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水鑫 朱榮惠
摘 要:在當今社會,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推動著各行各業的前進,我國的物流行業也處于飛速發展中。國際貿易的發展離不開物流業的前進。隨著我國逐步進入國際貿易市場,我國物流業的發展也逐步走向成熟。但是,與物流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物流業仍十分落后。為此,本文從現代國際物流發展現狀出發,淺析國際物流發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闡述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國際物流;國際貿易;影響
我國國際物流業現狀
極度缺乏政府政策及稅收支持
目前,我國國際物流業及倉儲業的營業稅達到了企業營業收入的5%,并且物流業需要較大面積的土地建設倉儲,但我國土地的價格很高,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物流業的運作成本,加上昂貴的營業稅,這對我國國際物流行業的發展造成了阻礙。
難滿足國際物流服務的需求
我國存在眾多的中小型物流企業。這些物流企業的運輸能力和管理水平均有較大的問題,也就導致了他們的發展模式存在重大問題。通過新聞報道可知,目前我國共有30萬家物流企業。這些企業中,絕大部分僅有幾名員工以及幾間簡陋的辦公室,他們缺乏與同行競爭的能力,實力也大大欠缺,這樣的企業很難滿足當下市場對于國際物流服務的需求。
現有物流企業管理體系不健全
我國在對物流企業的管理體系上存在重大疏漏。目前來說,企業對于物流管理的理念僅僅停留在關注某個環節的水平上,缺乏對行業的通盤考慮和整體規范,也很少有人明確了解行業的發展前景,這些問題都導致了我國當下國際物流行業的發展局限。
國際物流對我國國際貿易的促進作用
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
目前來說,由于我國國際物流行業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管理發展體系,很多管理理論與推進方法都借鑒國外現有經驗。國際物流反向影響國際貿易,對我國的國際貿易發展趨勢起著明顯的推動作用。
擴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規模
美國、歐盟、日本這些國家是我國以往對外貿易的重點對象。通過最近這次的金融危機以及我國對外貿易的對象,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貿易伙伴過于單一,這些貿易伙伴占我國國際貿易的50%,這就導致了我國的國際貿易重度依賴這些國家,同時也造成了我國對外貿易企業在經濟危機中的經營困難,但國際貿易的規模隨著國際物流的不斷發展也逐漸擴大。
有利于降低我國對外貿易的成本
成本條件在日益激烈的國際貿易競爭中成為了企業勝出的重要因素。相比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物流成本具有更大的利潤開發空間。根據統計資料可知,2017年我國貿易中物流上的資金消耗在兩千億人民幣左右,這大概是國民生產總值的25%。相比集裝箱交貨價格來說,物流成本僅為其15%~25%,可見物流成本所占比重十分大。
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國際物流產生發展的前提是國際貿易
多個具有各自經濟利益的關稅區之間進行商品的流通與交換就是國際貿易,地域大、范圍廣是其具備的特點。商品在國際或地區之間的轉移需要國際物流的支持來實現,如果商品沒有國際物流技術和設施的支持,則無法實現地區之間的運輸,國際貿易也就成為空中樓閣。同時,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對物流行業提出了挑戰,國際物流為了更好地服務國際貿易,就需要與國際貿易的實際發展情況相適應。這就要求國際物流打破地域的限制,并向信息化無國界化物流的方向發展。只有及時了解商品信息與客戶需求,將相應的貨品及時準確地送到客戶手中,才是物流行業的服務目標,才能讓物流成為企業與客戶之間的橋梁。
國家貿易持續發展的保證是高效暢通的國際物流
根據目前的發展形勢,國際物流需要充分利用國際化的技術與物流網絡,以最低的風險和最少的費用將貨物及時精準地從供應方運往另一國的需求方,以實現貨物在國際上的運輸與傳遞。近幾年來,國際物流貨物的運輸效率越來越高,國際物流技術也越來越先進,其貨物交付的安全性和準確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些發展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需要,高效地提升了國際貿易的安全性與效率,為國際貿易的良好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國際貿易促進國際物流發展
國際物流實際上是國際貿易行為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國際貿易的存在是國際物流產生的前提,沒有國際貿易就談不上商品在地區、國家之間的轉移,就不需要對商品進行運輸,也就不需要國際物流的產生。同時作為國際貿易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國際物流必須以滿足國際貿易發展需求為首要任務,并與國際貿易的發展情況相適應。落后的國際物流運輸技術與設備,影響著商品的交貨時間與交貨安全性,這從側面制約影響了國際貿易的正常發展。所以,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前進,國際物流的創新發展是必要趨勢。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國際貿易發展的表現之一,在這個大環境下,貨物、信息、人員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與交換也越來越頻繁、廣泛。想要更加快速準確地做到貨物的運輸與傳遞,就必須加強交通運輸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這些能力的提升都大大地影響著國際物流的發展。由于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人力的需求也不斷地發展改變,這就導致國際貿易發展方向的變化,同樣,也對國際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國際貿易在很大程度上也促進了國際物流的發展。
國際物流發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提高貿易效益,降低貿易成本
目前,國際物流可以有效地降低國際貿易行為的成本。原材料以及加工等方面都屬于產品成本的范疇,運輸費用也是成本組成的一部分。由于經濟的高度發展,銷售和生產中可以壓縮的成本越來越小,但是相比銷售和生產的成本來說,運輸成本仍有很大的壓縮空間。企業可以利用壓縮下來的成本發展企業管理體系、生產技術等方面。企業的實力得到提升,也將在國際貿易的舞臺上具有更大的話語權。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和多樣化的運輸方式
為了使國際貿易更加暢通高效,可采用不斷完善交通運輸網絡和健全國際物流信息網絡等措施,這些措施方便了國際貿易商品的進出口交易與運輸。而擴大國際貿易的規模并加強對重要物流口岸和基地的建設,將為物流運輸提供完善的貨物轉運平臺。以上均是國際貿易擴大化與規模化的外部條件。多樣化的運輸方式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物流選擇,也讓物流企業在貨物運輸高峰時有條件有資源對運輸任務進行調配,從而達到高效處理物流任務的目的,并讓運輸貨物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縮短了貨物的周轉周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同的運輸方式應運用于不同的情況,做到資源的合理利用,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完備的信息系統的配合,只有全面了解貨物與運輸資源的信息,才能做好物流任務的調配工作。
國際物流背景下國際貿易發展策略
加強政策扶持和規范引導
政府的宏觀調控對于發揮國際物流的效用有著積極且重要的影響。政府需要為物流企業提供優惠的產業政策并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具體而言就是加強對現有物流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建設。同時,也應該積極促進物流行業的標準化建設以及產業分工,并積極推動物流綜合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將物流行業的部門協調機制標準化,引導企業自主進行產業升級與轉型,從提升物流行業實力的角度增強國際競爭力。
完善物流管理法律法規
健全的法律法規是一個行業健康和諧發展的保障。國家法制部門要根據市場經濟條件制定配套的物流法律法規,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確立物流企業應該共同遵循的法律原則,并保證企業的合法權益。
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軟硬兼施”應該作為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原則。“軟硬兼施”即為在軟件與硬件兩個方面共同對物理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在硬件方面,可以采取對交通運輸工具更新換代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先進的倉庫儲運技術以及先進的設備來改善貨物的存儲環境。在軟件方面,企業可以對物理信息系統進行完善,并且建設完善的國際物流信息網絡體系,做到降低運輸成本,提升運輸效率的目的。
結語
綜上所述,只有加快我國國際物流配套設施的完善與建設,推動物流行業建設標準化、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體系,才能真正提供國際物流實力的綜合發展,才能真正實現我國貿易與國際貿易的對接。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東方學院)
【參考文獻】
[1]林俊.“一帶一路”戰略下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的協同發展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7,33(07).
[2]馮銳. 國際物流通道構建方法及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7.
[3]吳海霓.我國國際物流發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與措施分析[J].福建質量管理,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