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思 滕永平
摘 要:從1995年巴林銀行的轟然倒塌到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引發全球金融海嘯,次貸危機發生后十年中人們陷入了反思:金融危機是人性中不可克服的缺陷所導致的嗎?金融監管是否讓我們更加安全?答案是肯定的。
關鍵詞:巴林銀行;管理機制;雷曼兄弟;次貸危機;金融監管
一、巴林銀行倒閉
尼克里森,新加坡巴林期貨公司的總經理及首席交易員。為了掩飾手下一名交易員的失誤,里森大量買進日經225 指數期貨合約和看漲期權,然而發生神戶大地震,里森所持頭寸遭受重創。為了扭轉局面,里森再次大量買入期貨合約。1995年2月24日,日經指數暴跌,新加坡巴林期貨公司損失慘重,巴林銀行倒閉。原因分析:
1.員工的自我約束
伴隨著金融衍生工具成倍放大的投資回報率的是同樣成倍放大的投資風險。如果由于某個員工的疏忽大意,就會由小失誤釀成滔天大禍。
2.職責權限界定不清晰。
巴林銀行應該學會職責分散化,里森同時兼任交易與清算部門的工作,是首席交易員和總經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倘若他只做好本職工作——總經理,那么他便沒有理由隱瞞他作為交易員的錯誤。
3.巴林銀行的內部獎金分配模式
巴林銀行的獎金比例高達50% ,即公司毛利的50%作為獎金發給相關業務員及人員。這更加刺激了里森一類的交易員進行高風險的操作。
二、雷曼兄弟破產
2008年9月15日,在次貸危機加劇的形勢下,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最終丟盔棄甲,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原因分析:
1.杠桿率過高
以雷曼為代表的投資銀行它們的自有資本太少。為了籌集資金,只好在債券市場發債來滿足中長期資金的需求。在賺取收益,扣除要償付的融資代價后,就是公司盈利。公司用很少的自有資本來運營,借貸越多,自有資本越少,杠桿率就越大。杠桿效應的特點就是,賺錢時,收益隨杠桿率放大;但虧損時,損失也按杠桿率放大。
2008年年初的時雷曼兄弟杠桿率高達32。雖然在一、二季度竭力降低杠桿,但在其破產前夕,杠桿率仍有24.3,這是導致其破產的內部原因。
2.美國政府作壁上觀
從時機分析,2008 年 9 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產,然而在這前一周,美國政府出資正式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在9月15日,美國銀行宣布以近500億美元的總價收購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在9月16日美國政府注資 850 億美元向美國國際集團提供貸款并控股,在這后一周,美聯儲又宣布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受其監管。
從杠桿率分析,雷曼也不是投行中最高的,同一時期美林銀行的杠桿倍數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桿倍數為33倍,其他投行在次貸危機發生時杠桿率也都均超過30。
也許是因為雷曼CEO富爾德曾得罪高盛前CEO,也就是當時的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在這次救助中美國政府救援政策前后矛盾,也許正是雷曼兄弟破產后打開的“潘多拉魔盒”,才使美國政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尋求更加積極的救援措施。
三、巴林銀行和雷曼兄弟事件對我國金融監管的啟示
(一)金融機構制定嚴格的職權界限
金融機構雖然不是政府職能部門,但也需要明確各機構的職權,防止相互制衡的部門由一個人或者一個利益集團獨占,使監察機構形同虛設。一名交易員能夠將其母行資本幾倍的資金作為賭注,而且能夠掩藏數周未被發現。
(二)金融機構應加強內、外部審計機制
在里森案中,里森多次為了挽回損失,不惜編制假賬。倘若有強勢的內部審計機制,早就會發現里森所做的假賬。
新加坡曾被認為是金融監管很完善的國家,但是巴林事件的發生使人們對新加坡的監管體系產生了疑問。現在新加坡交易所已將每份合約保證金62.5萬日元提高到135萬日元,新加坡還將加強制度方面的監管。
(三)更加重視對金融市場的全面監管
2010年6月,美國國會通過“多德·弗蘭克”法案,賦予美國政府對金融市場進行全面監管的權力。對于我國而言,監管機構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基本實現了全面覆蓋,但有效性和針對性還有待加強。因此,我國應加強以下幾方面:一是加強新納入金融監管范圍的金融機構和場外交易產品的監管。二是加強對金融衍生品的管理。三是加強對信用評級中介機構的監管。四是加強對國內企業投資境外金融產品的監管[2]。
(四)強化金融監管合作,共同防范系統性風險
構建與防范系統性風險相適應的監管模式,加強不同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促進國際間的監管合作,加強在華外資金融監管機構的母國監管當局的聯系。還應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證監會組織等金融機構合作,對宏觀經濟和金融風險發出預警。
(五)更加重視保護金融消費者利益
目前,我國金融市場還存在一些損壞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如證券市場的老鼠倉、銀保市場的銷售誤導問題等,削弱了社會大眾對金融業的信心。因此必須對金融產品和金融機構嚴加監管,才能使消費者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參考文獻:
[1] 陸 靜,李禹霏.次貸危機帶來的金融監管啟示——基于雷曼兄弟與“兩房”等其他金融機構的不同命運進行分析[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7,(02):14-15.
[2] 李 成.金融監管案例 [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417.
作者簡介:
谷 思(1992-),女,漢族,遼寧省鐵嶺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
滕永平(1962-),男,山東省榮成人,教授,研究方向:金融市場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