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生祥
【摘 要】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預習單的設計與使用是一項值得每一位小學語文老師研究的課題。如何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設計作業,如何能讓學生的預習輕負擔,高質量。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曾經一直游離于我們課堂教學的預習已經正式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
【關鍵詞】語文;預習單;設計;使用
新課標理念中一直強調“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如何真正走向這一步,老師備課前如何了解學生的學情,預習單的反饋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預習單的信息呈現是備課和設計具體課堂教學策略的前提。近年來,我校在教學工作中的核心目標是輕負高效。輕負高效不僅要求教師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而且希望學生能真正減負,從大量繁重、重復、機械的練習作業中解放出來。可見,開發以生為本、以校為本的課前預習單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就我校中、高年級語文課前預習單的設計和使用情況進行說明與分析。
一、預習單的設計原則
要搞好語文課文的預習,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預習的要求。課文的預習要求要詳細,不能太籠統。把預習課文的各個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我認為也就是四點:讀、查、思、記。
1.讀。讀就是讀課文。預習時首先要讀課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讀課文。課文既要多讀幾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讀都要有一定的目的。例如,在我們第一遍讀課文時,可以放聲朗讀,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遇到了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就可以用筆標注出來。這些標注出來的“攔路虎”,有的可以在讀的過程中解決,也可以在讀完一遍課文后再來解決。第二遍讀時可以默讀,在讀的過程中,要一邊讀,一邊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什么,已經明白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這兩遍讀下來,相信學生都對課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這時再來讀幾遍課文,相信還會有更多的發現的。
2.查。查的范圍包括查字典、詞典、背景資料、作者生平等。查可以讀前查,可以讀后查,也可以邊讀邊查。這要根據預習的實際情況而定。例如,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隨時查,并做上標記。而對于不理解的詞語,最好是在讀完一遍課文后再查,這樣對理解課文更有幫助。當然,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查的內容也各異。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需要了解當時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時代背景和周恩來的生平。那在預習指導時,就應該指導學生通過上網、查資料等多種方式搜集有關的資料,以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3.思。思,即思考。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會思考的預習,才是真正深入的預習。其實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個的預習過程中,都要思考。讀課文時的思考,查閱時的思考,對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課題,我們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內容或能產生什么疑問。在讀文章的過程中,思考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等。
4.記。記就是記錄下來,把自己預習的收獲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真正把課文預習搞好,預習單的設計是一個關鍵。所以要因材施教,分層進行。優等生與學困生預習要求最好是有所區別,比如說,有五項預習要求,那好生可要求全做,而學困生則量力而行,做最基礎的前兩項,多做給予表揚,這樣降低難度,促進他們積極參與到預習中來,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將預習作業劃分了幾個層次:抄寫類作業、思考類作業、拓展類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學習需要,選擇不同內容的預習作業。像學困生,可以選擇“抄寫類作業”。比如抄寫生字新詞,摘抄精彩段落等。他們最需要的是夯實基礎知識,穩扎穩打。中等生可以選擇“思考類作業”。比如針對課后思考題簡單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等。有一點難度,又不會嚇到他們而產生畏難情緒。而那些優等生,也得刺激他們的表現欲和滿足他們挑戰自我的心理要求。可以選擇“拓展類作業”。比如在課文中寫感悟或者批注,收集資料,拓展閱讀。
二、預習單的使用建議
1.分步驟完成,回環往復鞏固。設計的單元預習單可以在沒上這單元課文前做,也可以隨著教學進展在教學課文中穿插做,還可以在快結束整組單元教學后做。部分預習單中的練習還可以回環往復鞏固,利用遺忘規律,以達到知識盡量消化吸收。
2.梳理篩選。在備課前,教師可以提前從預習單中篩選一些重要的信息和典型問題,更準確地定位學生的學習起點,拿出更有針對性的教學預案或設計相關活動進行檢測,增強學生預習成就感,提高學生預習積極性。同時,使課堂教學更高效。
3.相互評鑒。預習單可以學生互閱,在互閱中交流,在交流中爭辯。互通有無,增強信息量,相互學習,彼此提高。可以課堂上開展師生對話。
總之,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整體教學中“預習單”的設計與實施是一項值得每一位小學語文老師研究的課題。在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整體教學中,曾經一直游離于我們課堂教學的預習已經正式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將繼續不斷思考預習指導的層次與序列,將預習進行到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