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低年級語文作業(yè)中,孩子們經(jīng)常不讀題,不審題,匆匆下筆,結果頻頻出錯。時間一長,學生就喪失了“獲取和解讀題目信息的能力”,所以,我們力爭通過實踐性研究,探尋有效策略。我們把重心落在了“喚醒審題意識”上,“細化審題步驟”上,“編織審題合力”上,讓學生邁著審題小步子,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讀題、審題習慣,充分地獲取和解讀題目信息。
關鍵詞:低語;讀題;審題
在低年級語文作業(yè)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孩子們不讀題,不審題,只是用眼睛掃一眼就動筆了,結果頻頻出錯。深入分析,是不是僅僅是粗心、馬虎惹的禍呢?其實不然。在粗心、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學生審題意識的缺失、審題能力的薄弱。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獲取和解讀題目信息”。
然而低年級孩子普遍懶惰心理較重,經(jīng)常不肯讀題,再加上好勝心強,喜歡比快慢,就算讀題也缺乏耐心,常常只是用眼睛掃一眼就動筆了。時間一長,學生就喪失了獲取和解讀題目信息的能力,逐漸成為一名“審題盲”。
所以,我們致力于培養(yǎng)低段學生“獲取和解讀題目信息的能力”,力爭通過實踐性研究,探尋有效策略,幫助學生習得能力,輕松學習。
一、 喚醒審題意識
要培養(yǎng)孩子們獲取和解讀題目信息的能力,首先就要喚醒孩子們的審題意識,激發(fā)自主性。雖然是低年級的孩子,也應該讓他們認清審題的重要性,加強責任感。
1. 體驗失敗,喚醒審題意識
很多題目,確實是瞄一眼就知道怎么做了,不用審題也能做對,但并不是所有題目都是這么幸運的。所以,我故意設計一些審題陷阱,讓學生去嘗試,去體驗,在親身經(jīng)歷因不認真審題而導致失敗之后,他們會深刻認識到審題的重要性。
2. 簽訂條約,增強責任意識
孩子們雖已初步認識到審題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會偷懶,再加上審題的步驟不清楚,方法不明確,就算孩子們?nèi)忣},也是表面文章。所以為了增強孩子們的責任意識,我與每一個孩子簽訂了一份“審題條約”,內(nèi)容如下:
我能做到做題之前先審題
1. 先把題目認真讀上2遍,想想這道題大概要我們做什么。
2. 用“”畫出題目中的關鍵詞,仔細分析題目的具體要求是什么。
3. 想一想可以怎么做,是否合理。
學生: 老師:
年 月 日
二、 細化審題步驟
低年級孩子做事缺少條理,又“健忘”,所以光靠一份審題條約還是不夠的,教師更要細化審題步驟,幫助學生慢慢地養(yǎng)成一種習慣,才能形成較強的審題能力。
1. 讀通題目,獲取題目信息
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這就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讀題方法的指導。
例如:一開始的讀題,教師先進行范讀、領讀,把學生不認識的字注上拼音,并訓練學生讀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斷句,把學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詞語適當進行解釋,等孩子們認識的字多了再讓他們自己獨立讀題。同時,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不多,在教學中還要注意收集題目中出現(xiàn)頻率高的一些常用字,讓學生提前認識,集中學習,以減少學生在讀題中的攔路虎。
2. 推敲文字,提煉題目信息
推敲是獲取和解讀題目信息的第二步,通過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句細細推敲,才能準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進而準確把握題目的要求。
例如:劃去句子中不正確的字。
(1)小鳥飛了一百多里,口(喝 渴)了,下來找水(喝 渴)。(2)請你(座 坐)到(哪 那)個(座 坐)位上!讀了題目后,我請學生說說這個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題目中哪些詞最關鍵,為什么?等幾位學生說出“劃去”、“不正確”以后,我又請大家框出關鍵字:“劃去 句子中 不正確 的字。”在這樣的練習之中,學生就有了推敲提煉的意識,也知道了怎樣框出題目中的關鍵詞,為正確審題又領好了一步路。
3. 變式練習,弱化思維定勢
經(jīng)常自編練習,引導學生多方位、多角度領會題意,在“多變”上下工夫。通過“多變”把新知識進行多角度引申,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進而弱化學生的思維定勢。
變式一:
①給生字寶寶找朋友
②寫出同偏旁的字
③去偏旁組詞
此題在審題時要注意區(qū)別“找朋友”“同偏旁”與“去偏旁”,題型非常相似,但要求不同。這朵花,學生很熟悉,在他們的經(jīng)驗里就是“一字開花”,思維已經(jīng)定勢,看一眼題目就認為是組詞。而結果卻不是,題目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必須仔細審題,提煉題目信息:“①給生字寶寶找朋友 ②寫出同偏旁的字 ③去偏旁組詞”。
三、 編織審題合力
低年級學生自覺性比較差,所以要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需要來自老師、同學和其他人的幫助,大家互相配合,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孩子們養(yǎng)成習慣。
1. 蹲點督導,掌控審題信息
當學生在做題時,教師有意識地在幾個學生座位旁邊督導,仔細觀察那幾個學生完整做一道題的過程,可以從中很清楚地知道他們審題的全過程,以便隨時進行必要的指導,幫助他們進一步明確審題的步驟和方法,學會審題,從而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2. 直擊錯誤,反思審題過程
“錯誤”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正常現(xiàn)象,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出現(xiàn),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在學生的審題過程中一樣會出現(xiàn)“錯誤”,而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大家直擊錯誤,一起剖析、反思這個錯誤的過程。
3. 分層批改,提升審題能力
學生差異客觀存在,審題能力的強弱,最終體現(xiàn)在學生的作業(yè)過程中。所以,對于學生作業(yè)的批改,我們不能僅僅只是關注結果是否正確,書寫是否認真,還要關注學生在作業(yè)過程中有沒有認真審題。
一年來,我們編織起了一股團結互助的審題合力,有老師的引領督導、同學的異質(zhì)互助,更有師生共同經(jīng)歷的反思過程。學生也已經(jīng)認識到了審題的重要性,更是初步養(yǎng)成了一個良好的審題習慣。最明顯的是孩子們的作業(yè)態(tài)度端正了,不再是匆匆忙忙,為了完成而完成,而是學會了獲取和解讀題目信息,學會了反思作業(yè)過程。
參考文獻:
[1]呂玲.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2]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謝文琴,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衙前農(nóng)村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