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制造業的發展過程中,離不開金融的大力支持。而傳統金融僅從融資渠道解決企業資金問題的支持模式已無法滿足《中國制造2025》所提出的戰略目標,因此本文從金融支持方式、對象、建設、風險控制等方面入手,改善金融支持模式,提高金融對制造業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
關鍵詞:金融支持;中國制造2025
從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至今已有3年,力爭實現制造強國的10年期限也已過去近1/3,我國制造業在創新能力、質量效益、兩化融合以及綠色發展方面雖取得一定進展,但離2025年的戰略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金融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支撐之一,目前還主要停留在為制造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這一傳統功能上,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金融業應該轉變其服務重點,從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以及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等方面進行突破,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目標提供戰略支持。
一、金融支持方式
(一)創新金融服務,滿足多元化、差異化需求
企業的融資渠道無非就分內部和外部兩條,在自身利潤有限的基礎上,怎樣增加外部融資的工具,有針對性地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便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股票和流動資金借款作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兩大手段,往往由于門檻較高,不適合大多數中小型和新興制造型企業。針對這些企業自身的特征,通過政策性貸款、創業創新支持貸款、品牌信貸、知識產權抵押借款等創新信貸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其正常的經營周轉的資金需求。同時結合企業在設備購買、技術升級、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困難,通過信托、租賃、基金等多種吉榮手段的結合,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體系,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此外,金融機構還應看到企業類型、發展階段對金融服務的差異化需求,有針對性的為之提供相應的服務。
(二)借助互聯網平臺,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企業級互聯網金融雖在近幾年有逐步的發展,但是其對制造業整體的提升作用還不明顯。相對于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基于互聯網平臺,能更好地利用市場機制,發現企業的重點問題,引導資金的投入,從而強化項目與資本的對接,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實現中小企業高效融資,核心企業轉型融資的需求。
(三)利用外資,優化開放結構
重點通過政策性銀行,利用出口信貸和項目融資等方式,引導外資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高端制造領域,同時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全球研發機構,與我國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合作。
在拓寬融資渠道的同時,應該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全球清算服務體系,為中外企業的跨境合作和投資提供便利的支付結算服務,并通過出口信用保險、匯率風險保險等管理方式,降低企業的開放風險。此外,對于高端裝備或大型成套設備等制造企業在進行國際市場的開拓和尋求境外合作時,可采用融資租賃的方式,發展跨境租賃,通過多種手段實現和優化開放結構。
(四)結合供應鏈條,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
企業如今的困難,不僅僅是其本身資金的缺乏,還包括其上游企業原料供應的短缺,和下游企業承載能力的超額。因此金融在發揮其作用時,更應該從供應鏈出發,提高金融服務的整體性,建立起多方共贏的生態系統。
在原材料采購環節,為企業提供套期保值、倉單質押融資的金融服務,在為企業提供采購資金的同時,規避一部分價格波動風險;在產品銷售環節,利用信用證、保理、承兌等業務,防止制造企業大規模的盲目生產,以企業良好的產品質量為前提,為下游企業提供預付款融資服務,提高整個供應鏈的周轉速度和效率。
(五)創新金融工具,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在傳統的金融工具基礎上,開發專門針對和鼓勵制造業生態、綠色、轉型發展的金融工具,從金融出發,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要素,能效貸款、排污權抵押貸款等業務品種,推動制造業的正向發展。
二、金融支持對象
在金融支持的對象上,應該盡量偏向《中國制造2025》中所提到的重點支持的十大工程,發掘和滿足這些項目的實際金融需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同時,還應該加大對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支持力度,為相關的產業園區和示范園區提供金融服務。
三、金融支持模式的風險控制及建設基礎
新型的金融支持模式利用多種金融工具和新型金融平臺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為制造業提供了一個綜合、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體系,成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為了鼓勵金融與制造業之間的良性持續發展,各金融機構可以將金融工具創新等情況納入人員綜合評價中,以鼓勵相關人員開發出更加切合企業實際的金融產品。但是在金融體系的創新過程中,金融管理部門也應在不斷更新和改善其管理制度,不斷細化和探索新型金融服務體系下的規范監督制度。
從長遠來看,金融支持模式的建立,除了對現有金融從業人員的制度鼓勵和引導外,未來金融人才的培養也至關重要。高校的教學工作也應圍繞《中國制造2025》中對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的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產教融合,堅持人才為本,從教育入手,強調人才的復合性,強調人才的職業素養與高層次性,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制造業人才隊伍,走人才引領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苗 勤,楊 澤.互聯網金融助力“中國制造2025”[J].中國工人,2016.
[2] 薛海峰.金融支持“中國制造2025”中的交易銀行業務運用[J].寧波經濟,2017,(05).
[3] 陳 濤.中國制造2025:金融需求新特點與金融支持路徑——以陜西省為例[J].西部金融.2016,(09).
作者簡介:
齊驥霆(1990-),女,漢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