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啟迪
摘 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舞蹈藝術的創作和表演發展空前繁榮,成長起一代又一代的舞蹈表演藝術家。他們根據舞蹈藝術的特殊規律,吸收中國傳統藝術,特別是戲曲表演的經驗,借鑒外國的表演藝術理論,逐漸探索并形成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舞蹈藝術規律的表演方法。
關鍵詞:舞蹈;表演;特點;風格
中圖分類號:J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6-0111-01
舞蹈表演的任務是以其掌握的舞蹈動作、造型和技巧能力,結合音樂和美術等藝術手段,將作品的思想內容轉化為可視可感的舞蹈形象。舞蹈表演的特征在于,演員是表演實踐的主體。在傳統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員既受作品的制約,又是編導構思的被動實現者,但在現代舞表演中,演員受到的限制就較少,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即興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
一、舞蹈表演的特點
1.身心合一。戴愛蓮先生也曾經說過,“把心交給舞蹈”,這就是要舞者對所表演作品的內涵有深刻的體驗和把握,并通過肢體表情、面部表情和舞蹈語言表情達到準確的外化體現;“身心交融”就是把肢體的舞蹈技術和內心的生活體驗有機完美地結合起來,使欣賞者得到審美視覺和審美心理上的滿足。所以“把心交給舞蹈”“身心交融”是舞蹈表演的重要任務,也是訓練舞蹈表演的最高境界和目標。這里“身”是舞蹈技術,“心”是舞蹈表演心理,就是用“心”跳舞。舞蹈演員的表演,要經歷一個由外到內、再由內到外,內外結合的過程。表演者必須先學習掌握某一角色的動作、姿態等外部技術后,再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體驗具體人物的心理活動并把握其個性特點,給身體動作(技巧)以內心依據,塑造有血有肉的、豐滿的藝術形象。舞蹈表演中,“神”是通過“形”來體現的,完全脫離“形”的“神”,是空幻的;而單純的形似,則會使舞蹈形象蒼白無力。一個成熟的藝術家,在創作角色時,總是要求自己形神兼備。
2.技與藝的統一。舞蹈者只能用表情、動作、造型和各種技巧等手段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舞蹈表演對身體技能的要求十分嚴格,不經長期艱苦的基本訓練,就無法進入創造實踐。舞蹈的技術技巧的訓練,與一般身體鍛煉不同,因為舞蹈動作必須負荷思想、傳達感情、塑造性格,為表現作品蘊含的主題服務。因此,在舞蹈表演中,作為手段的技術,只有在進行真正的藝術創造過程中才能顯示出它的價值。
3.虛與實的結合。中國舞蹈藝術吸收了中國傳統藝術表現手法,在表演中,假設、虛擬成為常用的手法。這種虛擬的東西之所以能使觀眾受到感染,是因為其中貫穿著舞蹈者真情實感的表演。這種真情實感,啟發了觀眾的聯想,觸發了他們相同的內心體驗。比如舞蹈《觀燈》,舞臺上并未掛出彩燈,而是通過演員的舞蹈表演,使觀眾“看”到了演員眼里的燈、心里的燈,感受著表演者觀燈的樂趣。這種“假”戲真作、物虛情實,虛實的完美結合,也是中國舞蹈表演藝術的特點之一。
4.表情與動作的配合。除了身體動作和技巧外,面部表情在舞蹈表演藝術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富于變化的面部表情,是觀眾理解劇情、體驗角色內心世界、認識舞蹈形象的重要渠道。中國傳統藝術表演家們常說:一身之戲在于臉,一臉之戲在于眼。這說明配合著各種舞蹈動作的面部表情和眼神,是中國舞蹈表演的重要特點。
二、舞蹈表現的藝術風格
1.時代風格。舞蹈藝術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世界各國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著代表時代精神風貌的舞蹈藝術,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的經典作品《吉賽爾》,完全展現的是19世紀的時代風格。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代表了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人民歡欣鼓舞,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憧憬的滿腔熱情。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我們今天的舞蹈藝術,更多地表達了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時代精神。
2.民族風格和地域風格。舞蹈藝術來源于生活,也反映生活。世界不同民族都有反映各自不同特點的民族舞,不同的地域也有著不同地方特點的民間舞。千百年來,它們流傳、發展,是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寶貴財富。我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東、西、南、北、都有各不相同的民族民間舞蹈,代表著各民族和地域的風格特征。
3.個人流派風格。藝術的創造性要充分展現藝術家的個人風格,舞蹈藝術家因其生活環境、藝術審美修養、師承門派、價值取向、身體條件等因素,經過長期的積累和錘煉,而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成功的舞蹈家的個人風格對舞蹈藝術的同行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有著相同審美趣味的舞蹈藝術家在共同探索藝術發展方向時,會形成較為相近的流派風格。
4.舞蹈藝術的體裁。舞蹈藝術的體裁即舞蹈的種類和樣式,體裁是作者對待生活素材的態度,并采取與這種生活素材相適應的表達方式。有了它,這個作品就有了特定的性質和特定的結構。體裁也可以說是體現形象的一個方式。當我們選擇素材作為創作依據的時候,我們就會根據這種素材的特點來考慮選擇哪種體裁最合適。
三、結語
總之,舞蹈是人通過自己的身體動作傳情達意、塑造形象的藝術。舞蹈表演存在于舞蹈家的藝術創造和表演體會中。因此,探究舞蹈的本質,應對舞蹈表演藝術有足夠的重視。而對舞蹈表演藝術的探究,必須關注舞蹈表演藝術家的舞臺實踐、心理經驗、言論著作等,通過實證考察,在分析、比較中研究舞蹈表演,這不僅是提高舞蹈表演水平的需要,也是舞蹈事業傳承發展和藝術創新的需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