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名偉 李世文
【摘要】操作技能自動化使個體在無需特殊意識參與和控制下,協調有序地完成相關技能動作序列,從而降低操作技能操作中的心理和體能資源消耗,有利于保持足夠的精力發揮技能訓練和競賽水平。操作的規范性、過度練習及具體及時反饋的有效開展都是有利于操作技能自動化的形成。
【關鍵詞】世界技能大賽 操作技能自動化 技能訓練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228-02
一、技能形成的本質
技能通常指由一系列合乎法則的外觀肌肉運動組成的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動作方式,它主要借助骨骼肌肉和相應的神經活動過程來完成,操作技能大都是由一系列分離或連續的動作序列組成,組成操作技能的一系列動作已聯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并已鞏固下來各個動作序列相互協調,無需特殊的意識控制。要想增進操作技能熟練程度或提高成績,某項技能達到自動化階段后,其操作動作會更加準確高效,它是判斷和衡量個體相關技能操作是否成熟與完善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技能形成初期,伴隨著不斷的練習,學習者逐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動作,并開始將這些動作聯系起來,但是各個動作的結合還不夠緊密,在環節過渡中常出現短暫的停頓,人們完成每一個技能動作,都要受到意識的調節與控制意識的控制作用稍有減弱,動作就會停頓或出現錯誤。在完成協同動作時,人們總是先集中于一個動作,然后再注意做另一個動作,如此反復交替,才能完成不同的動作隨著學習的深入,這種交替逐漸加快,技能操作的層次不斷提高,然后逐漸形成整體的協同動作,隨著技能的形成,意識對動作的控制逐漸減弱,整個技能或技能中的大多數動作逐漸成為一個自動化了的動作系統。個體的操作技能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在外顯活動上顯現出來,其執行操作的力量速度精確性和連貫性都會有所突破,這種達到較高速度、精確性較高、輕松連貫的操作或動作稱為熟練操作或自動化動作,即達到自動化。
二、操作技能的特點
技能是執行某種學得的身體動作的熟練與協調的程度,按照一定關系組織起來的成套動作稱為技能。技能具有以下特點:
1.技能準確性
技能形成后,動作越來越準確,動作和意識做到協調一致,特別是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任何操作都應精準到位,任何遲疑和錯誤操作都會直接導致不利的競賽結果。
2.技能動作的速度與自動化
速度快慢可以反映人的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但速度只能表明技能的數量,不能表明技能的質量,速度所以快,主要靠外受感覺的省略,外受感覺省略得越多,人的動作速度就越快,當后繼動作主要靠先行動作的動覺來調節的,就能減少對外受動作的依賴,先行動作的動覺就可以直接支配后續動作,那么動覺反饋在技能中就應起重要作用。
3.技能多余動作的減省
隨著技能的熟練掌握,多余動作也會越少,例如開始學騎自行車的人,全身都在用力,學會后就不這樣了,全身那些無用的動作大為減省,先進工具的采用和工藝的優化改進都能減少動作的發生,而每個動作都可用時間來計量,動作方式上的微小差異,對競賽或訓練效率產生顯著的影響。
4.技能具有靈活性
技能的形成絕不是固定的,絕不是動作間的固定銜接,是有靈活性的,概括和總結就有了靈活性,操作過程中更有利記憶的程序或信息,都能增強技能的靈活性。
5.技能提升有生理限度
一個人能夠學到的技能的數量是沒有極限的,一個人學會某種技能的完善程度也沒有明顯極限的,只要通過有計劃的頑強訓練,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技能就不斷完善。從理論上講,操作技能訓練到最后,總有一個不再進步的時候。但在實際生活中真正達到生理限度的操作很少,而且生理限度的潛能很大。操作技能除了一般趨勢外,還相當大的個體差異,因此指導者在對選手進行指導時,要把技能形成的一般規律和個人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使他們的技能能順利地形成并不斷鞏固和提高。
6.技能有瓶頸期
不完全統計,80%的選手通過嚴格規范訓練后,可以達到一定高度,之后持續相當時間內很難上升,突破這個“瓶頸”,考驗選手的同時更加考驗專家和整個團隊,如是選手的智慧性、操作悟性等問題,專家應有一個正確的評判,這類選手不適合參加世界技能大賽。
7.技能與知識不同,不容易遺忘
實驗表明,技能比知識保持得久,越是復雜的技能,保持的時間越長,忘得就慢,如騎自行車、游泳等,幾乎一輩子也忘不了。以做過的運動或動作為內容的記憶就是動作記憶。一般來講,運動記憶的識記比較難,但保持的動作不容易遺忘;大肌肉動作不易遺忘,而小肌肉的動作則易遺忘。例如,會騎自行車的人即使長期不騎車,再度騎車時并不感到困難,因為騎車的基本操作技能沒有忘記。但是,精細的動作如果長時間不進行練習,則會變得生疏和笨拙。
三、技能自動化的優勢
技能自動化后心理負擔小,技能操作中意識調控減弱。在技能形成的初期,個體對技能的認識和操作都不熟悉,因此每完成一個技能動作,都要占用很多的心理資源,任何操作都需要意識的調節與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個體在操作中會顯得緊張不自然,但在達到自動化水平后,個體在完成一種技能時,只需關心如何使技能服從于當前任務的需要,而不必關心個別動作的操作。此時技能操作對心理資源消耗降低,這就相對提升了人腦加工動作信息的容量,個體的緊張程度就會緩和,動作操作會更加自然流暢。
動覺反饋作用加強,能利用細微的線索。在生活和學習中,個體往往憑借感覺、知覺來接收刺激性信息,在技能操作中亦然。關于技能操作的反饋信息都來自于對外界情景和個體自身的感知,也就是說,個體通過辨認情境或指引行動的體內外刺激,來調整和提高操作水平。研究表明,技能形成必須經歷由視覺參與到動覺相對獨立的控制。動覺的控制程度,是技能達到熟練的主要指標之一,是操作技能自動化的結果任何動作完成都需要情境中的線索的指導,但要形成高度發展的操作水平,只關注那些進行成功反應必須注意的線索是遠遠不夠的,那只是對初學者的要求隨著練習的展開,個體能覺察到自己動作的細微差別,能運用細微的線索,使動作日趨完善,技能達到自動化。endprint
四、技能自動化和操作習慣
技能是越來越向一定標準動作體系的提高,而操作習慣則越來越保持原來的動作組織情況。操作習慣是把某種動作的組織情況越來越固定化。所以養成好的操作習慣,不用多考慮就可完成操作,如操作習慣不好,不知不覺就把事情做得不好。技能是既和一定的情境,又和一定任務聯系起來的;操作習慣則單和一定的情境而沒有和一定任務聯系起來。技能是由任務始動的,操作習慣則只由一定情境而始動的;兩者的始動因素不同,比如養成了某種操作習慣的人,一到那個場合,那個動作就來了,而且頭一個動作還一定要引起第二個動作,所以操作習慣是被動的。技能因系由一定任務所始動的,所以是主動的,需要時就出現,不需要時就不出現。當然有些動作既可能是技能,也可能是操作習慣。所以養成好的職業操作習慣比形成好技能更重要。
在世界技能大賽中,高強度完成四天的比賽,如果將操作中的動作進行分解,那將是數千次的動作,以數控銑為例:使用千分尺測量的就有上百次,如果操作規范不好,每次測量都需要去尋找量具,如每次多花30秒,積累起來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時間亂費很大,也極大的增加了選手記憶的工作量,而且很耗選手精力,影響競賽。所以操作習慣是極其重要的,信手捏來量具就可測量工件,測量完畢就習慣放回原位,動作快捷精準,行如流水,一氣呵成,好處不言而喻。
通過觀察發現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韓國和日本選手在這方面做得都很好,這也是他們獲得優異成績的原因之一,可以這樣理解,保持良好地操作習慣是選手取得最佳成績的基本前提。那如何去培養選手好的操作習慣呢?一是直接選拔具有良好操作習慣的選手,通過心理測試和操作測試選拔出較好的。二是強力培養,操作習慣不是給選手說說就可改變和改善的,應該專人負責,也應根據本項目競賽特點,制定各個環節的操作規范,嚴抓狠抓,前期的訓練把操作規范和習慣作為首要的訓練任務。
五、形成技能自動化的前提條件
1.規范性。規范性可分為設備、工具、量具和刀具(以下統稱為工具)的規范性擺放。特指物,一般理解為分類分區、橫平豎直的擺放。工具多并不影響其規范性和可觀性,當然在滿足競賽的需求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工具數量,擺放時也要考慮其科學性,用得比較頻繁的工具應放在最為方便拿取的位置,要符合人機工程學原理,就是人機的有機結合,操作者的能量消耗最少,能效高的動作,表現為有效性、快捷性。二是操作的規范性,也稱為動作的規范性,特指人,一般總結為“哪里拿就放回哪里”,指工具的歸位。規范性也具有發展性,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技術的發展而能得到提高的,例如多功能復合工具的使用;電動工具的使用等,當然必須是在世界技能大賽規則允許的前提下,各個競賽項目所規定工具的使用是不一樣的,例如制造團隊挑戰賽中允許使用二類夾具,在數控銑、數控車、綜合機械/自動化項目中不允許使用,所以各個項目專家就應研究清楚競賽規則,以免造成違規。在規則允許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使用先進工具和專門夾具等,以提高操作的有效性和競賽成績。
2.熟練性,就是指操作者使用工具的熟練程度,在操作規范性的前提下,進行重復的練習,形成操作習慣,固化了習慣就形成了操作自動化。
技能訓練是重復、乏味的,考驗選手的堅持能力和毅力。訓練的時間、訓練項目或課題絕對數量的增加,技能自動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短時間訓練難以形成的,技能自動化歸根結底是指技能具有規范性的操作習慣。
參考文獻:
[1] http://www.worldskills.org.
[2]劉東菊.世界技能大賽對我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36).
作者簡介:
袁名偉(1972-),男,漢族,湖南婁底人,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從事世界技能大賽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