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7年考試說明要求高考考查110個知識點,其中C級要求的有16個,只占14.55%,A、B等級占85.45%,因此其指導方向是重視基礎知識。
關鍵詞:試題;生物;解析
對于2017年全國卷的理綜試題的生物部分分析如下:
1. 考查基礎知識的考點增多,題干簡潔了許多,但得全分也不易
例如:31. 血漿滲透壓可以分為膠體滲透壓和晶體滲透壓,其中,由蛋白質(zhì)等大分子物質(zhì)形成的滲透壓稱為膠體滲透壓,由無機鹽等小分子物質(zhì)形成的滲透壓稱為晶體滲透壓?;卮鹣铝袉栴}:(1)某種疾病導致人體血漿蛋白含量顯著降低時,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水分由 進入組織液,可引起組織水腫等。(2)正常人大量飲用清水后,胃腸腔內(nèi)的滲透壓下降,經(jīng)胃腸吸收進入血漿的水量會 ,從而使血漿晶體滲透壓 。
答案:(1)血漿 (2)增加 降低 (3)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zhì)交換
評分細則:(3)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zhì)交換(答案是教材中的原話,沒有“細胞”:0分)
2. 重視考察實驗過程及原理
試題注重考查實驗原理,有一定的層次性,描述性語句多,考查了考生對核心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與概念運用,對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文字表述能力要求高,可謂是入手容易,答全、答對不易,試卷在平穩(wěn)中見波瀾,要得高分也不易。比如29題就是拉開分數(shù)差距的典型題目。
例如:29. (10分)根據(jù)遺傳物質(zhì)的化學組成,可將病毒分為RNA病毒和DNA病毒兩種類型,有些病毒對人類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危害,通常,一種新病毒出現(xiàn)后需要確定該病毒的類型。
假設在宿主細胞內(nèi)不發(fā)生堿基之間的相互轉換,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方法,以體外培養(yǎng)的宿主細胞等為材料,設計實驗以確定一種新病毒的類型,簡要寫出(1)實驗思路,(2)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即可。(要求:實驗包含可相互印證的甲、乙兩個組)
答案:(1)思路
甲組:將宿主細胞培養(yǎng)在含有放射性標記尿嘧啶的培養(yǎng)基中,之后接種新病毒。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收集病毒病監(jiān)測其放射性。
乙組:將宿主細胞培養(yǎng)在含有放射性標記胸腺嘧啶的培養(yǎng)基中,之后接種新病毒。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收集病毒病監(jiān)測其放射性。
(2)結果及結論
若甲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組無,即為RNA病毒;反之為DNA病毒。
評分細則:思路中要有同位素標記T和U就6分;結果結論若甲有乙無,1分,若只寫甲有不得分,即敘述不完整不得分;后面的結論必須和前面的結論相承接。后4分的得分情況有1分,2分,3分,4分。
3. 考查了考生的識圖、讀圖能夠能力,從圖表中獲取答題的信息與答案的能力,這些試題較好地考查了學生臨場學習能力,也就是學習潛能,同時避免了死記硬背式的模式,體現(xiàn)了理科的教學特點,如獲取信息的能力、推理歸納能力、分析說明能力。例如:第一卷的第3題和第5題。
一、 學生常見錯誤總結
1. 基礎知識不扎實
表現(xiàn)在概念不清、知識混淆、專有名詞錯誤。
2. 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欠缺
從二卷的閱卷情況來看,學生獲取信息和結合所學知識解讀問題的能力欠缺,慣性思維嚴重,常出現(xiàn)所答非所問的現(xiàn)象,反映在平時學習中缺乏材料題量的訓練和相應技能的積累。
3. 答題缺乏規(guī)范,表述不當
考試對于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文字表述能力要求高,需要孩子能夠用精準的生物學語言分析生物學現(xiàn)象。在閱卷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字跡潦草,思維混亂,口語化嚴重。有的學生字寫得太擁擠,密密麻麻,將自己的得分點深深地埋藏在一堆擁擠的文字中,給老師評閱帶來困難,漏看了某個得分點也不是沒有可能。
實際上,以上幾個問題也是長期以來考生在知識、尤其是能力上存在的共性問題或薄弱環(huán)節(jié),復習課主要就是要努力解決學生的上述問題,不斷思考如何抓好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
二、 對高三復習的啟示
1. 《課程標準》是導向
高考題目也是始終圍繞《課程標準》中的主干內(nèi)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以《課程標準》為主要依據(jù),結合《考試說明》,靈活運用教材,多層次、多角度地解讀每個知識點。平常命制試卷也要習慣性地翻一翻《課程標準》。用《課程標準》為標尺來衡量我們的教學。
2. 扎實基礎是保障
一輪復習非常關鍵,總體指導思想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細化知識點,以課本為主,爭取不放過書上的任何有效信息。包括書本上的正文、注釋、各種圖等一概不能放過。
當然平均用力實不可取,要根據(jù)具體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方式讓學生消化吸收。事實上學生考試時所謂的“靈感”是對基礎知識扎實理解掌握后的運用。我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始終牢記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它是高考成功的保證。
3. 注意一些問題的運用與拓展:
由于生物高考近幾年難度一直較高,因此我們在教學時還是要注意適當?shù)耐卣购图由?,平時就要注意適當訓練一些拓展加深的習題。但是這個增加要逐步進行,不能一步到位,讓學生難以接受,或者感覺太難而放棄生物學科的學習,要讓他們逐漸去接受。
4. 重視獲取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并從審題中獲取足夠的解題信息,是提高得分率的有效手段??梢宰寣W生在審題時圈劃重點詞、句,作為重點提醒,也是解題的著眼點。重點詞、句如何圈劃,則需要我們在平時教學中多加訓練,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這種能力。
5. 注意細節(jié)重積累
細節(jié)決定成敗。我們在關注學生學的同時,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的細節(jié)上來,從教學語言、板書、作業(yè)、試卷等多個方面反思我們的教學活動。比如教師的教學語言:如果教師的語言表達條理清晰、邏輯合理、科學正確,對學生就是一種有形的示范。再比如教師的板書,如果教師的板書能夠做到字跡工整、思路清晰、對學生就一種有形的參考。有時學生做十道題目的收獲,不如老師清楚細致地分析一道題的收獲大。
作者簡介:
黃莎,山東省聊城市,山東省聊城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