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轉麗
摘 要:近數十年來,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非常大的發展,與此同時隨著人類對疾病認識的不斷加深以及對健康知識的更新,對醫療機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公立醫院是我國主要的、單一的醫療機構,其作為我國醫療市場的主體應該發揮它獨特的社會功能,醫療行業中,外國資本、社會資本競爭升溫,使醫療行業競爭加劇,與此同時多元化醫療機構在我國逐步形成。中國醫院發展方向應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醫療衛生保障體系。下面本文就公立醫院經濟運行現狀分析與未來發展狀況進行討論。
關鍵詞:公立醫院;經濟運行;發展分析
現代公立醫院是社會醫療的服務主體,所以公立醫院經濟運營管理的科學化就變得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了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是實現醫院持續健康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篇文章結合當下公立醫院經濟運行的現狀層層剖析,希望可以通過本文中提出的措施,建立適合的經濟運行模式,以期我國公立醫院健康持續發展壯大,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公立醫院的經濟問題
公立醫院不完備的運行機制,經濟調控能力欠缺,醫療改革中政府調控失誤,使公立醫院爆發出大量的醫患糾紛,資金調控失誤等眾多嚴重問題。
針對公立醫院收支結構的分析
觀察公立醫院當前的總收結構并結合有關問題的調查數據可以了解到,近幾年醫療部分收入持續上升,在公立醫院總收所占比重持續擴大。公立醫院經濟運行主要依靠藥品收費、服務收費等方面。
醫療改革持續進行,公立醫院中藥品收入大幅度下降,以至于面臨消失的尷尬局面。醫院經濟運行受阻,即使政府財政補貼增加,對公立醫院的經濟問題的解決起到的作用并不明顯。另外,醫院強制降低體現醫護人員勞動價值的項目費用,如掛號、門診、手術費用等。這極易造成醫護人員工作積極性和奉獻精神的下降,使醫院的服務質量降低。在藥品支出方面,在近階段會低于醫療衛生支出,在醫院總支出的比重也會低于醫療衛生支出比重,醫療改革迫使醫院藥品收入降低,而醫院并沒有降低藥品使用量,這反而增大了醫院收支不平衡,使醫院經濟運行中出現隱患。
綜合以上情況,增加醫療服務收入是維持公立醫院經濟平穩運行的可行之道。
醫院資金緊張問題
據醫院資金流動情況統計,醫院設備購入或更新支出,醫護人員工資發放常常出現資金緊張狀況,而這種狀況出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醫院總收入與醫院計劃收入落差極大,尤其是醫療收入、藥品收入以及財政補貼只能達到目標收入的六成左右,遠遠無法達到醫院預計收入。醫院資金流通緊張,現金流缺失,醫院發展陷入困境,從而會滋生運作隱患。
醫院發展規模受到制約
觀察現今健康狀況,我國各類病人數量持續增加,多數大中型公立醫院病患數量飽和,醫院消耗成本大幅上升,與醫療衛生產業管理粗放的現狀產生尖銳矛盾。醫療衛生成本增加,醫療硬件設施更新快,醫院大量的成本消耗,投資壓力加大,越來越多的不穩定因素使公立醫院支出出現不穩定的狀況,但政府補貼卻并不能面面俱到,從而導致醫院發展規模受到很大制約和限制。
醫療保險制度對醫院經濟的限制
我國如今所實施的醫療保險制度并不完善,也不夠成熟,甚至使公立醫院在許多方面受到限制。醫療改革使醫院、患者等各方利益得到調節,但建立醫院的目的不僅為救治傷患而且還為盈利,盈利也是醫院繼續運行的根本。醫保政策使醫院的盈利下降,醫院受各方壓力壓迫。為彌補醫院自身的利益損失,醫院必然會增加醫療衛生、服務等方面的收費,甚至于區別對待自費和醫保的患者,這就使醫患關系更加緊張。不完備的醫療保險制度和醫保改革給醫院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這是公立醫院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總的來看,公立醫院經濟運行基本平穩,收入略大于支出,社會效益逐步增強,成本管理能力提升。但存在醫藥收支彈性小,運營效率內部分化,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建議進一步推進醫藥價格綜合改革,實施區域衛生規劃,管控醫院規模和強化功能定位,明確政府辦醫責任,量化財政投入標準[1]。
完善公立醫院經濟運行機制的建議
面對公立醫院運行中的種種問題,任其發展并不是長久之計,精準、到位的解決方法是必要的。
財政補貼需要精準
以政府為主導的醫療改革不斷推進,卻在無形之中帶給公立醫院頗大的壓力,醫藥品收入持續減少而政府補貼卻跟進不到位,為此,政府應兼顧各方利益,既給人民謀福利又不能過于壓迫醫院一方,必要時應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和精準度,必要的補償機制是必需且急需的。設備更新、項目創新、醫院基本建設都需要政府的支持與補貼。讓政府的錢花得到位,花得有價值,減緩醫院的經營壓力,使各方和諧相處,推動發展。
公立醫院財務管理條理化
一個科學合理的醫院預算系統是保證醫院可持續發展的的必要手段,醫院中信息化系統的建立提升了醫院的運作和服務效率,使公立醫院的經濟運行更加現代化和信息化。應徹底統計調查醫院運行的成本,從而構建更加條理化科學化的運營流程,讓資金利用率加大。建立合理的責任制,加強對資金的控制能力,改善公立醫院收支嚴重不平衡的現狀。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考慮醫院的規模發展,提升服務能力。
做好醫院內部成本控制
收支不平衡是現代公立醫院存在的重大問題。精細化條理化的信息系統是必要的,通過大量的財務數據統計,探索出內部成本控制的合理方法。使資金的利用率更高,從源頭控制資金的使用,讓資金用在刀刃上。為了調節公立醫院的經濟運行,不僅要在政府補貼上進行調整,更要在醫院方面對資金進行控制。期望這種措施能夠調節公立醫院、政府、患者之間的緊張關系,從而使我國醫療方面更加和諧有序向上發展。
調節醫保部門與醫院的協作關系
醫療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合理化發展是醫保部門、醫院和患者共同期望的最好結果。為實現這一目的,就需要醫保部門和醫院方面進行緊密結合、積極協作,其中尤其重要的一方面是盡量減少或杜絕長期以來存在的拖欠醫保資金的嚴重問題。精確、統一、到位的醫保患者管理系統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醫院運行中的成本花費,從而為醫院減輕負擔和壓力。這會為患者、醫院、醫保部門三方帶來方便和好處。只要醫院、醫保部門和政府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更加緊密配合,公立醫院平穩上升的經濟運行,運營成本的降低,持續發展的良好狀況便指日可待。
加強公立醫院對人事管理制度的完善
醫院內部的績效考核體系尚不健全,沒有建立起精細化的績效考核分配機制。現行公立醫院的人事管理制度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期的管理方式,行政式管理理念仍占主要位置,沒有與時俱進的建立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的制度體系[2]。
人事考核制度在一個系統有序的公立醫院中是必須存在的,而且這種模式更應在現當代所有的公立醫院中推廣實施。其措施主要包括對醫療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績效考核,提升醫務人員的服務能力,以激發廣大醫護人員的競爭意識,讓他們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和道德意識,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好的體驗。一定要杜絕醫院與醫務人員以經濟利益為重心的工作意識,優秀的工作素養應是服務人民,服務大眾。良好的醫院風氣,優秀有素質的醫護人員才能營造出舒適的公立醫院環境。
結語
綜上所述,公立醫院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需要各方協調解決,努力配合,方能促使我國眾多的公立醫院實現蓬勃向上、可持續的發展。要實現這個目標并不難,醫保部門積極配合、政府財政補貼、合理的醫院運行和認識管理制度的建立都不是難事,配合以我國的國情,相信各個部門、各個方面一定可以積極配合。現代公立醫院作為當代醫療行業的主力軍,應為醫療行業做出表率。
(作者單位: 三門峽市中醫院)
【參考文獻】
[1]譚華偉, 鄭萬會, 張云,等.重慶市縣級公立醫院經濟運行與發展狀況分析[J].衛生經濟研究, 2016(03).
[2]張維斌. 深化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分類改革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