女,黑龍江雞西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