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云霞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頒布。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將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十八個基本要點。
一、核心素養指引中考考試方向
2017年山西思品中考試題的最大變化是對核心素養的積極考查,試題呈現出以下特色:
1.著力體現跨學科整合,強調知識的融會貫通。考查了核心素養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地理、語文、音樂、歷史等學科知識在此得到融會貫通。學生只有平時踏實學習,認真觀察生活,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得分。例如,第13題關于中外民族的常識,第15題的保安證詞,第17題“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第19題“英國初中生游三晉”等,地理、語文、音樂、歷史等學科知識得到融會貫通。
2.創設真實的任務情境,真正貼近現實社會生活。今年全套試題近70%的試題均為“真實”“任務”情境,明顯超過往年,要求考生無論組織答案,還是作答語氣,都必須符合情境中的實際要求。考查了核心素養中的“社會參與、勤于反思”等。例如,第18題“評選我最喜歡的教師”,材料貼近現實生活,要求考生組織答案、作答語氣,都必須符合情境中的實際要求。
3.質疑批判,實踐創新成為最大的亮點。“批判質疑”和“實踐創新”是核心素養的高層次要求,也是考試評價的重點和難點。例如,第15題保安證詞,第16題“大國家隊思路”,第17題的兩個選做題,第19題有關“山西地理”的看法。
4.加大傳統文化考查力度,突顯思品特有育人功能。考查了核心素養中的“人文底蘊”,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例如,第15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應用,第17題有關古典文學名著的評價,第19題的以山西地域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等。
5.山西思品中考多年堅持“大框架有,具體題型無”的命題原則,包括“約20%的社會實踐類題等內容”直接考學生,都是核心素養中“不確定性結構”的具體體現。今年山西中考題繼續體現這個方向,例如第4題的圖標情境,第14題《我愛發明》和第15題保安證詞等。
二、核心素養和中考試題指引日常教學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頒布,中考試題的變化,指引著我們的日常教學。如何利用現有的教材,做好有效的教學,很值得我們思考。我對自己的點滴思考整理如下:
1.教師認真研讀《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中考題,掌握教學方向,大海航行靠舵手,努力很重要,方向更重要。猶太人拉比經常有一問:“跑得快的馬或跑得慢的馬,哪一種馬比較好?”答案是:完全取決于你的方向是否正確。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南轅北轍》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一個不把握方向的人,越努力結果可能越糟糕。如果我們一味追求過程,一味地付出,一味地講究方法,而不抬頭看清楚方向,就像無頭的蒼蠅,最終也是徒勞的。
2.教師認真做學情分析。教學設計理論主張“為學習設計教學”,強調任何教學活動都要以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學習者服務,以教學引導、促進學習者學習;教學設計必須把學習和學習者作為焦點,以幫助每一個學習者有效地學習為目的,即“心中有學生”。孔子是歷史上最早實行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家,因材施教就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堅持全面和發展的觀點,科學地分析其個別差異與可變因素,引導其向好的方向發展。《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豐富和發展了當今時代“全面發展的人”的內涵,教師要清楚什么是全面發展的人,然后分析自己的學生缺乏哪些方面的素質,針對學生弱項加強訓練,對癥下藥。
3.在教學過程中多開展“活動型”教學,教師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學生會留心觀察生活,會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會理論聯系實際,這種能力又會促進考試成績的提高。這正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勤于反思”的體現。
4.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閱讀。核心素養中的“人文積淀”重點要求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國家認同”中要了解國情歷史,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國際理解”中要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等。這不閱讀能行嗎?閱讀不是語文的專利,思品課也需要閱讀。我們可以看新聞、看法制頻道、讀報紙、讀經典、讀地圖,等等,總之,思品需要健康地廣讀。
5.有效地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就是學習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學習”就是學習者自覺主動地去發現、探索、理解知識的過程,即“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有位專家把自主學習歸納為“三讓”,一讓學生自己讀,二讓學生自己說,三讓學生自己問,值得我們研究學習。但自主學習,不是放任自流,學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在老師的調控指導下完成,與教學步驟步調一致。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