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娜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制造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增加,該類企業建設初期具有目標明確、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投資回收期長、風險高等特點,為此,基建財務管理顯得相對重要。鑒于項目建設期間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本文對制造加工業項目建設期間基本建設財務管理不到位、基建會計基礎相對薄弱、工程物資管理欠缺、資本性支出缺乏管理、竣工驗收不及時及正式轉資拖沓等問題,提出了重視項目建設財務管理、加強基建會計人員培訓、規范工程物資管理、加強項目資本性支出管理、關注國家政策且盡量享受國家政策扶持與優惠、提高項目竣工結算的準確性并及時辦理正式轉資相關手續等對策,希望對有項目建設核算業務的單位提供借鑒。
關鍵詞:制造加工業;項目建設期間;財務管理的問題;對策
一、制造加工業項目建設期間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企業在全球化競爭環境中,市場已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而財務管理貫穿企業存續期間全過程,成本與效益的權衡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制造加工業來說,財務管理第一個要面臨的問題是項目建設期間的財務管理,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通過規范的基建財務核算可以有效的管理建設資金,準確反映項目建設的投資計劃和投資進度情況,為企業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第二,通過嚴格的財務監督,把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相結合,規范企業行為,提高透明度,促進項目建設健康發展;第三,為考核項目建設管理層職責履行情況提供依據。
二、制造加工業項目建設期間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
制造加工業項目建設期間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財務核算職能,而且體現在財務監督職能,貫穿于項目建設期的全過程。但是受管理層重視程度等影響,基建期間財務管理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對基建財務管理工作認識不到位,基建會計基礎相對薄弱
具體表現:1.由于認識不到位,財務管理僅限于資金籌措、資金支付、管理費用核銷和竣工財務決算等環節,沒有覆蓋項目立項、招投標、物資采購、工程結算、竣工驗收、資產交付等對工程投資進度和成本有重大影響的環節,致使基建財務管理無法滲透到項目建設全過程;2.財務人員對工程項目設計階段缺乏認識,缺乏基礎建設財務知識,會計科目設置不合理,不能如實反映工程項目物資采購、工程施工、竣工驗收、資產交付等狀況,使會計核算與監督受到影響。
(二)項目工程物資管理欠缺
項目建設期間,工程物資必不可少,然而,制造加工業在項目建設期對工程物資的管理欠缺,具體表現:1.現場物資沒有指定專人負責,專用材料的管理比較隨意,從發出申請到購入再到驗收入庫及領用程序不規范,導致資源浪費情況嚴重;專用設備自購入后到安裝前隨意堆放,導致其腐蝕生銹、配件丟失等。2.工程物資缺乏驗收入庫環節,收到發票時直接計入投資,忽略了驗收與領用環節的管理和監督,可能導致賬實不符;3.沒有設立工程物資臺賬,無法對其進行動態的跟蹤管理。
(三)資本性支出缺乏管理
資本性支出主要包括工程價款、設備材料購置款、待攤支出等,對其缺乏管理主要體現在:1.工程方面,工程價款結算粗放,預付賬款未按合同約定扣回方式予以抵扣工程進度款;進度款支付管理不嚴,導致付款比例高;工程審定不及時,導致項目付款超出實際工程造價(包含質保金部分)等。2.設備方面,未簽訂設備材料購置合同而支付款項。3.質保金方面存在未辦理質保金支付的相關手續而支付款項現象。4.待攤支出方面,監管相對薄弱,虛開發票等現象時有發生。
(四)竣工驗收及正式轉資拖沓
項目建設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企業未能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驗收,對不合格的地方限期整改;未對項目建設的財產物資、債權債務及時盤點和核查,導致設備和工程管理欠缺、剩余材料浪費、債權債務不明確等。
三、提高制造加工業項目建設期間財務管理水平的對策
由于基建期間財務管理存在問題,致使管理層的定位、財務人員的參與程度、基建期財務管理的過程與后續正常運營銜接等成為了關注的焦點。為此,就如何提高制造加工業基建期間財務管理水平提出如下對策:
(一)高度重視項目建設財務管理,加強基建財務人員培訓
首先,制造加工業項目建設是其創造企業價值的前提,對投資回收期、投產后產品成本等有直接影響,因此,企業決策層和管理層要高度重視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其次,組織財務人員認真學習2016年財政部頒發的《基本建設財務規則》,增強對基建財務管理的認知能力;提高財務人員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參與度,抓好項目經濟評審工作,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對工程合同進行把關,積極有效地參與工程施工管理,發揮基建財務事中控制、管理和監督的職能;認真參與工程項目交付階段的工作,發揮基建財務事后監督、管理和評價的職能。
(二)規范項目建設期間工程物資的管理
工程實施過程中,規范工程物資管理:第一,專項材料及專用設備進場后辦理入庫和出庫手續并交給施工單位,由該單位負責保管及安裝等事宜,庫存管理人員定期或不定期監督檢查,其中,專用材料的采購以根據圖紙設計測算的需求量加合理損耗為準;第二,設置專項設備臺賬和專項材料臺賬,動態掌握專項設備的購進、領用、安裝和使用的全過程,確保工程物資安全和有效使用;第三,月末由項目部經理組織對專項物資、專項設備的現場盤點,并編制盤點報告報至財務部及相關負責人。
(三)加強項目建設期間支出管理,關注國家政策,盡量享受國家政策扶持與優惠
嚴格把控項目建設期間的每一項支出,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合同相關業務的支出,應以合同約定為基礎按照企業項目款項支付流程申請并支付,其中,合同總價為暫定價格時,進度款以工程進度節點為依據申請付款,當工程累計付款達到合同暫定價的安全線(比如暫定價的80%)時,則需要慎重考慮與權衡,因為合同暫定價不等于工程審定造價,只有第三方審定造價確定時才能確定合同最終價格,如確需付款,可以請造價機構出具初步審定造價作為參考;質保金依據質量反饋單及相關付款申請手續予以支付。
第二,待攤支出的管理,杜絕虛開發票,嚴格控制待攤費用支出;在“在建工程-待攤支出-項目管理費”下面設置四級科目職工薪酬、招待費、差旅費、機物料消耗等,以掌握待攤支出的具體情況并實施控制。
第三,項目建設前后應該及時關注國家政策導向,盡量享受國家政策扶持與優惠。企業可以根據《“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等相關政策文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向國家相關政策的獎勵金及稅收優惠靠攏。例如,水泥企業中的熟料生產企業,可以在生產線上設計“被國家列為十大節能減排工程”之一的余熱發電項目,一方面可以得到政府關于節能減排中央獎勵基金,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用電成本。
(四)提高項目竣工結算的準確性,抓緊辦理正式轉資相關手續
當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組織專業人士進行竣工驗收,并編制竣工驗收報告。其中,財務對竣工項目的驗收主要有:工程投資賬面和實物的盤點核對,對所有實物資產建立坐標并登記造冊;已辦理出庫手續但尚未使用的專用材料按照規定處理,沖減相關成本;項目建設期的債權債務予以核查或清理;按照稅費規定交納應繳稅費;單項工程審定結算完畢后,編制工程簡介及工程結算表,辦理正式轉資手續。
四、總結
對于制造加工企業來說,項目建設是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第一步,基建財務管理不僅影響投資情況的準確反應而且對后續財務核算的準確也起到重要作用。為此,管理層應強化對基建管理的重視程度,財務人員應對基建過程的控制嚴格把關,特別在工程物資管理、施工節點確認、資本性支出管理、竣工驗收、預轉資及正式轉資等方面下功夫,從而有助于財務核算的準確、有助于正確反應投資情況、有助于管理過程中“跑、冒、滴、漏”情況的控制,最終有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81號——基本建設財務規則.2016年9月1日起執行.
[2]張夏英.淺談基本建設單位的財務管理[J].經貿實踐,2018,4 (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