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 要: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引言部分,介紹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為理論部分,介紹了合并報表與匯總報表的定義,合并報表與匯總報表的差異及產生的原因;第三部分以A制造業集團本級報表及控股子公司報表為例分析報表合并與匯總口徑的差異及差異對企業價值評價的影響。
關鍵詞:合并報表;匯總報表;差異影響;企業價值
A制造業集團的大股東為某事業單位,同時又是上市公司。A制造業集團的財務管理工作必然會涉及合并財務報表和匯總財務報表,而財務報表又是對一個公司綜合經營能力和業績的反映。因此研究合并報表和匯總報表的差異以及差異對公司經營能力和業績評價的影響,對A制造業集團的財務管理工作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主要采用比較分析研究法和舉例分析研究法,分析了合并報表與匯總報表的產生背景、編制方法、編制目的,從而得出合并報表與匯總報表的差異。并以A制造業集團及其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合并報表和匯總報表為例,分析了兩種報表之間的差異,以及差異對企業經營能力和價值評價的影響。
合并報表與匯總報表的差異
合并報表與匯總報表定義
合并報表亦稱合并財務報表或合并會計報表。合并報表是集團公司中的母公司編制的報表,它將其子公司的會計報表匯總后,抵消關聯交易部分,得出站在整個集團角度上的報表數據;匯總報表就是把結構相同、數據不同的多張報表的對應單元格的數據加總起來。報表匯總是一項重要的會計工作,一般用于兩種情況:一是單位內部不同期間的同—種報表的匯總,主要用于統計較長期間的累計值;二是不同單位同一期間同一種報表的匯總,主要用于總公司對下屬分公司或上級主管部門對下屬單位有關報表的匯總。
合并報表與匯總報表差異
合并報表與匯總報表產生的背景不同。合并報表起源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的國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司多以母子公司制存在,并以股權形式形成控制;匯總報表主要產生于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制度下的國家,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公司主要由總分公司的形式構成,總公司與分公司是上下級的關系,通過行政命令式的管理形成控制關系。
合并報表與匯總報表編制方法不同。合并報表以母公司和各家子公司的報表為基礎,將各家報表數據相加匯總并抵消母公司對于子公司股權投資賬戶和子公司所有者權益各賬戶的余額,抵消內部關聯交易,抵消內部往來;匯總報表就是將各家數據結構一致的報表簡單相加。
合并報表與匯總報表的編制目的不同。編制財務報表有兩大主要作用:一是反映公司過去的經營情況,為內部經營決策提供依據;二是為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信息,以評估公司的價值。公司對外披露的是經抵消調整后的合并會計報表,必然有一部分信息在抵消調整的過程中損失掉了,而匯總會計報表正好彌補了此項不足。所以合并報表編制的目的主要是為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匯總報表編制的主要目的是反映公司過去的經營情況,為內部決策提供依據。
差異對經營能力和業績指標的影響
如表1,我們可以看到經抵消調整后的合并報表數要小于匯總報表數。
差異對償債能力指標權益乘數的影響
權益乘數=總資產/股東權益,權益乘數表明每1元股東權益擁有的資產額,權益乘數越大表明財務杠桿度越高。
合并口徑的權益乘數=合并的總資產/合并的股東權益=217769/72413 =3.01
匯總口徑的權益乘數=匯總的總資產/匯總的股東權益=284716/104262 =2.73
很容易看出合并口徑的權益乘數要大于匯總口徑的權益乘數,因為在權益乘數較大的情況下,資產遠遠大于權益,導致資產抵消調整的比例小于權益抵消調整的比例,分母下降的比例更多。
差異對運營能力指標總資產周轉率的影響
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總資產,總資產周轉率表明一年中總資產的周轉次數或者說每1元總資產支持的銷售收入,反映公司的資產運營能力,總資產周轉率越大表明運營能力越強。
合并口徑的總資產周轉率=合并的銷售收入/合并的總資產=43730/217769 =0.20
匯總口徑的總資產周轉率=匯總的銷售收入/匯總的總資產=61439/284716 =0.22
因A制造業集團聯營公司較多,資產中有較大部分對聯營公司的借款和長期股權投資不能抵消掉,且這部分資產不支撐銷售收入,故總資產周轉率較低,抵消調整差異對總資產周轉率影響不大。
差異對盈利能力指標銷售凈利率的影響
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凈利率表明每一元銷售收入與其成本費用之間可以“擠”出來的凈利潤,該指標越大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
合并口徑的銷售凈利率=合并的凈利潤/合并的銷售收入=300/43730 =0.69%
匯總口徑的銷售凈利率=匯總的凈利潤/匯總的銷售收入=305/61439 =0.50%
內部關聯交易多以成本加成定價,銷售凈利率較低,不抵消會拉低凈利率指標,所以匯總口徑的凈利率指標要低于合并口徑。
研究結論
現代公司理論以公司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目標,而決定一個公司股東價值的重要指標是權益凈利率。權益凈利率=凈利潤/股東權益=(總資產/股東權益)*(銷售收入/總資產)*(凈利潤/銷售收入)=權益乘數*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經計算匯總口徑下的權益凈利率小于合并口徑下的權益凈利率,主要是匯總口徑下權益乘數和銷售凈利率較低,因此:對股東來說,合并口徑的管理報表更能反映公司的價值;對管理者來說,匯總口徑的報表更便于公司的管理和決策。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建發,趙軍營.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下政府合并財務報表編制問題研究[J].財政研究,2016(12).
[2]肖明芳,劉天雄.企業合并財務報表合并理論比較分析[J].商業會計,2011(06).
[3]周華,吳晶晶,戴德明,莫彩華.合并報表的利弊對經濟監管規則的潛在影響研究——以江山制藥并表權糾紛為例[J].中國軟科學,2018(02).
[4]劉文芳.會計匯總報表發展方向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14).
[5]李雪芬.地方編制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探索——以浙江省溫州市的工作開展為例[J].財政監督,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