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是當代中國社會精神重建的重點內容。從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開始,到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任務,并將社會主義價值觀凝練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二十四個字,體現出普遍與特殊、傳統與現代、共同進步與社會主義特性等多方面辯證統一的鮮明特征,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我們黨立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成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戰略工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群眾性美術文化活動是人民群眾在職業外為滿足自身精神文化需要而采取的一種文化行為,是面向社會大眾的一種文藝形式。它不僅承擔著傳遞藝術創作理念、營造文化氛圍的任務,也承載著啟迪教育群眾、增強人的審美觀念、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培育人的思想品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功能。其受眾面之廣,群眾參與度之高,對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影響之大都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在我們全黨力推凝魂聚氣、強基固本、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努力繁榮群眾美術活動,使之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一環,就成為我們廣大美術工作者和社會美術愛好者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當前,尤為需要做實做好以下環節。
一、繁榮群眾美術活動必須在“新”字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與推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我們要從人們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出發,貼近時代、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用黨的創新理論科學回答人們關心的熱點、難點與焦點問題,要敢于直面現實,作出有針對性的理論解釋,理論只有“深入”,才能淺出;只有“創新”才能“發展”。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普遍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隨之顯著提高。人們在物質追求得到滿足的時候,精神生活的追求普遍得到提高,工作和生活更加的方便快捷,因此時間也就更加的富余,所以現在的人們有了大量的時間來關注自己精神生活的建設。美術在人們的生活中進行滲透后,形式變得多種多樣,從目前的美術形式來看,雕刻、剪紙、泥塑等民間美術作品不斷的涌現,而且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繪畫、攝影以及書法作品等都成為了現代化裝飾的重要物品。通過這種各樣的美術作品,人們的藝術情趣和生活的樂趣得到不斷的豐富,而在形式豐富的多樣化過程中,人們的精神享受也在多元化的提升。我們只有不斷創新美術活動組織方法,豐富新穎的美術活動內容,不斷推出新鮮的活動樣式,用黨的創新理論科學不斷的引導人們的健康的、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繁榮群眾美術活動必須在“深”字上動真情,才能不斷擴大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首先要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最后一公里”是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最后的而且是關鍵性的步驟,也是能不能把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緊密地連接起來的關鍵一步。同樣也可看作是普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環節。也即“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需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及、踐行中得到重視和解決。尤其要重視與人民群眾關系最為直接、最為密切的感同身受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需要千百萬群眾的共同參與才能取得效果,如果我們的美術活動停留在象牙塔里和畫院里,和群眾的火熱實踐相距甚遠,是沒有生命力與現實意義的。為此,必須重心下移,在“深”字上做文章。要適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面向全體人民,以發展為本,培養人民群眾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而展開。所有的活動要突出活動的主角老百姓,要服務好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立足于老百姓的平凡生活,挖掘出接地氣的動人故事,折射出群眾的偉大和善良。為老百姓“書畫”搭好臺子,由老百姓來講身邊事、畫鄰里情。從而,打造出群眾美術精品,產出美術活動較大的社會效應,使優秀美術作品不斷地產生,而且獲得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可引領社會正能量不斷壯大。
三、繁榮群眾美術活動必須在“感”字上用實招,才能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轉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不能是干巴巴的說教,而是人民群眾活生生的實踐,因此,要在“感”字上下功夫。有人說,“一副好畫遠比空洞的理論有力量得多。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的經典幾乎都用繪畫在講故事”。這話不全對,但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核心價值觀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宣傳、號召這個層面,還需滲透轉化為引人入勝的美術作品;不僅是要融入文化事業,還要滲透物化到文化產業之中,因為實踐表明,一幅好的作品往往會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精神文化產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判斷、道德情操、文化心理和思想性格,它比震耳欲聾的號召、呼喚來得自然和深刻,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現實生活中,紛繁豐富的群眾美術活動最具生活意味,將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使人們在休憩、娛樂、放松和審美的狀態下,調整生活節奏、方式和心態,提升蓬勃向上的精神境界,從而自覺將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近年來,正在脫貧攻堅中的河南省一些村頭或街頭,增加了一種新穎的群眾美術宣傳陣地,一面面繪有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墻讓人眼前一亮,成為一種新穎的“道德課堂”,成為農村文明建設的“助推器”。不僅環境得到改善與美化,還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了愉悅心情和宣傳鼓動作用。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現在,我國已進入改革深水區,社會矛盾疊加,各類思潮涌動,人們思想活動呈現獨立性、多變性、差異性等特點。每一個美術工作者都義不容辭地擔當起時代責任,在眾聲喧嘩中凸顯社會主流價值,在交鋒交融中體現中國精神。以群文活動為載體,用老百姓自己的語言、自己身邊的事例來講述中國好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豐富多彩的群眾美術作品來傳播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人和事;為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做出積極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