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姝姝
摘 要:隨著近年來我國城市就業問題的不斷凸顯,從社會工作角度探究城市就業問題的解決對策成了當前社會工作日漸側重的一個重要方向。通過對我國城市就業問題的研究,本文從城市就業問題產生的原因方面入手,對解決城市就業問題的對策進行了相關問題的探究,以期為我國未來社會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社會工作;城市就業問題;原因;解決對話
社會工作視角下探究城市就業問題的意義
大學生就業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的逐漸完善和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導致了我國高等學府人才緊張現象不斷出現,為了緩解我國緊張的人才供給壓力,我國從1999年開始,實現了高層院校擴招政策的實施,這一政策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高等人才培養的數量,也進一步緩解了我國高度緊張的人才供給矛盾,但是隨著擴招政策的不斷落實和貫徹,過剩的高等教育人才也給我國的人才市場造成了巨大壓力。隨著應屆和往屆畢業生的不斷劇增,“畢業就等于失業”的現象在當今我國人才市場供需中成了一個普遍現象。
農民工就業問題
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高速發展,促進了我國城市化腳步的不斷提升,由于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不斷實現,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不斷促進下,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現象也就普遍存在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不斷積累,產生了我國進城務工人員大量劇增的現象,以至于最后催發了農民務工人員就業問題的產生。
產生城市就業問題的原因分析
社會工作的基本職責是解決影響社會發展的所有問題,而城市就業問題的存在,以及城市就業問題對社會發展造成的嚴重影響,決定了社會工作解決城市就業問題是一個義不容辭的任務。所以筆者基于社會工作解決城市就業問題的重要性,本著溯本求源的原則,首先對產生城市就業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高等學校擴招
為了提高我國社會建設中高等學校對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的人才供給,我國教育領域推進了高等學府擴招政策的實施,直接導致了我國高等教育人才的逐年累積,累積的人才數量不斷增大,導致了社會發展過程中,企業就業崗位供不應求的局面產生。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人才之間的崗位競爭,實現了評優錄取的目的,但是過剩的高等人才數量,加上逐漸積累的應屆大學生,還是給城市就業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農業剩余勞動力的劇增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時間的發展,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已經初步實現。由于機械化解放了傳統農業的人力耕作壓力,所以農村出現了大量的剩余勞動力,為了進一步實現改變生活質量的目的,這些農村剩余勞動力將淘金的目光投向了城市,所以大量的農村人口涌進了城市,這就給原本存在的城市就業問題帶了更加嚴峻的挑戰。此外,機械化的不斷實現不僅僅體現在農業生產中,其在生產型企業中的逐步落實也促進了生產型企業朝著集約化的方向發展。雖然集約化的實現是社會生產技術發展的表現,但是集約化在生產型企業中的滲透,也取代了原本需要利用人力的很多崗位,從而導致了城市就業人員的進一步激增。
實際能力與思想心態的不符
“高不成,低不就”是我國應屆、往屆畢業大學生一個典型心理特點。由于成長環境更加優越,導致了當代大學生心態優越性的產生,這就造成了很多畢業生在面對工作時出現了“眼高手低”的情況,把城市就業問題由被動轉為主動。
從社會工作角度探究城市就業問題的解決對策
通過上文的闡述,筆者認為要從社會工作的角度解決城市就業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工作。
強化國家政策支持
可以從社會工作的角度探究城市就業問題的解決。首先,國家要發揮其宏觀調控的主觀優勢,從政策導向方面制定更為縝密、科學、有效、合理的城市就業規劃。其次,鼓勵企業和個人參與到解決城市就業問題的隊伍中來,通過獎勵政策激勵企業和個人,充分吸納應屆畢業生和一些實踐能力不足的就業人員就業,幫助社會工作解決城市就業問題。
高校要發揮思想教育的正確指導性
高等教育要發揮出其教育思想的主觀能動性,實現通過職業技術課程教育和職業思想教育強化的方式,幫助應屆畢業生和在校大學生具備基本的職業能力和職業思想的目的。其次,要強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教育,高等教育要充分做好社會職業發展的調查工作,在高校中開設更加適合社會發展的職業課程。再次,強化對學生職業思想的教育,要求學校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就業觀,要確定就業觀,首先要清楚自身的能力范圍。另外,高校和教師等還要教育學生保持一顆虔誠、謙遜、肯學的內心,以便杜絕大學生在就業中“高不成,低不就”情況的出現。
強化社會工作對解決城市就業問題的創新
社會是動態發展的,所以要切實解決城市就業問題,就必須時刻保持先進的思想和勇于探究發展的精神,實現社會工作對解決城市就業問題的創新,只有對社會工作具備不斷創新的要求,社會工作才能在未來城市的發展中對就業問題產生的新情況從容面對,妥善解決。
(作者單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馮斐.談新形勢下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我校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為例[J].知識經濟,2011(18).
[2]李昌祖,王波.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幫扶援助思考[A]. “關注省情民意、促進社會和諧”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