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貞
摘要:關注人民需要、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一直是黨治國理政、進行各項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7年召開的十九大會議對一系列民生問題進行了討論,提出要讓廣大居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個人所得稅作為與居民消費、收入息息相關的事項,其起征點、稅率的調整直接影響著不同收入群體間收入水平的差異。在十九大報告相關理念的指示下,政府工作報告將個人所得稅改革視為18年的改革大事。8月31日,以認真聽取社會各階層群眾意見為基礎的、以提高個稅免征額、增加專項費用扣除為內容的新個人所得稅法得以通過,這意味著個稅制度模式由傳統的分類稅制向著綜合稅制的方向邁進,稅制改革取得了關鍵性的進展。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個稅免征額;專項附加扣除
一、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意義探討
中低收入的納稅群體是人力資本的主要構成單元,其稅負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該群體做好本職工作、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保障中低收入群體的利益,降低該群體的納稅負擔,新個稅對稅率級次、納稅級距兩個方面進行了優化,提高個稅起征點,因減稅而帶來的收入增加額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該群體的生活水平與質量,使中低收入階層的居民能切實享受到稅收減免的便利。同時,新個稅中增添的專項扣除項目,能夠有效降低上有老下有小還背負房貸的中堅群體的負擔,增加其可支配的收入。
(一)優化收入分配方式,促進收入分配公平
眾所周知,發揮市場的自動調節、配置功能是實現資源合理分配的最經濟有效的方式,在以供求為基礎進行市場調節的過程中,要素的質量和數量是分配的主要依據。若僅依靠市場進行資源配置而不進行相關的調控,不同階層之間的貧富差距將逐步擴大,這既不符合我國國家發展的理念,也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個人所得稅作為彌補市場分配不足,縮小不同收入者之間收入水平差異的重要工具,對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發揮著重要作用。如,累進稅率的形式下,高收入者所適用的稅率較高,所繳納的稅額自然較大,低收入者適用較低的稅率,所承擔的稅負較低。
新修訂的個稅條例對稅率級距做出了新的調整和優化,最低三擋的稅率級距得以擴大,如20%檔的應納稅所得額由超4500元至9000元調整為超12000元至35000元,稅率下降的優惠力度較大,大部分工薪階層的納稅人都可以享受到稅率減免的優惠政策,中低收入水平的群體稅負降低。據統計,在基本減除費用提高至5000元后,城鎮就業人員中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比例由原來的44%下降至15%。從而實現新個人所得稅的繳納可實現國民收入再分配,有效減少收入兩極化現象的出現。
(二)切合實際情況,完善現有稅制
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一批批現代化企業拔地而起成為解決就業的重要單位,居民獲取收入的途徑也愈發豐富,消費水平與能力逐步提升。據統計,17年城鎮就業者的人均消費支出為3900/月,結合消費支出增長率進行推算,18年可達到4200/月,原有的征稅條例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之間的契合度逐漸降低,需要進行新的補充和調整。新個稅將基本減除費用定位為5000元的做法以降低居民稅負的形式對居民進行財政補貼,很好的將人均消費囊括在內,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時,中國社會的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納稅人群體所面臨的壓力逐步擴大,其在贍養雙方父母、撫養子女的同時還需要考慮租房、購房等方面的問題。基于此,此次個人所得稅法律的修訂在稅制方面進行了新的調整,將不同納稅人之間的負擔差異情況進行考慮,增添了如子女教育、贍養老人支出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這些項目可以在納稅人進行納稅申報時予以扣除,征稅方式進一步優化,征稅對象由個人向以家庭為主體進行轉變,更加凸顯稅制的公平性。同時,第7次個稅調整的內容更加細致,貼合納稅人的實際需要,納稅人在納稅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如他們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租房者可用租金進行抵扣,購房者則可通過房貸利息享受抵扣優惠。
二、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難點探討
一是專項扣除項目條例有待細化。從教育費用的方面來看,繼續教育支出覆蓋范圍較小,大部分納稅人都是在接受完學校教育、取得雙證的基礎上參加工作,這也就意味著只有少數群體能夠享受到該項減免優惠。同時,子女教育支出進行扣除時的相關細則和規定還有待優化。如,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因戶口問題,其子女只能就讀于學費較高的私立學校,私立學校的學費是否可以在納稅過程中予以減免還值得商榷;九年義務教育中學費全免無需進行扣除,而隨著家長對教育的逐步重視,出于保證子女在以后學習中有更大的競爭優勢的想法其一般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為子女報各式的輔導班,這些昂貴的學費一般無法享受減免政策。從與住房有關的費用來看,面對夫妻雙方共有房產的情況,貸款利息的扣除應該在夫妻二人中誰的稅前工資得以體現也值得商討;租金要想享受減免優惠,其納稅人必須提供相關的材料如租房合同、完稅發票等,現實中很少有租客能夠取得完稅發票,甚至連完稅發票是什么都一頭霧水,實際操作起來可能會困難重重。從贍養老人的費用支出來看,不同的家庭狀況,其所贍養老人的支出有所差異,進行贍養費用扣除時是有所差別還是按照統一的標準爭議頗大。如,單身子女與已婚子女、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是否享受同樣的扣款優惠,贍養本身有五險一金老人與贍養沒有收入的老人所享受的扣款優惠是否相同都是新個稅要進一步確定的問題。
二是其他相關體系亟待完善。個稅改革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事項,保障新個稅條例的合理性、清晰性、公平性是個稅改革的第一步,如何將確定好的新的行之有效的個稅法規落實下去充分發揮其應有的調節、分配作用需要稅務部門、社會保障部門等相關部門的配合和協助。因此,根據個人所得稅的新特點和新需求,社會保障體系、信用管理體系、稅務體系等相關的配套設施必須要做出相應的調整,盡快適應新情況。如,從社會保障體系的角度看,對于負所得稅群體而言,政府可通過稅收的反向轉移支付手段對其生活進行補貼,提高該群體勞動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其維持生活的基本支出與其可支配收入之間的差額利用收稅的工具對其進行補助。同時,稅務部門要根據納稅的新特點不斷完善自身的征稅流程和模式,構建起現代化的信用制度和體系。如,稅務部門可將居民身份證號作為納稅人的身份識別碼,借助現代化技術,建立完備的納稅人信用檔案。當納稅人出現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時,對其進行懲罰,限制其在就業、貸款、考試、出行等方面的行為,對積極納稅的居民進行表揚,構建良好的納稅大環境。
三是稅務相關人員壓力較大。新個稅與傳統個稅相比新變動較多,其要求稅務相關人員必須在保證日常工作順利推進的同時學習、貫徹新個稅征收條例,以新個稅為指導開展征稅工作。對于已經習慣于原有個稅條例的稅務相關員工而言,在較短的時間內轉變原有的計稅方式與思路實屬不易,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這就需要稅務部門、企業、政府相關部門做好新個人所得稅的解讀與宣傳工作,對個稅中極易出現理解偏差的地方進行重點強調,積極開展相關員工的培訓工作,提高稅務人員的專業技能、更新稅務人員的知識體系,為后期納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人才基礎。
三、總結
新個人所得稅法的出臺是我國稅制改革取得關鍵性進展的重要見證,與原有的個稅條例相比,其在稅率級距、專項扣除等方面進行了新的調整和變更,這些新變化更加符合納稅人尤其是中低收入階層納稅人的實際需要,能夠有效降低該群體的稅負。同時,新個稅還通過調整勞務性收入如稿費的納稅優惠,收入額以稿酬的八成計算,按照稿酬收入的70%進行征稅,鼓勵群眾創新、創作。雖然新個稅在促進社會公平、促進經濟增長、改善低收入者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該項新規在推進的過程中還面臨著諸多的模糊點,需要國家相關部門進一步進行討論和確定。
參考文獻:
[1]許光建蘇泠然.新時代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展望[J].價格理論與實踐:1-4.
[2]周金金.個人所得稅改革對調節收入差距的影響及對策探討[J].納稅,2018 (09):17.
[3]李色舊.探究如何完善和深化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 (0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