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
摘 要:本學年開學,我校組建了信息化教學實驗班,目的是探索以平板電腦為載體的信息化教學方法。有幸擔任了班主任,并兼任數學教學工作。為將信息化教學繼續切實進行下去,一年來在實踐中的做法和經驗教訓總結如下。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平板課堂;反思
一、信息化教學實驗班的組建與取得的成績
信息化教學是新生事物,平板電腦與網絡的弊端讓不少優秀學生的家長心存猶疑,因此進入實驗班的優秀生較少,而后進生較多。據統計,實驗班學生的小學畢業三門課平均成績要低于兄弟班級20多分,其中僅數學一門學科就要低于最低班級5分多。至于在衛生、紀律、兩操,甚至學習習慣和自控能力上,都不容樂觀。
一學年后,兩個班取得了明顯的進步。課堂效率顯著提升,學生主動性空前高漲。三次考試中,班級平均分在不斷進步,已從落后變為開始超越。尤其在數學、生物、地理這幾門信息化改革較深入的學科,平均成績已居年級前列。這給了兩個班學生從未有過的自信,同時也得到了家長的充分認可。
二、現階段信息化平板課堂教學的實施步驟
1.前期準備
在開學初,我校組織教師外出學習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和基本操作。回來之后,我先著力培養學生的習慣。首先,將學生分為小組,并選出組長,制訂小組的名稱和宣言,建立合作學習的基礎;其次,與學生一起制訂班規,并嚴格執行,去規范他們的行為,以期形成良好的班風;再次,鼓勵學生預習、閱讀,加強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2.平板管理
建立了平板管理相關規定:在校期間,非課堂使用時將平板電腦收到充電車里,需要使用時再發回學生手中;中午放學時,平板不帶回家;下午放學后,平板的管理權交由家長執行。
3.備課
由于授課形式的改變,備課方式也由傳統的紙質教案備課變成了網絡備課。首先,先根據課標和授課內容確定授課思路;其次,根據思路在優教通平臺上搜索相關資源,如課件、習題、視頻、教案等,進行整合;再次,根據課堂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合課堂的活動與隨堂訓練,并檢測軟件運行情況;最后,根據設計好的內容編制自學任務單,并根據學生的預習反饋,針對問題進行二次備課。
網絡備課相對于傳統備課有很大不同,在操作、交流、檢查、修改和共享等方面都更為方便。不過要從內容海量、質量卻參差不齊的網絡資源中找到適合教師使用的資源,難度更大。其工作量和所要花費的時間相比于傳統方式大大增加。
4.學生預習
在參觀時,我發現平板電腦在課堂上的使用空間有限,尤其是數學。因此我轉換思路,將平板的使用放在課前,讓學生通過網絡快捷而多樣的資源進行課前學習。
在課前,將預習任務布置給學生,并發送預習資源,如微課視頻、課件、教案和電子教材。并通過平板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及時發現并收集學生的問題,以備課堂使用。
5.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課堂上,我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小組內自學、互教,再由教師引導解答、指導訓練。這使得學生從以前課堂上的被動學習真正變成課堂的主人。
6.隨堂練習
軟件可以自動批閱客觀題,并將學生的做題情況總結、反饋、分析、展示。主觀題答題過程可以通過書寫拍照的方式上傳,方便對過程的訂正和示范,這些都為課堂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可以說,現有的軟件技術可以覆蓋大部分教學活動,我們還在不斷探索中。雖然它有著諸多好處,我們也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本班學情的道路,但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弊端,這些問題能否及時有效的解決,就決定著我們的實踐改革能否繼續深入。
三、平板課堂改進的方向
我認為,要將信息化教學改革真正做下去,要從以下幾個層面去改進:
1.教師層面
教師要解放思想。不同教師對軟件的熟悉程度不同,導致使用效果有差別。教師要積極接受新生事物并主動學習、探索、總結和反思。只有走在學生前面,才能更好地教育好他們。
2.學生層面
這一代的學生是真正的網絡原生代,他們對信息技術的接受能力遠勝我們。未來,網絡與信息對現實社會影響會更大。為學生的長遠考慮,我們應該聯合社會、家長,想方設法搭建平臺去開闊學生的視野與眼界。當他們有著更大的理想和追求時,行為也就不會再幼稚。學生的主動性決定著他們的學習效果。
3.軟件技術層面
我認為,負責教學軟件開發的公司要聯合一線教師組成團隊。由教師提供設想和需求,為軟件的研發方提供方向。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及時修正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開發的成果必須保證所有師生都能方便快捷地操作使用,滿足于真正的課堂需求。
總之,我們的探索取得了成績,但不能滿足于現狀。這僅靠教師和學校是做不到的,必須聯合家長、政府、社會的力量。作為一名教師,我希望教育也能搭上國家高速發展的快車,盡快走進信息化時代。為此,我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2]王菡.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教學反思探究[J].電子制作,2014(12).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