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云怡 本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元貞

“印度試射射程超過5000公里的洲際導彈,可打擊中國北方”——《印度時報》18日的這一標題充滿了火藥味。當天,印度第5次試射“烈火5”洲際彈道導彈,雖然被認為“技術上進步不大”,但印度和西方許多媒體均提出一點:印度在此時試射該導彈,目的是向中國發出信號。
據印媒報道,這是“烈火5”第一次“戰備試射”。當地時間18日早上,“烈火5”在印度東部島嶼阿卜杜勒-卡拉姆島上試射,導彈飛行約19分鐘、3000余英里。盡管目前尚不知此次試射是否達到了所有的設定參數,但印度國防部長西塔拉曼立即宣布了試驗成功。《印度時報》稱,這一試射也標志著“烈火5”距離最終向印度戰略部隊司令部交付使用“更近了一步”。“一旦‘烈火5交付使用,印度將和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和英國一樣,加入擁有洲際導彈(射程超過5000公里)的‘超級精英俱樂部!”
據公開資料顯示,“烈火5”導彈長
17米,直徑2米,可攜帶1.5噸的載荷。《防務世界》網站援引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官員的話稱,“烈火5”導彈采用固體火箭發動機,配備先進的激光陀螺儀,打擊精度非常高。而最引人矚目的則是它的射程:“‘烈火5可以被用來對中國實施打擊,中國全境都在其最大射程之內”,美國有線電視網(CNN)18日援引美國和印度兩名防務專家的話稱,“烈火5”導彈可以用來打擊中國東部的“高價值目標”,“中國大部分的城市和人口都在這里”。
“以前,印度沒有能夠打擊中國‘高價值目標的導彈,但‘烈火5的成功發射改變了考量”,《紐約時報》18日援引新德里獨立國家安全分析師戈卡勒的話稱,“烈火5”的射程覆蓋了包括上海在內的中國東部沿海的各個城市,“未來倘若發生突發情況,印度將擁有可以阻止中國的東西,或至少可以讓中國三思而后行。”
然而,盡管印方將此次“烈火5”的試射稱為其防務能力的“重大突破”,但在麻省理工的核不擴散專家納朗看來,此次試射并未顯示出任何“新功能”。“印度烈火VS中國東風”,印度TimesNow18日發文比較稱,雖然印度一直在努力擴大‘烈火5的射程,但它依然無法和中國的東風31A洲際彈道導彈相提并論,后者的射程已超過11200公里。報道還稱,據美國國防部2017年的一份報告估計,中國目前已擁有75到100枚洲際彈道導彈,50到75個發射器,可以將導彈發射到5400到13000多公里的范圍。
“雖然印度新試射的導彈在技術層面只能算是漸進的,但卻可能帶來嚴重的地緣政治影響”,CNN18日評論稱,由于2017年曾在洞朗地區發生過長時間對峙,中印關系一度非常緊張。“很難不讓人懷疑,這次試射選擇的時機是否是要向中國傳遞信號。”
18日,中方尚未對印度此次試射行為作出回應。但在2016年12月印度第4次試射“烈火5”洲際彈道導彈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當時表示:“對于印度能否發展可運載核武器的彈道導彈,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有明確規定。”印度媒體認為,中方所稱的安理會決議,指的是1998年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印度及巴基斯坦應該放棄一切核試驗的1172號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