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娟
摘 要: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在歷史昆明池的基礎上修建而成,是未來大西安的旅游名片。目前,其旅游開發無法充分展現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脈絡,既不能滿足旅游者個性化的旅游需求,更不能實現歷史與現代的銜接對話。因此,該公園需要從歷史文脈整理,旅游設施改善以及旅游活動開發等方面繼續努力才能真正成長為未來大西安的旅游地標。
關鍵詞:七夕;昆明池;西安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的歷史文脈解析
最早記載牛郎織女的文獻是《詩經·小雅·大東》,該文獻描寫了牽牛、織女二星在星海中的空間位置,直至漢武帝建昆明池,立牽牛、織女石像于昆明池東西兩岸,牽牛與織女二星才由星海中的兩個星宿逐漸具化為愛情的代表。這個具化過程與后來長達200多年的南北朝社會大分裂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這個歷史大分裂時期,動蕩不安的社會背景致使諸多家園離亂難以團圓。此社會現狀與銀河兩岸隔河相望不得團圓的牛郎織女的經歷如此相似,于是許多用“牛郎織女”描繪征夫思婦的詩篇就此誕生,如曹丕的《燕歌行》與曹植的《西北有織婦》是此類詩歌的代表。漢昆明池兩岸的牽牛織女像則轉化為團圓圓滿以及愛情婚姻的代言。以“牛郎織女”描繪征夫思婦的詩篇,在表達百姓祈求和平的愿望同時又濃化了牛郎織女傳說中分離相思,后人將牽牛、織女成為“石父”“石婆”并建廟祭祀,廟中繪有牛郎織女經典傳說的故事情節。
昆明池東西兩岸的牽??椗癫恢皇菒矍榍楦械拇?。眾所周知,公元前118年漢武帝出于軍事目的而建昆明池?!稘h書·武帝紀》記載,元狩三年,“發謫吏穿昆明池”。漢昆明池仿照滇池而建,遼闊浩森,同時漢武帝于昆明池東西兩岸立牽牛、織女石像對應天漢星宿。《三輔黃圖》引《關輔古語》曰:“昆眀池中有二石人,立牽牛、織女于池之東西,以象天河?!卑喙獭段鞫假x》中有云:“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云漢之無涯?!崩ッ鞒氐脑O計不僅反映了古代皇家園林修建中法天象地的思想,也反映出漢武帝席卷天下,囊括四海的雄主之思。
因此,綜合分析之下最初漢武帝以昆明池牽牛、織女雕塑向天漢展示皇權的至高無上,南北朝時期的動亂離別和后人聯想附會使昆明池順理成章成為七夕源地。昆明池七夕文脈應該包含三點,分別是:中國古代皇家園林“法天象地”的規劃思想及古代雕塑藝術;百姓追求社會穩定和平幸福的大愿;個人愛情婚姻美滿幸福的小愿。西安昆明池七夕文化展示應包含古人法天象地的園林觀、社會和平穩定的祈求、愛情美滿婚姻幸福的追求。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園林文化主題理解片面
通過對西安昆明池七夕歷史文化脈絡分析,可以看出西安昆明池的七夕文脈不僅僅是依托古代牛郎織女石雕的愛情發源地,更有中國古代皇家園林規劃中象天思想和漢代石雕藝術,還有古代人民依托牛郎織女表達追求和平的愿望。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僅展現愛情主題使七夕公園的文化魅力不夠豐滿立體過于單薄。
園林景觀建設單一
由于對七夕文脈的認識單一,導致七夕公園景觀建設片面單薄,歷史與現代割裂。七夕公園景觀僅是簡單地在湖中修鵲橋,湖周邊布置多個與當代愛情婚姻主題有關的廣場雕塑就完成了與歷史上七夕文脈的對話。而且,當代愛情婚姻主題則是完全以西方特色為主,這與七夕文脈的東方魅力完全沒有關系,造成歷史背景和現代景觀之間完全沒有聯系,削弱了七夕公園的歷史魅力。從古至今我國歷史上特有的愛情婚姻風俗的演化變遷在七夕公園的景觀建設中完全被忽略,削弱愛情發源地的歷史內涵傳達。
牛郎織女石雕不僅是愛情的寄托,還是漢代皇家園林規劃思想和古代雕塑的代表,更有古代人民在社會動蕩時期依托牛郎織女表達追求和平的社會愿望,這兩點則完全沒有特有的園林景觀予以體現。可以看出,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園林景觀設計在時空上忽略了歷史與現代的銜接對話,恐怕難以實現成長為大西安文化旅游“新名片”的初衷。
體驗活動設計缺失
就目前鵲橋及當代婚姻主題廣場等園林景觀而言,旅游者觀賞多,互動少。特別是在旅游旺季,最能給旅游者穿越時空對話歷史的鵲橋景觀更是只可遠觀,完全無法給旅游者帶來情感共鳴,自然七夕公園特有的愛情魅力更無從談起。在體驗經濟背景下,現代旅游需求已經由最基礎的參觀需求成長為自我實現的個性需求,建于21世紀的七夕公園其旅游活動設計還停留在上個世紀旅游活動剛開發階段,可以看出對旅游需求變化的不熟悉。
旅游保障設施建設差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的發展目標是成長為大西安文化旅游“新名片”,但在建成之初旅游設施建設與其發展目標相距甚遠,在旅游旺季其不足問題更是凸顯。旅游交通方面問題最為突出,進入景區的主干道路僅有一條滿足當地居民出行的公路,開園之初和春節長假的游客劇增使這條公路和本地居民不堪重負的同時,也以長達幾個小時的擁堵充分打擊了旅游者游覽積極性。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接待本地游客的旅游通暢性就已無法滿足,成為國家知名景區的宏圖恐怕最后只是紙上談兵;另一方面在旅游旺季作為最能帶給旅游者體驗的鵲橋更是成為只可遠觀無法踏足的一個平面符號,因為無法保障游客安全,旅游者希望踏水凌波與歷史對話的旅游需求只能落空。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動實現的首要保障,旅游活動設施是旅游需求滿足的必備要素,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不論從旅游交通建設還是從旅游活動設施布局都存在與其定位名不副實的情況。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旅游開發建議
基于以上問題,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希望成為能再現漢唐昆明池盛景,比肩杭州西湖的知名景區,還需要從以下方面努力:首先,重新發掘整理七夕文化歷史文化脈絡,在旅游景觀建設中以旅游設施為基礎,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多角度展示七夕文化豐富內涵,使旅游者可以充分感受七夕文化的時空變化。其次,設計開發形式多樣的旅游活動,在傳統的參觀活動基礎上開發更具有體驗感的旅游活動,讓旅游者通過參與滿足個性化的旅游需求。例如:為現代新人策劃我國不同歷史時期傳統婚禮,開辦婚姻家庭主題論壇等,既能復興我國傳統文化又為促進社會和諧貢獻力量,更能基于歷史背景打造獨一無二的景區品牌。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的旅游服務才能由初級展示服務逐漸成長能滿足更高層次旅游需求的旅游體驗服務。最后,改善落后的旅游交通,旅游對外交通是旅游者進入景區游覽和景區提供旅游服務的先決條件,保障旅游者順暢通達進入景區才能使旅游活動順利開展,未來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需要結合自身發展定位與城市規劃部門積極溝通協調,盡快改善落后的景區對外交通。同時,也需要根據旅游需求變化,豐富景區內部交通,讓旅游者可以依托便利的旅游交通得到優質的旅游服務。
結語
特有的七夕歷史文化背景是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得天獨厚的條件,西安市委、市政府討論通過的《"八水潤西安"規劃》又為其發展提供了契機和保障,相信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在充分挖掘其歷史文脈的前提下,能以多樣的旅游活動帶給旅游者豐富的旅游體驗,實現歷史與現代的銜接和對話。
基金項目:西安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西安‘互聯網 +通用航空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 項目編號:17X31)
(作者單位:西安航空學院)
【參考文獻】
[1]何清谷校注.三輔黃圖校注[M].三秦出版社,2006.
[2]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中華書局,2005.
[3]駱天驤.類編長安志[M].中華書局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