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春芬 馮娟
摘 要:農業產業集群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織形式,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業產業集群是先導。農業產業集群具有特殊性,而土地信托作為土地流轉的一種方式,具有可行性,是農業產業集群經營的前提和路徑,對促進農業產業集群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通過分析兩者的互動,進一步闡述了土地信托對于農業產業集群經營影響的機理。
關鍵詞:農業產業集群;路徑;土地信托
背景及意義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十九大)開幕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講到,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農業產業集群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農業現代化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
農業產業集群的路徑選擇在實現農業產業集群過程中至關重要,土地信托作為土地流轉的新形式,為土地流轉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農業產業集群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有效組織形式,信托是活躍市場的積極因素,農業產業集群與土地信托的耦合促進了農業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土地信托入股是農業產業集群化經營的前提和路徑
土地信托是土地流轉的有效方式,“紹興模式”“龍崗模式”等是土地信托的雛形,為土地信托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貴州、山東、北京等地也開始采用土地信托進行土地流轉,土地信托模式的推廣充分證明土地信托的可行性。
同時,土地信托具有比較優勢,土地信托將承包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土地信托有一整套完整的流轉體系,流轉方式更規范、更專業,降低了成本;土地信托真正將土地流轉放在市場的環境下,突破地域的限制,使土地流轉效率更高,更有利于農業的產業化、規模化;土地信托以法律為準繩,明確劃分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權利和義務,維護了農戶的經濟利益,降低了土地流轉的風險。
眾所周知,土地流轉促進土地規模化,也是當前處理農地關系的重要途徑,土地信托作為土地流轉的一種方式,它具有土地流轉的特點,且土地信托可以實現土地更大規模的經營。農業實現產業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土地的規模化,而土地信托在實現土地的規模化經營的同時,在諸多方面都契合了農業產業集群化經營的要求,是農業產業集群的前提和途徑。
要想實現農業產業集群就需解決兩個問題:
一是政府作好總體規劃,這是介于我國土地的性質和政府的信譽度。
二是將農業產業化、市場化,這是由于其內在的根植性。
政府介入的土地信托機構是參與土地流轉主體信任的基礎,在散戶與農業大戶之間找到維護雙方利益的平衡點。土地信托也是促進農業產業集群“自下而上”式與“自上而下”式路徑依賴的結合點,從而為農業產業集群創造條件,是農業產業集群化的有效路徑。而土地信托在促進農業產業集群過程中具有絕對優勢。
發展的積極因素:土地所有權三權分離
土地信托將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將土地納入農業產業化范疇。土地信托三權分離,便于農戶抵押土地的經營權和使用權,農業企業獲得較多的土地使用權,進行集中耕作,實現規模效益。同時,農戶身份轉變,由農民轉化為工人,農業生產的主體變為農業企業,傳統的農業生產流程轉變。小而分散的土地通過土地信托流轉到農業企業中,土地的規模化、產業化使農業的機械化、農業的技術創新等成為可能。所以說土地所有權三權分離成為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積極因素。
發展的基礎:土地規模化
農業集群化經營的一個前提是土地的規模化經營,一方面可以產生規模效應,增強企業競爭力;另一方面便于農業種植企業機械化耕種、縮短勞動時間、降低生產成本。土地信托通過對農戶的土地進行確權、登記等一系列流程,進一步對其進行整合、集中,至此完成土地的規模化(需要說明的是,相較于傳統土地流轉方式,土地信托完成的是更大規模的土地集中),為農業產業集群化經營奠定基礎。
發展的先決條件:農業產業化
土地信托的介入使農業關聯產業之間聯系緊密,為農業產業集群創造條件。集群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產業內部和關聯支撐機構的相互依賴和緊密聯系,土地信托服務機構接受農戶抵押的土地經營權,信托公司對農民的土地重新進行專業化的歸集、整理,將零散的農用地轉移集中到現代農業種植企業中,這一系列流轉過程都通過市場交易來完成,屬于農業產業化的范疇,農戶、信托公司、農業企業等組織節點形成縱向產業鏈,形成一個網狀結構,為農業產業集群化經營創造了條件。
發展動力:市場競爭機制
土地信托將農業生產過程市場化,提高了集群的效率,成為農業企業集群成長的內在動力。眾所周知,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和作用是其他主體不可比擬的,土地信托將與農業相關的產業、部門放在市場環境下,從品種的研發、農業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到農產品作為最終產品的銷售,市場都占據了主導地位。市場的靈活性促使農業相關產業在該區域的集中,農業產業鏈得以延伸,形成產業節點的網狀結構,健全了農業產業市場,激發了農業的集群效應,提高了農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土地信托與農業產業集群化經營互動機理
農業產業集群經營與土地信托的共同目標是土地集中,兩者的耦合是一種雙贏,然而正是因為土地信托的介入為農業產業集群經營提供極大的可能,促進了農業產業集群經營的成長。
基于動力機制的土地信托與農業產業集群的互動機制
內源動力機制和激發動力機制相輔相成、相互融合組成集群的動力機制,它的作用使得集群成為一個有機的群體,因此,將農業產業集群的動力機制分為內源動力機制和激發動力機制,分別從內部和外部來推動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土地信托完成了內外動力機制的完美結合,成為推動農業產業集群化的動力。首先,土地信托是農業產業集群的內源動力機制,土地信托作為連結散戶與農業大戶的紐帶,使分工更明細,這樣就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時實現了土地的規模化,形成推動農業產業集群化的內在力量。其次,土地信托是農業產業集群的激發動力機制,由政府介入的土地信托機構相較于其他土地流轉方式,更能從總體上進行調控和把握,信譽度高,容易取得散戶和農業大戶的信任,從外部激發農業的產業化、集群化。從單戶到農業大戶,當這些主體發展成熟以后,就形成一種內在的推動力,向更專業的農業企業過渡,這是因為農業大戶來自于散戶,其在技術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整個農業產業集群化過程中只能扮演一個初級生產者的角色,從最終產品的生產到銷售需要更具專業化的農業企業來完成,這樣才使得自發性的農業產業集群成為可能。
土地信托與農業產業集群互動的四個階段
在農業產業集群化過程中,農業產業化是集群的基礎,也是關鍵環節,因為在農業實現產業化(農業企業成為農產品進入市場的最后環節)以后,農業企業未來發展必然面臨資金的投入、市場的風險、現有的農業信貸機制的抑制效應等一系列的困境,農業企業的集群發展就成為一種必然,農業企業的集群不但降低了產品生產的成本,增強了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進入成熟期的農業產業化從內部推動農業產業的集群化即農業產業集群具有“自發性”。對農業企業的長期發展極為有利。所以,在農業產業集群化的過程中,農業產業化的實現占據著重要地位,農業產業化的實現需要經歷四個階段,同時需要平衡四個主體之間的利益,緩解他們的矛盾。第四個階段最終進入農業產業集群化階段。同時要注意的是農業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三者相互依存、并發同進,是農業產業集群化的前提和條件。
第一階段,土地的規模化——農戶與土地信托機構。農業產業集群的基礎是土地規模化,農戶以土地經營權作擔保,按時獲得收入,土地信托機構將分散的土地平整、集中,實現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為農業的工業化奠定基礎,實現農業產業集群化的第一步。
第二階段,種植的規模化——土地信托機構和農業大戶。土地的集約化、規模化只是土地流轉的一個過程,其最終目的還是使農業能夠實現規模化的種植。有能力的農業大戶從土地信托機構承包土地進行規模化、機械化的耕種,實現農業產業集群化過程中農業種植的規模化。同時實現了農業的工業化,為農業產業化創造了條件。
第三階段,最終農產品的產業化——農業大戶與農業企業。在農業產業集群化的過程中,農業大戶是農業產業化的一個關鍵因素,農業企業有先進的設備、專業的技術,但也必須有原材料源源不斷地供應,多個農戶成為農業企業的供應商,保證原料充足的供應。鑒于農產品根植性、周期性、地域性等特點,農戶與農業大戶無疑是農產品種植中技術最熟練的勞動力。農業大戶與農業企業各有優點又各有不足,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高效率地將最終農產品銷售到農產品市場中,而農業大戶與農業企業的合作卻能取長補短。農業產業化的完成使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成為可能。
第四階段,農業企業的集群化——農業企業與農業產業集群。產業集群具有“自發性”,當農業實現真正的產業化即農業企業發展成熟,農業產業在自身“自發性”規律的作用下,實現諸如水稻、小麥、玉米、花卉等的農業產業的集群化,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
結語
由此我們得出,土地信托解決了農業產業集群的一系列問題,并為農業產業集群創造了條件,它是農業產業集群經營的有效路徑。首先,土地信托將市場理念化為市場實踐帶入農村,活躍了農村市場,促進農業產業化,為集群化奠定基礎;其次,土地信托作為農戶的代理,緩解了農戶與土地、農企與土地等一系列矛盾,為土地的流轉掃清了障礙,更是銜接了農業的縱向產業鏈,進一步促進集群的成長;最后,土地信托作為農業產業集群化的動力,一步步實現農業的工業化、產業化、集群化,最終完成了農業產業集群化。總而言之,土地信托的出現激活了農業市場,使農業產業的集群成為一種必然。
(作者單位:鄭州成功財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雄,王瓊.農村土地信托流轉的可行性研究[J].華北國土資源,2007(04).
[2]岳意定,劉志仁,張璇. 國外農村土地信托:研究現狀及借鑒[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7(02).
[3]周新德.基于生命周期階段的農業產業集群形成和演化機理分析[J].經濟地理,2009(07).
[4]李志剛.我國農地流轉制度與農業產業集群發展互動機理及政策選擇[J].農村經濟,2010(04).
[5]張小青.基于集群機理的農業產業集群成長障礙與路徑分析[J].經濟問題,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