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含星 李夏
摘 要:社會調查方法有傳統社會調查與現代社會調查兩種劃分。傳統社會調查與現代社會調查在調查方式、調查對象選取、資料收集方法、資料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上有所不同。現代社會調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也存在理論與實際脫節、方法簡單、陳舊,調查和分析手段缺乏科學性等不足,需要在理論、方法、工具方面進行創新。
關鍵詞:傳統社會調查方法;現代社會調查方法;改進設想
傳統社會調查方法與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的定義
傳統社會調查方法
傳統社會調查方法以典型調查為基礎,其基本方式和具體方法有典型調查、個別訪問、蹲點調查、樣板分析、調查會等。該方法較為簡單,且適用于大部分調查場景。偉大領袖毛澤東在幾十年的社會調查中,主要采用實地調查、開調查會、個別訪問等調查方法,他將調查方法分為兩種:走馬看花、下馬看花。目前這種傳統社會調查方法仍然被人們廣泛使用。
現代社會調查方法
現代社會調查方法是現代社會研究方式的主流,其基本概念為:“運用科學的方法,系統、直接地收集有關社會現象的真實情況,并對所得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科學地闡明社會的狀況及其變動規律的認識活動。
自二戰以來,西方的社會學家廣泛開始對調查資料進行定量分析,數理統計等方法被引入社會調查中 (比利時人凱特勒首次將概率論引入統計學, 社會統計學于十九世紀中葉誕生);1969年,斯坦福大學開發出“SPSS(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并在1971年進入市場,成為社會調查分析的有效手段,這是電子計算機技術開始運用到社會調查分析的標志。隨著調查方法的成熟和調查經驗的豐富,被普遍認可的現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逐步形成。這是一種通過設立研究假設,以抽樣調查為主,隨機選擇研究對象,采用問卷等方式收集資料,依靠統計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處理資料、驗證理論假設研究的社會研究方法。
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的應用限制及改進設想
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的不足及應用限制
理論與實際脫節
一是理論知識的匱乏。由于調查者對調查問題的相關理論缺乏了解與研究,自然就會出現調查目的不明、設計問卷不合理、訪談不夠有針對性等情況;二是被理論知識束縛。由于調查者被已經形成的固定的理論模式所影響,在實踐操作中以固定的理論模式硬套實際生活,防止毫無意義的社會調查結果,甚至造成有害社會的后果。
方法簡單陳舊
現代社會調查方法在十九世紀傳入我國。20世紀20年代,我國的社會學者開始獨立運用現代方法來進行社會調查和民意測驗,但并未產生重大影響。現如今影響力較大的社會調查方法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并身體力行的傳統典型調查,其中,由毛澤東奠定的方法論基礎已經成為黨內的寶貴精神財富。然而毋庸諱言,傳統的社會調查方法由于調查者的主觀因素,始終處于感性、直觀的層次, 缺乏嚴格的代表性和科學統計意義。尤其是面對復雜多樣的信息社會時代,僅僅依靠典型調查與實地調查已經很難客觀地反映問題的全貌。
調查、分析手段缺乏科學性
研究發現社會調查的工具仍然在更新換代,如網絡、電話調查等。但在大多數調查研究中,大部分人還是選擇“手工作坊式”的傳統問卷調查,人工分析整理;此外,實地調查中也少有收集資料的科學手段,使得調查缺乏說服力和深度。
而分析手段缺乏科學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缺乏理論假設,定量數據缺乏理論基礎。二是在網上搜集資料時,不重視數據的可信度和真實度。三是調查人員的統計分析素質普遍較低,使用現代科技工具進行中高級統計分析的人才如同鳳毛麟角。
改進設想
理論的創新
進行社會調查與研究時首先必須要選擇一定范式作為指導社會調查的理論依據,如結構功能主義、符號論、交換論等。選擇不同的范式會產生不同的研究結果。當前社會調查研究的理論創新應該在借鑒西方理論經驗的同時,從中國國情出發,研究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范式指導實踐操作。具體做法:一是探討研究已有研究范式的優缺點,二是對某些主流范式勇敢地提出質疑與批判。
方法的創新
首先,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帶來了一系列嶄新又具有共性的現象,定性研究和個案研究需要使用可進行一般性分析的方法;另外,由于現代社會的個性化特征,現代社會調查方法應該引入定性而非個性化的調查方法及分析手段,從而保證抽樣調查的科學性。這主要表現在相互結合又各自發揮自身作用并進行創新的方面。
工具的創新
現代社會要求調查工具必須不斷先進化、科學化。依靠先進的調查與分析手段,首先可以提高效率,進而能夠提升結果的科學、準確程度。創新調查工具,還有幾個需要著重強調的內容:一是要結合科技發展的速度,應用最新科技;二是要注意修正由此帶來的一系列誤差和調整因不嫻熟使用帶來的不適應;三是要批判繼承傳統的手段,傳統的調查手段中仍然有一部分能夠適應當代社會,擁有一定的生命力,不能矯枉過正。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盧光明,劉耀杰.對傳統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反思[J].求索,1989(02).
[2]王忠武.論現代社會調查研究的三維規范體系[J].社會科學,2013(04).
[3]王俊燕.協同學習與現代社會調查方法教學[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5).
[4]車文輝.論現代社會調查研究及其方法的創新[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