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完善審計制度,探索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的改革任務背景下,借鑒企業管理中的人力資源協同管理理論,提出了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力資源協同管理理念,并從人力資源崗位協同管理、人力資源組織協同管理和人力資源文化環境協同管理三個方面,構建出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力資源協同管理的實施框架。
關鍵詞: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人力資源協同管理
一、引言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關鍵時期,如何充分發揮政府審計職能作用以服務于國家治理目標的實現,是黨政領導干部和審計部門負責人的重要工作之一。與此同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了“完善審計制度,探索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的改革任務,第一次從國家高度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以及配套文件《關于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管理改革試點方案》,明確提出了要對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管理進行現實性、針對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改革。
近一年來,對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方式的研究多采用多方式結合、多專業融合的方法,特別是對地方審計機關系統內的人力資源管理子系統管理改革的引導和具體措施的提出,多局限于通過加強地方審計機關主要負責人的人事事務的統一管理程序方面,而往往忽略了地方審計機關內部從事審計業務的國家公務人員本身是具有一般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基本內容和基本特征的。隨著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一些人員配置不合理、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的問題已不能適應審計發展的形勢和要求。由此,本文借鑒人力資源協同管理理論,提出了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力資源協同管理理念,并對具體管理路徑進行探討。
二、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力資源協同管理理論基礎
人力資源是一定范圍內能夠作為生產要素投入社會經濟活動的全部勞動人口的總和。人力資源管理,是對組織人力資源獲得、配置、利用、開發等內容進行管理的過程和活動。人力資源管理核心內容是創造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知識能力。在企業組織管理研究中,人力資源協同管理被認為是企業組織能力獲取的重要途徑。人力資源協同管理的目的是通過實施系列管理協同機制,使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管理系統匹配與協調,從而獲得人力資源的協同效應。
人力資源協同管理從內容上要求個人與崗位匹配、個人與組織匹配、個人與環境匹配,進而實現組織的縱向聯系能力提升。其中,個人與崗位匹配包括人員的知識、技能,與其工作崗位和職責相匹配;個人與組織匹配強調人員的利益、價值觀和組織文化需要的匹配,關注組織價值需要與組織文化的包容;個人與環境匹配強調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與企業戰略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各種實踐之間及與環境的匹配等。
企業管理理論普遍認為,人力資源是創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也歷經人事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戰略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本管理等諸多階段,普遍受到企業管理理論和實務管理流程的高度重視。因此,人力資源協同管理理論近年來成為是企業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所借鑒的重要理論之一。
三、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力資源協同管理的理論導入與實施框架
人力資源協同管理是通過制定人力資源管理協同戰略規劃、崗位設計、招募和配置審計人員,開展培訓、績效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省級以下地方審計機關的人力資源是指在省級以下地方審計機關工作的人員,尤其是指在省級以下地方審計機關從事審計業務的國家公務人員;省級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力資源管理是指省級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對人力資源所進行的規劃、獲取、維持和開發等一系列管理行為。
在省級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力資源管理中運用一列協同管理措施,使地方政府機關人力資源管理與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戰略任務和管理相互協調匹配的一種有序的運轉狀態。
(一)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力資源的崗位協同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是通過一系列招聘、培訓、薪酬福利支付等機制從縱向和橫向服務于企業組織能力的培育。人力資源的崗位協同管理具體包括招聘機制協同、培訓機制協同、職業發展協同、績效與薪酬管理協同等。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力資源的崗位協同管理要運用內部協調性來促進競爭優勢的建立,即各項管理機制互相協調,在招聘、培訓、薪酬福利等管理環節上與組織能力橫向一致,并且在縱向上要與組織關鍵能力體現出的要求一致。
在招聘機制協同中,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應當以提高人力資源團隊的協調性和持續性發展能力為出發點,著重分析應聘者的價值觀和利益理念,盡可能選擇那些具有積極工作作風、工作態度和價值觀的應聘者。在招聘機制協同過程中新員工應掌握廣泛的基礎技術,并且所有團隊成員要不斷學習和掌握目前所不具備的技術多樣性。
在培訓機制協同中,應對審計領導人才提出政治堅定、德才兼備、勤政清廉、奮發有為的根本要求,要不斷加強審計領導人才科學判斷形勢、總攬全局、駕馭市場經濟、應對復雜局面、依法執政及領導審計事業科學發展的能力;應不斷提高審計管理人才綜合分析、統籌規劃和科學管理的能力,使其在在管理過程中保持較高的服務意識以及專業的管理水準;應不斷提高審計專業人才的實際應用水平,使其在審核問題、分析研究與計算機運用等方面有較強的實戰能力。
在績效與薪酬管理協同中,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應當開發適合特定崗位工作以及適當考慮團隊和個人績效的績效標準;績效考評應當有助于形成具有補充效應和群體凝聚力的公民行為,以及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出來的那些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行為。薪酬制度應當在充分考慮內部公平的基礎上,適當拉開薪酬等級差距和豐富基本工資類別,以作為績效制度的補充;薪酬制度應當考慮到群體績效的重要性,保證獎金和其他激勵手段與個體工作績效的緊密性與相關性;薪酬制度還應當與組織整體激勵計劃和職務晉升協調一致等。endprint
(二)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力資源的組織協同管理
組織結構是獲得人力資源管理協同效應的重要保障和基礎。在人力資源組織協同管理框架下,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應當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組織機構來保障實施人力資源協同管理的實施。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結構協同,是設置與人力資源管理之間的相互協調、匹配的組織結構,并根據環境發展變化對組織結構斷進行修正,以保持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結構設置相互協調和相互匹配。
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應當根據政府審計發展戰略任務、外部環境和戰略等的變化、服務國家治理的政府審計重點等內容設置不同的職能處室,并進行適當的權限職責劃分,以此制定出相應的業務管理流程、調整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結構等,使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結構的設置能夠保證及時獲取和反饋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信息,以確保信息順暢和人力資源管理各項業務能夠在有效監控下履行。
(三)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力資源的文化環境協同管理
組織文化所蘊含的組織員工的信仰、價值觀、工作態度等對于人力資源作用發揮有重要影響。政府審計人員受到的文化的影響主要來自社會文化、審計職業文化和所在單位組織文化三個層次的文化的影響。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力資源文化環境協同,是指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力資源管理要與國家治理主流文化價值觀、審計職業文化、所在單位和團隊文化價值觀相互協調匹配。
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力資源管理的文化環境協同要求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應積極應對社會環境變化,制定改善文化培育和建設的措施手段;應當通過培育有助于形成凝聚力和培育信任與公平的文化,通過建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主導的、積極的審計文化,并將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與審計文化相協調匹配,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消除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文化中不協調的因素;應全面建設起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審計文化,包括領導風格、管理者理念等等。
總之,在國家治理的框架下,通過引入人力資源協同管理理論建立審計機關人力資源協同管理理論體系,指導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審計實踐,建立審計核心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的協調合作,盤活現有審計資源力量,充分協調和利用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系統內外部力量,系統提升審計監督服務效率效果,對于提高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服務國家治理水平和提高審計效率效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會金,戚振東.政府審計協同治理研究.上海三聯書店,2014.04.
[2]羅惠玲.對國家審計職業勝任能力的幾點思考.中國審計 , 2010.03.
[3]易斌,馮濤.基于企業戰略的人力資源配置研究.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0.01.
[4]王慧.對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的思考.財會月刊,2015.17.
[5]秦榮生.審計體制改革的創舉: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中國審計報,2015.12.11
[6]李先秋.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初探.審計月刊,2015.01
基金項目:河南省2016年審計科研立項課題“省級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研究”(0305)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于一可(1979-),女,回族,山西晉城人,河南財政金融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