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旺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作為高速公路的經營者,積極把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轉化為全心全意“對內服務員工、對外服務司乘”的自覺行動,著力提升高速公路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其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全體黨員在學習中的深切感悟之一。作為公益性屬性的高速公路行業,更要突出這一主題,更要從滿足顧客需求、實現顧客愿望、維護顧客權益出發,大力建設惠民高速公路,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現代交通改革發展成果。
一、建設暢通高速,盤活區域經濟發展紅利
(一)優化投資環境。隨著高速公路的不斷延伸,縮短了區域空間,密切了沿線各地市間的聯系,使之成為各具特點、優勢互補的有機整體。加速了沿線城市之間的技術與人才交流合作,實現了人力資源的優勢互補,推動了人才與技術的快速提升。高速公路的沿線,特別是偏遠地區豐富的農業資源、礦產資源、旅游資源等多種資源得到整合,使這些資源得到更好開發和更好地利用成為可能。從而改善了投資環境,增強了招商引資力度,促進了對外開放的范圍和強度。
(二)調整產業布局。高速公路經濟帶是一個產業、資金、人口相對密集的區域,在其自身的演化進程中不斷進行著物流、能量、信息流的聚集與擴散,在空間布局的演化上表現出不同的階段特征。沿線旅游業也在高速公路的基礎上得到了推動,有效地促進沿線旅游景點的開發,直接促進了旅游人數及旅游收入增加。特別是縮短了農產品的運輸時間,保證了農用物資和救災物資的及時調入,加快了農業信息的交流,有助于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有助于農業的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生產,有力地推動了農產品的商品化和農業的現代化經營。
二、建設平安高速,讓人民群眾樂享發展成果
(一)讓人民群眾安全出行。安全出行是交通運輸業的永恒主題,確保出行安全是從根本上維護人民利益的重大任務。加大高速公路養護力度,快速有效地消除車輛通行的不安全因素。。重點排查公路橋梁,特別是特大橋、大橋和達到一定年限的老舊橋梁,發現有安全隱患的橋梁,必須立即組織科學會診,確保橋梁安全運行,從根本上消除人民群眾安全出行的隱患。加強高速公路安全監管和應急救助能力建設,積極完善應急管理預案體系、應急救援機制、應急協作機制、應急物資儲備。
(二)讓人民群眾便捷出行。繼續加大高速公路的路網密度,在現有高速公路出口的基礎上,積極適應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時增加開通出口通道,不斷延伸高速公路連接線,增設人性化標志標牌,讓廣大百姓方便快速地上下高速公路。要著眼于解決特殊氣候通行、施工路段堵車、對緊急事件處治等問題,不斷完善防汛、除雪、防災及戰備工作預案,達到“下雪不封路”或“雪后快速開通”。
(三)讓人民群眾舒適出行。隨著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僅關注出行安全、便捷,更加注重出行的舒適。作為高速公路服務管理部門,就要積極響應人民群眾的這種訴求,不斷拓展預防性養護的外延,逐步形成了涵蓋路基路面、橋涵通道等全方位、多層次的預防性養護體系,對高速公路及其附屬設施進行經常性、及時性、周期性的預防、養護與維修,保證高速公路路面質量、行駛指數達標及拋灑物清理及時,提高路面行駛的舒適度。
三、建設生態高速,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贏
(一)設計上融入和諧理念。運用生態學的原理指導公路工程實踐,從工程設計開始,就要把“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理念貫穿進去,在公路的設計、建設中與自然環境、人文景觀相融合。堅持以功能為主線,以安全為核心,對設計與施工、設計與運營相脫節而造成的質量、安全隱患和其它缺陷有深層次了解,在公路建設整個生命周期里綜合運用多種工程措施,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實現“結構安全、環境優美、節約資源、質量優良、系統最優”的目標。
(二)施工上樹立環保理念。公路工程建設時盡量注意對土地的節約利用,盡可能減少植被破壞。項目線位盡最大努力選擇在山腳下礫石灘荊棘叢生之地,平原區以少占農田盡量采用低路堤,減少借棄方。綜合運用各種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農藝措施、管理措施,將公路建設的破壞限制在最小范圍內,降低到最小程度。而對于已造成的破壞采取最大可能的恢復措施,重建新的生態系統,迅速恢復植被,實現“對生態環境最小破壞和最大恢復”。
四、建設陽光高速,折射廉潔高效魅力光彩
(一)理順執法體制。目前,全國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體制很不統一,有交通廳設立高速公路路政執法專門機構,與管理者相對獨立的形式;有交通廳向高速公路派駐路政執法機構,實行雙重領導的形式;也有路政管理職能與巡警合二為一,成立高速公路綜合執法隊的形式等。無論是怎樣的管理體制,最根本的落腳點就是如何確保保護路產、維護路權的力度,如何做好為高速公路行駛車輛竭誠服務。同轄區內的交警、消防、急救部門簽訂聯合救援協議,建立一整套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快速聯動、友好協作的工作機制。開展綜合治理,聯合執法,保護路產,維護路權,做好道路巡查、事故快速清障工作,全面保證高速公路高效、安全和暢通。
(二)堅持陽光執法。路政管理所面臨的諸多難題,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普通民眾對相關法律法規的陌生和輕視。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基礎上,在路政管理執法工作中不斷深化和拓展人性化管理、親情式服務。對首次超限運輸的車輛,其超限率尚未造成損害公路路產路權等嚴重后果的,高速路政大隊采取教育勸返的方式。在站內設立駕駛員休息室,為過往的司乘人員提供水、常用藥品、代辦罰沒款銀行劃帳業務等多項便民服務。推行服務承諾與“四公開一監督制”。執法依據、執法程序、處罰結果、執法人員照片和舉報投訴監督電話等上墻公開。推行“四先四有”文明執法方式,執法過程中實行“敬禮在先、出示證件在先、告知公務在先、適當稱呼在先”、對超限車輛處理“有理有據有節有情”
(三)提升隊伍素質。路政管理水平的提高,離不開法律的保障、制度的創新、體制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執法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在路政隊伍的內部管理中,強化隊伍建設是路政管理的核心。必須以制度管理人,以規范約束人,科學合理地制定相關制度,解決實際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積極采用理論培訓與軍事訓練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增加培訓特色內容,通過系統化培訓提高執法水平,強化作風紀律教育,提升執法權威,錘煉路政隊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