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靜
摘 要:領導者在權力影響力和非權力影響力之間有一個交集點,那就是責任心,只有具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才會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和強烈的創新愿望。本文是筆者研讀完《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的有感而發,敘述了領導者責任心的重要性,指出當前領導者責任心缺失的主要表現并提出增強領導者責任心的路徑建議。
關鍵詞:領導者;責任心;建議
前段時間,我學習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習總書記青年時就是個非常有責任心的人,當年在梁家河一待就是七年,這七年看不到希望和未來,但是他對自己有明確的定位,堅持讀書、敢想敢做、堅持為百姓謀利,為了讓鄉親們脫貧,他自己花錢到四川綿陽調查研究,回來后就在村子里搞了第一個沼氣池,后來又打壩地、辦代銷店等,為村民做了很多實際工作,解決了農村許多實際問題。七年后習總書記返回北京,在清華大學繼續深造,畢業后又再次回到基層,為人民服務,群眾需要什么,他就做什么。他從未脫離群眾,一直在為國奉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目標。”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常務委員會會見中外記者時的發言。在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7·26”重要講話中,他再次強調“全黨必須牢牢把握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既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目標,也是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習總書記自始至終在詮釋領導者的責任心,感觸頗深,下面就來談談領導者的責任心。
當前領導者責任心缺失的主要表現
推脫責任
一些領導干部不勇于承擔責任,責任感極其缺乏,工作拖沓、敷衍。不但沒有起到好的帶頭作用,反而產生了“負效應”。
隨意決策
不認真研究政策,事前不調查,事中不督查,僅憑自己的主觀臆斷來做決策。
得過且過
有些領導干部工作沒有計劃性與積極性,一味地被動應付,“不犯錯誤,不出業績”成為其標榜。
勇氣不足
一些領導干部面對改革發展帶來的新問題,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敢實事求是地講真話、講實話。逃避問題,不想方設法地去解決問題;面對工作中的事務,拈輕怕重,避重就輕。
加強領導者責任心的路徑選擇
培養高度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領導高度重視政治責任感,才能把權力和崗位轉化為責任,自覺地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只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完成黨和人民的使命。作為領導者,我們必須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始終牢記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肩負使命,確定責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解決民生問題,維護人民利益,落實民權,讓人民安居樂業,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明確責任
明確責任是加強領導者責任的基礎。首先,有必要明確責任主體和責任范圍,確保權責明確。其次,為了明確責任內容,可以制定科學、詳細和可量化的領導崗位描述,以闡明領導崗位的要求。要進行盡職調查以及對失職失責的代價要明晰責任層級,明確和細化各層級、各職級的責任。要明確工作環節、程序和流程,確保環環相扣,互不交叉重疊。
正確處理規范與自律的關系
只有領導者制定規范,嚴格執行規范,才能起到領導的帶頭作用,領導責任才能得到很好的詮釋,才能夠使得所領導的團隊充滿責任心,規范每一項工作,促使工作更好地開展。領導者要知道他們應該在特定的環境中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領導者還要認識到,規范可以促進組織生存,鼓勵團體成員表達中心價值觀,澄清團體身份的標志,加強和維持團體的存在。除了規范之外,最重要的是自律,它要求倡導“慎獨”的精神。“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提升能力
要善于聽取意見
只要是有利于改進工作的意見,就必須誠實公開地聽取意見。要有寬闊的視野,要在知識上有饑餓感,才能獲得人才并獲得專業知識。
改進工作方法
要思考問題、做出決策、處理事務,必須以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領導干部要始終深入基層和工作第一線,回顧事實,聽取群眾意見,不斷改進工作。
健全干部考核體系和評價機制
要切實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注重實效,對于那些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幸福負責的領導人來說,堅持做事的人應該高度重視。與責任心相關的制度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制度應該包括有效的激勵制度,有效的工作流程制度,有效的責任追究制度。激勵制度重點解決績效優先的問題,讓責任心強、工作成效高的人能夠得到更多的回報。工作流程制度重點解決辦事有序、提高效率的問題,并為責任追究制度的實施提供依據。責任追究制度重點解決應履責而未履責或未履好責或失責的過錯以及承擔人的問題,并讓他們受到應有的懲罰。這三項制度只有相輔相成,協調有效,剛性運轉,才能夠確保領導者責隨職走、心隨責走、盡職盡責。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樹文.卓越領導者的智慧[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常健.領導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劉金山.談領導干部的責任心[J].寧夏黨校學報,2013(03).
[4]黃麗華.企業管理中的責任心與執行力[J].企業文明,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