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城俊
摘 要:文章通過對BIM技術應用的分析,闡述了業主方在BIM技術應用的重要性。基于二維圖紙的平面施工,最終都會導致施工成本的增加,質量成本保障的不確定性,施工進度的不可預估性。然而BIM技術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運用,很好地解決了諸多問題。明顯提高了業主方在工程建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無論是在工程建設的哪個階段,我們必須承認,業主方才是推動BIM發展的中堅力量。
關鍵詞:業主方;BIM技術;BIM管理;BIM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TU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01-0154-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owner's application in BIM technology. The plan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planars will eventually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cost, the uncertainty of quality cost guarantee, and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construction progress.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architecture has solved many problems. It obviously improves the information level and efficiency of the owner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has remarkabl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No matter which stage of construction, we must admit that the owner is the main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IM.
Keywords: owner's side; BIM technology; BIM management; BIM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1 BIM的概念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1](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這組概念最早由Autodesk公司在2002年提出的。BIM技術經過21世紀的近10年在全球工程建設行業的實際應用和研究,已經被證明是未來提升建筑業和房地產業技術及管理升級的核心技術。我國工程建設行業從2003年開始BIM技術在實際工程項目中的應用實施及研究工作[2]。據Autodesk公司統計,三維可視化可提高企業競爭力66%,減少50%~70%的信息請求,縮短5%~10%的施工周期,減少20%~25%的各專業協調時間[3]。
BIM的核心內容:
(1)信息化電子模型,以真實的項目數據作為依托,建立的建筑模型。
(2)項目技術管理平臺,為項目全生命周期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
基于上述兩個核心內容,BIM技術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合理且高效的應用,使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進度、成本得到了相應的保障。
2 BIM發展現狀及特點
2.1 發展現狀
在實現建筑業與信息產業的初步融合中,CAD技術,在20世紀60年代問世后,便在建筑業中得到廣泛應用。2002年由歐特克(Autodesk)軟件公司提出的建筑信息模型的概念,被譽為“第二次革命”。當然在這之前,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Charles Eastman[4]在1975年提出了面向建筑業的三維模型描述技術,將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推向歷史舞臺。美國也在2007年發布了BIM美國國家標準(簡稱NBIMS)[5]。
我國從2003年開展BIM技術理論研究和應用,在2012年1月我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出臺相應文件,標志著BIM國家標準的正式制定。2014年至2015年上海市、深圳市響應政策相繼發布相關信息,影響并推動著全國BIM產業的實施進程。
如今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緊羅密布地推進BIM技術的行業應用。通過近年來在工程實際的項目應用中,取得了諸多成果,效果顯著。
筆者將其效果概括為“兩個精確”,精確成本、收益,精確設計、施工。
2.2 BIM技術特點
2.2.1 數據協同性
通過平臺的數據管理,以數據庫的方式集中BIM模型數據,使項目的各參建方通過該平臺使用和共享該工程數據,實現各專業的及時溝通,協同工作。
2.2.2 現實模擬性
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利用BIM工程數據對設計和施工的各項指標的現實應用進行模擬,如日照模擬、人流量模擬、環境模擬及節能模擬等[6]。或者通過碰撞檢測,及時發現工程存在的問題,及時糾偏,消除隱患,減少和避免工程損失。
2.2.3 模型可視化
通過對模型的輕量化處理,以數據模型的形式展示出來,而這種可視具有互動行,可反饋性,大大提高了模型瀏覽及協調管理的速度。對于相關工作的協調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BIM技術有效地避免了二維圖紙在數據處理上的弊端,可視化的管理相比傳統的參數化管理而言,顯得更加簡便、直觀。endprint
3 業主方BIM技術的概念及特點
本文用“業主”泛指行使建設項目甲方權利的實體,包括政府、企業、開發商、代建方等[7]。業主方的BIM技術,顧名思義就是業主方的BIM應用,區別于“設計BIM”、“施工BIM”。相比施工方的BIM技術和設計方的BIM技術應用而言,業主方的BIM技術應用具備以下特點:
(1)以平臺的數據管理為手段,對項目精細化管理。
(2)以價值管理為訴求,明確各方要求,充分發揮業主方的主體優勢。
(3)以全過程管理為核心,實行事前準備,事中控制,事后監督的精確管理。
4 業主方BIM應用分析
基于業主方BIM技術的概念及特點,業主作為建設項目的發起方,其工作職責貫穿于建設工程全生命周期。在業主單位的BIM管理中,從設計開始,利用BIM技術深化設計,提高設計質量水平,從源頭上保障了項目建設的成本投入和質量安全。在施工中的BIM技術應用,能有效地保障項目的順利施工,為后期的運營維護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業主方的BIM技術的特點做以下分析:
(1)以平臺的數據管理為手段,對項目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管理就是對項目建設的過程管理,通過數據的傳遞和反饋,業主能對項目進行有效地監管。相比傳統的BIM技術而言,業主方的BIM技術應用及價值體現,關鍵在于需要一個成熟的管理平臺,來真正實現業主方對項目管理的強化。
(2)以價值管理為訴求,明確各方要求,充分發揮業主方的主體優勢。業主方的BIM價值管理關鍵在于利用BIM的管理價值,而不是BIM技術的應用上。業主需通過對各方BIM實施控制,將交付的標的物作為評定指標,進行BIM實施管理。
(3)以全過程管理為核心,實行事前準備,事中控制,事后監督的精確管理。全過程管理關鍵在于對設計指標的控制,對施工質量、進度、安全的把控等來實現項目的全過程管理。通過對各個環節的有效控制,利用BIM技術,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實現項目開發的目標,最終完成并交付。
5 建設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生命周期,是指工程項目自項目至項目結束全過程,包括三個階段:項目分析決策階段、項目實施階段和使用階段,如圖1所示[8]。
6 全生命周期的業主方BIM管理
BIM信息的創建貫穿于建設工程,是對建筑生命期工程數據的積累、擴展、集成和應用過程[9]。業主作為項目的發起人,其職責貫穿于項目的全過程,但在項目的各個階段其側重點又有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階段:
6.1 分析決策階段
在項目早期,BIM的模型可視化,為項目的編制提供合理性建議,為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BIM的參數化,為業主的決策提供了有效的參考,通過相關的數據分析,可得出相應數據結論,如性能、經濟指標等等。
6.2 項目實施階段
在分析決策階段產生的數據模型,在項目的實施階段和使用階段得到了很好的表達和實現。根據業主方的設計要求,隨著設計方案不斷地推敲與深化,數據不斷更新和擴展,以直觀的方式反饋到業主。BIM技術的應用,使模型的變化,形成前后對比,實現了方案的比選。
在施工階段的方案實施,BIM的現實模擬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為實現項目的質量管理、進度管理、安全管理、甚至是投資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對于質量和安全管理來說,BIM技術實現了模型與現場實際的信息關聯,形成了實質性的可視化質量和安全管控。在進度和投資管理中,通過BIM技術深化施工工藝,優化相關技術措施,對整個過程進行精細化施工,以管理促進度。結合BIM技術特點,將投資信息與時間進度在BIM數據中良好結合,從而實現施工進度和保障和投資的有效控制。
6.3 項目使用階段
通過上述有效的管理,投入使用的建筑實體質量是有保障的,基于BIM的數據關聯,在運行維護的過程中,也更加方便快捷,大大地降低了維修維護的費用。
7 BIM技術在業主方應用的建議
盡管BIM技術發展日趨成熟,相關法律法規日益完善,但BIM在業主方應用時也存在諸多風險,如法律風險、技術風險、成本風險等[10]。所以在項目初始BIM技術的應用就應以明確的合同形式、規范和標準予以體現,以此來約束各參建方的實施行為。
(1)在項目決策時,業主方就應予以明確,將BIM技術作為項目管理的工具。
(2)在招投標階段,就因在相應條款中明確參建各方都應具有BIM應用實施的能力。
(3)在施工合同中,因明確BIM的考核,保證BIM技術的實施應具有其價值。
(4)完善相關的規范和標準,形成一套完備的標準實施體系,來規范各方實施行為。
(5)數據庫的建立,通過性信息化的數據平臺,統一管理,協同工作,項目對比,成果展示,將BIM應用價值得到最大的提升。
8 結束語
在當今的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中,各個環節的操作往往是分開的。基于二維圖紙的平面施工,最終都會導致施工成本的增加,質量成本保障的不確定性,施工進度的不可預估性。然而BIM技術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運用,很好地解決了諸多問題,明顯提高了業主方在工程建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無論是在工程建設的哪個階段,我們必須承認,業主方才是推動BIM發展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何關培.BIM總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李勇,管昌生.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信息管理模式與策略[J].工程管理學報,2012,04:17-21.
[3]王曉濤.建筑信息模型全面推廣需七八年[N].中國經濟導報,2010-07-03(C01).
[4]張泳.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概念框架[J].價值工程,2012(08):33-34.
[5]王新.來自NIBS的美國BIM新資訊[J].建筑創作,2011(08):156-157.
[6]陳玲燕.BIM在建筑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中的應用價值[J].安徽建筑,2015(6).
[7]何關培.業主BIM應用特點分析[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2(04):32-38.
[8]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委員會.建設工程施工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11.
[9]張洋.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與管理研究[D].清華大學,2009.
[10]蔣晨輝,朱亞麗,武艷君.BIM技術在業主方項目管理中的應用前景[J].河南科技,2016(13):105-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