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影
摘 要:小型企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吸納就業、活躍地方經濟發揮著巨大作用,而融資約束卻成為其發展壯大的最大障礙。本文在探討小型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及融資難的基礎上,各方所作出的努力及小型企業在改善目前融資難的困境中所要作出的努力,希望對研究小型企業融資問題提供一點幫助。
關鍵詞:小型企業、小型企業融資、銀行信貸
2011年6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從企業人數、收入規模(或資產總額)維度上規定各行業關于小型企業的劃型標準。小型企業已經成為推動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力量,占企業總量絕對優勢的小型企業在活躍經濟、吸收就業方面同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小型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融資方式單一及融資難度大始終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最大障礙,如何破解小型企業融資問題是目前解決小型企業高速發展中的重要難題。每年度的中國小型企業發展報告顯示,小型企業獲得銀行信貸支持的比重僅在10%左右。由于存在融資難的問題,這些企業成立、發展初期總是靠自有資金或者民間借貸來支撐,不僅限制了其快速發展壯大而且使得處于上升期的小型企業付出更多的資金成本。
目前小型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及融資難的因素分析
小型企業融資本質上說是小型企業籌措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的渠道,分為外部融資與內部積累。一般來說,有內部盈余積累、資本市場融資(股票、債券)、銀行借貸、民間借貸、風險投資、商業信用及國家財政資金等。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經營特點。資本市場融資的條件要求比較高,基本上對小型企業關上了融資的大門,小型企業融資呈現出其獨特的特點。
一是銀行信貸是小型企業融資成本最低的方式:作為大多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的銀行,作為盈利主體,在考慮業務風險和國家信貸政策的情況下,尤其是貸款終身負責制下,認為小型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監控成本高而不愿意授信。盡管一些大的商業銀行也推出了一些貸款產品,比如結算貸、納稅貸,結合小型企業經營靈活的特點,難以涵蓋所有對資金迫切需求的小型企業,信貸規模更難以滿足小型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銀行信貸成本以國家信貸政策為依據比較規范,綜合比較,銀行信貸仍是資金成本最低的融資方式。
二是民間借貸仍然是小型企業繞不開的資金來源。小型企業在成立發展初期,除了發起人自有的資金外,部分資金來源于親朋好友借款及其他民間借貸,這些民間借貸手續簡單,方式靈活,資金成本相對較高。如若企業經營不善,出現擠兌的現象比較普遍,難以給企業重整的機會。
三是自身資金的積累是小型企業資金來源之一。小型企業聲譽比較低,管理風格及行為特征在面對經濟業務時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并且控制權和所有權高度重合,缺乏有效擔保方式等等都使得外部資金提供者對小型企業設置了更高的門檻,無疑小型企業只有依靠自身的積累才能成為其發展壯大的有效途徑。
各方為解決小型企業融資問題所作的努力
鑒于小型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遇到資金瓶頸的問題,需要從政策環境、資金提供方、小型企業及小型企業合作方共同提出要求,幫助小型企業發展壯大。事實上,作為宏觀環境背景下的政府及資金提供方的銀行已經為解決小型企業融資問題作出了有效的行動。
政府層面上已從宏觀環境上制定、落實支持小型企業發展的政策
在信貸政策上,銀監會自從2015年初提出小型企業貸款增速、戶數和申貸獲得率“三個不低于”目標以來,督促銀行業連續三年達標,對緩解小型企業融資難題起了積極作用。據銀行保險業協會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國小型企業貸款余額30.74萬億元,同比增速15.14%,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2.67個百分點;小型企業貸款余額戶數1520.92萬戶,較上年同期增加了159.82萬戶。
在財稅政策上,2018年4月4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調整增值稅稅率通知》財稅〔2018〕32號和《關于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通知》〔2018〕33號減稅新政,明確自2018年5月1日起,為對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增值稅稅率進行下調的減稅措施,并進一步統一了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并且2018年底前已經登記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單位和個人可以轉登記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一般來講都是小型企業,統一小規模納稅人的標準及一般納稅人在本年底可以實現轉登記制度,給企業一定的稅收經營靈活性,能夠有效降低稅務成本。
在各地方政府層面,成立了地方國資委控股或隸屬于地方政府的小型企業擔保公司助力各地的小型企業銀行融資、工程履約、訴訟保全及各類商業履約擔保,從另外角度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對小型企業發展提供間接資金支持。
資金提供方尤其是銀行等執行國家貨幣政策的金融機構已在執行政策,對小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以建行為例,就在力推“小微快貸”全線上融資模式取得顯著成效,充分發揮了服務領域廣、交易活動頻、數據掌握全的優勢,對小型企業在建設銀行的資金結算、交易流水、工資發放、存款投資等各類經營數據、交易數據進行整合。依托“新一代”核心系統和金融科技優勢,建立全流程線上融資模式,客戶可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進行貸款申請、審批、簽約、支用、還款等線上自助操作,在客戶信息完整的情況下,只需幾分鐘即可完成貸款全流程,有效契合小型企業“短、小、頻、急”的資金需求。截至2017年12月末,小型企業申貸獲得率95.27%,較上年同期高出1.67個百分點,全面實現“三個不低于”監管目標(即小型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小型企業貸款戶數不低于上年同期戶數,小型企業申貸獲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為降低融資難度,小型企業努力的方向
盡管在宏觀環境上,從政策及操作層面都制定了有利于小型企業融資的路徑,但是小型企業也要面對并解決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小型企業應該加強自身管理,提高信用度。小型企業在成立發展初期大多的經營目標是生存,以追求利潤為經營目標,而更多地忽略了管理,甚至缺乏基本的財務制度。自從2014年注冊資本形式由注冊制改成認繳制(不含銀行等特殊要求的主體)之后的四年間,新設市場主體6202.81萬戶。日均新設市場主體從改革前的3.1萬戶增加到5.27萬戶。每千人擁有企業數量由2013年的11.23戶提高到目前的21.94戶,截至2018年3月中旬,我國各類市場主體總量超過了1億戶(其中企業超過了3100萬戶),五年增加70%以上。經濟活躍度使得成立市場主體更加簡便迅捷,這也對市場主體的發起人提出了要求,不能為了某一項業務或目的盲目地成立市場主體,要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關注企業經營業績的同時,更要抓好企業管理,重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否則拉入“老賴”名單,不僅對企業發展不利,更是對企業信譽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小型企業要甘于當大企業的配套企業。小型企業普遍規模比較小,管理不規范,經營不穩定,存活周期比較短,據統計只有2.9年的時間。小型企業大多生活在大型企業的夾縫中,在資金、技術、管理、品牌都落后的情況下,盡可能地選擇與大的公司合作,做大公司的配套,不但能夠學習大型企業的先進管理方式,更可以充分運用供應鏈當中的優勢,利用供應鏈金融,獲得銀行信貸支持。
小型企業可以走產業集群模式。小型企業集群發展模式,可以實現相互依存、相互學習、相互協作、資源共享、設施公用、共擔風險、共同開拓市場,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和競爭優勢。就像一個打火機產業集群使得溫州走向了全球,一個手表產業集群富裕了瑞士一個國家。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法則。只有具有特色的優勢才能在快速發展的洪流中生存下來。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小型企業只有不斷加強管理,利用經營靈活的優勢,在產品、服務、創新上不斷發展完善,才能在融資上獲得更大的支持。
(作者單位:河南偉星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