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瑋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河南新鄭 451191)
英語教學對中國茶文化傳播的重要作用探究
宋 瑋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河南新鄭 451191)
語言作為文化負載體形式的一種,其與文化的關系異常緊密,并對文化的發展與傳承起著難以言估的重要作用。本文在簡要論述了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缺失現狀及原因后,又從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入手分析了英語教學對中國茶文化傳播的積極作用,并最后提出了英語教學促進茶文化傳播的有效路徑。
英語教學;茶文化;全球化
語言與文化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沒有語言文化就無所依附;另一方面,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與制約,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與反映著文化。不同民族地區的語言特色不盡相同,其所包孕的文化歷史內容也大相徑庭。在這個豐富多元的世界里,文化與文化的交流主要是以語言與文字的形式進行的,形形色色的文化通過語言文字的溝通而走向不同的國度,并以另一種方式為他國的友人所接受并認可。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其所囊括的文化思想內涵以及蘊藏的歷史美學知識都較為深厚,甚至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隨著全球經濟文化融合趨勢的加強,國際間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跨文化交際已經成為歷史潮流。為了迎合世界文化經濟的發展需要,必須首先跨越語言障礙形成以英語教學為主導的茶文化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為中國茶文化的傳播開辟道路搭建墩實的語言橋梁。
英語雖然是一種語言,但其在以教學方式而存在時往往承載了更為厚重的文化內容,英語教學中加入文化元素已經成為當前語言教學的重要方面。然而我國的英語教學目前停留在簡單的語言教授與習得階段,甚少涉及思想理念、文化態度以及風土人情,而且即使提及也大多是關于西方文化的相關知識,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介紹則是少之又少。因此,英語教學中我國茶文化缺失現象異常嚴重。在關于大學生茶文化知識的調查研究中發現,我國大學生對于茶文化知識的了解極其淺薄而且教師的茶文化英語教學能力也相當不足。例如,某高校舉辦了一個“茶文化知多少”的調研活動,以問卷的形式對該校的茶文化英語專業學生進行測試評估,驚訝地發現學生們除了能說出常見的英語茶葉專有名詞如“Oulung Tea”、“black tea”、“Block Puerh tea”外,對于其他更深層次的茶文化英語術語一無所知,例如很多人連茶道的英語“sado”與茶藝的英文“tea ceremony”都不清楚。身為茶文化英語專業的學生對于茶文化英語的專業表達方式都不知道,更不用指望其能以地道的英語表達茶文化的深層內涵了。再者,茶文化英語教學教師對于茶文化也持一種不重視的態度,而且他們自身的茶文化知識積累也處于較為淺層的地步,如果連教師自己的茶文化英語知識儲量都不夠,又怎么承擔起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呢?
茶文化失語癥在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在全球化浪潮日益迅猛的今天,從封建落后的舊中國走出來的我們,對于西方文化過度崇拜,過分強調外國文化的輸入而忘卻了我們自己也是文化大國,反而忽略了傳統文化的輸出影響了茶文化的海外傳播,也使得茶文化英語教學陷入了片面的誤區。一方面,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在對茶文化英語課程內容進行制定時首先是將西方國家的茶文化知識引入到教材中,以英語的形式詳細地介紹美國、英國以及日本的茶文化習俗、茶葉種植歷史以及茶道茶藝等知識,而我國傳統茶文化的相關說明在專業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則較小。教材編纂的側重點導致了我國茶文化英語教學出現了偏差,不僅背離了茶文化英語課程的設置初衷——促進中國茶文化的弘揚,也使得學生對傳統茶文化的認識陷入了無關緊要的怪圈。另一方面,由于我國茶文化英語專業教師大多出自于英語專業,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茶文化英語教育其自身對茶文化的了解并不多,也不能有效地將茶文化專業知識以純正的英語表達出來,漸而影響了學生茶文化英語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因為茶文化英語教師在受教育階段接觸的主要是西方國家文化,思維模式以及文化理念都深受國外文化的影響,因而難以對傳統茶文化進行全方位理解,無形中便對茶文化英語教學產生了負面影響。
互聯網媒介技術的飛速發展孕育了信息知識鏈這一產業,也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使得全球成為了一個互相聯系的整體。全球化已勢不可擋,每個國家都被迫地卷入了這場全球化的暴風中。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以積極的心態勇于面對未來的一切,不能像腐朽落后的清王朝一樣閉關鎖國,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無法自拔,必須站在世界發展的制高點敢于走出去。我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千年的積淀成就了今天豐富多元包羅萬象的茶文化。而我國茶文化要想走出國門必須以英語為媒介,通過跨文化交際來宣傳我國的茶文化。所以,英語教學對于茶文化的傳播而言非常重要。英語是茶文化走向國際的鑰匙,只有消除了語言障礙才會有茶文化被世界人民知曉的可能。因而,從這個層面來說英語教學為茶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奠定了堅實的語言基礎。另外,茶文化英語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茶文化英語綜合能力應用型人才,即對學生進行系統科學的茶文化英語專業知識教育,使其能以專業化的英語表達形式向世界人民展示我國傳統茶文化,利用專業型人才提高我國茶文化的世界影響力。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的競爭格局已經從傳統的經濟軍事領域轉入到文化知識層面,文化也作為國家綜合國力的一部分而倍受重視。尤其是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處在漫無邊際的信息海洋中,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其先進的傳播媒介不斷地向世界各地傳播其文化意識。而生活在形形色色文化信息中的我們,似乎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我國青少年在文化大爆炸中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也喪失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究其原因,我國“文化的不自信”導致了傳統文化的輸出意識淡薄,一味地從西方文化中汲取養分而忘卻了自己的文化之根。所以,我國英語教學對于茶文化的發展與傳播來說是大有裨益。茶文化與英語的結合意味著我國茶文化的傳播介質將更加全面,不僅外國學生可以通過茶文化英語課程來了解中國傳統的茶文化,而且中國學生在茶文化英語課堂中認識了茶文化的另一面后也會增強其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意識,潛移默化中學生們通過茶文化英語課程對中國茶文化有了一個深入全面的了解。當然,我國作為茶文化發展的源頭,其不可避免地會與世界茶文化相交融,那么就應該積極地將我們茶文化精髓輸出到紛繁復雜的世界茶文化市場,所有的輸出都必須以英語的形式進行,進而也適應了全球的文化輸出模式。
茶文化英語教學是傳統文化與西方語言相融合的產物,其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外語教育,主要意圖是向世界傳輸自己的文化理念。因而面對學生茶文化英語專業詞匯貧乏表達能力不強的問題,茶文化英語教研人員應該以英語語料庫為基礎,將茶文化中的專業術語以直譯、意譯或音譯等方式對專有名詞進行科學的英語化闡釋,從概念上對茶文化英語術語進行明確化闡明,從而不斷地完善茶文化英語語料庫。具體來說,茶文化英語教研工作者可以分別從政治、經濟、文化、旅游以及科技與娛樂等角度對茶文化知識進行系統化的分類,然后再從英語國家的語言表達模式中抽象概括出地道的茶文化英語表達形式,依此由詞匯到句子再到段落層次地構建茶文化英語框架。而后,教研工作者再將這些專業化的固定表達逐步添加到茶文化英語教材中,從而使學生在掌握了專業化的茶文化英語知識后能有力地促進其在世界各地的傳播。
教材是專業課程的根本是文化傳播的窗口,而教材編纂的好壞對于教學質量的高低有莫大影響,所以茶文化英語教學的教材選用也很重要。教研工作者應該從語言和文化的角度對內容進行合理取舍,以滿足教學目標的需要,適應專業發展的未來趨勢。因此,在進行茶文化英語專業教材的編纂時應當以基礎的英語文化知識為基石,在跨文化交際原則的指導下,結合茶文化的思想內核對教材內容進行工具化與人文化處理。從中外學生的不同視角對教材進行分化設計,針對中國學生的茶文化英語教材可以從適當地對茶文化進行深入講解出發編纂理論性的學術型教材,而針對外國學生的茶文化英語教材則可以誘發其對于茶文化的興趣為主編寫趣味化的教材。此外,現實生活中高校學生所使用的茶文化英語教材大多脫離社會實際,內容陳舊而且操作性也不強,其所涉及的一些茶文化英語表達已經過時,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所以,應當根據世界形勢的發展以及對茶文化英語專業教材內容進行不斷更新,以滿足專業市場需求與促進茶文化傳播為目的,將變量元素適時地補充到茶文化英語教材之中。
數字信息化時代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趨向于零距離化,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勢也越發同一化。全球化進程的加劇,為發達國家的文化輸出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各國間的文化歸屬感也在不同程度上被“文化帝國主義”所削弱,尤其是我國青年對于傳統茶文化的情感意識近乎被西方的快餐文化所覆蓋。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與茶文化相交融勢必會萌發出茶文化英語的系列知識,并在二者的互相碰撞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科體系,進而使得英語教學與茶文化教學連成一體,而這一切對于茶文化的傳播來說都是具有促進意義的。然而,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樹立文化自信理念,主動地將中國茶文化融入到英語教學中,通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其能自如地以流利正宗的英語詮釋茶文化的古韻魅力,從而使得中國茶文化能傲然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1]劉懋瓊.淺談高校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傳播[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153-156.
[2]張蔚,米家全,孫波.大學英語教學“中國文化失語癥”及其對策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4):457-460.
[3]歐陽友珍.中國文化對外傳播過程中外語教育的作用及策略研究——以英語教學為例[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4,35(1):77-80.
[4]彭熠.“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下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研究——基于大學英語四六級新翻譯題型的分析研究[J].云夢學刊,2015(4):144-148.
[5]朱依萍.跨境電商背景下英語對中國茶文化傳播的作用[J].福建茶葉,2016,38(6):50-51.
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 《“互聯網+”背景下中原文化走出去戰略之〈英語話中原〉MSOC建設與研究》部分研究成果,項目號:172400410127河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中原文化走出去戰略之〈英語話中原〉微課系列建設與研究》部分研究成果,項目號:2016GGJS-188
宋 瑋(1982-),女,河南漯河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