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浪
摘 要: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將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作為數學教學的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綜合與實踐活動,把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促進學生全面提高數學素養。
關鍵詞:數學;積累;經驗;目標;實踐活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特別強調:“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學生不斷經歷、體驗各種數學活動過程的結果。”如何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心得。
一、把積累活動經驗作為數學教學的目標
教師要把積累活動經驗作為數學教學目標,如:教師要考慮通過什么方法、什么過程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教師要把積累活動經驗作為一個數學教學目標設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的教學環節,分別給學生提供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的機會,也就是通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看、摸、量、剪、折、拼、猜等活動,不斷積累活動經驗。學生參與的過程就是學生逐步理解和積累的過程。學生通過自身經歷,加強認識,增進了解,為日后學習積累經驗打下基礎。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的認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看看圓柱教學模具,然后讓學生摸一摸圓柱。同時讓學生看看長方體、正方體。通過觀察、觸摸,使學生認識到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由平面圍成的,他們的每個面都是平平的。而圓柱則由光滑的圓形曲面。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和擺弄圓柱形物體,讓學生感知并總結圓柱底面和側面的特征,然后讓學生量一量圓柱的高,使學生明白圓柱的高有無數條,它們都相等;接著讓學生猜一猜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再接著讓學生帶著疑問動手剪一剪,加以驗證,使學生感知到可以剪成長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最后讓學生卷一卷、看一看展開后的圖形的長與寬分別等于圓柱的什么,為下面的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綜合與實踐活動
綜合與實踐活動是以某個問題為核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其中的一種學習活動。綜合與實踐是數學課程中的一個新領域,它將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結起來,而且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將眾多零散知識整合、貫穿在一起,讓學生綜合運用,活學活用,而不只是會紙上談兵。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有更加深切的感悟和體驗,使學生逐步積累如何運用數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豐富經驗。
例如,學習了“可能性”之后,我給學生們布置一個課后實踐作業,讓學生們去發現,尋找生活中的 “可能性”。比如:有的同學喜歡玩撲克,大家可以從一副撲克中抽取出1張黑桃,2張紅桃,3張梅花,4張方片,然后將這10張撲克牌放在一起,洗牌。如果我們從中隨機抽取一張,同學們分析一下,最可能抽取到哪種撲克牌(黑桃、紅桃、梅花、方片)?為什么?讓學生們通過猜測、實踐,找到可能性發生的幾率,使學生明白有些事情發生可能性大,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小,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綜合與實踐活動,獲得更加有說服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將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從孩子出生,家長無時無刻不在指導引領著孩子的生活。幼兒期的孩子對外界的記憶基本是無意識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當他們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模仿、有一定的辨識記憶時,家長通常會開始教孩子認識一些簡單的數字,比如:10以內、100以內、父母的手機號、小孩子自己的年齡等。所以,學生上學之前,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學習到一定的數學知識,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
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數學“年、月、日”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一些關于時間方面的知識,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積累了一些有關時間方面的信息,誰能說給大家聽聽呢?
生1:我們學過1小時=60分,1分=60秒,1天=24小時。
生2:一年有365天。
生3:一年有12個月。
生4:一個月有30天。
生5:不對,一個月也有31天的,2月份只有28天呢!
師:是啊,同樣是一個月,為什么有的28天,有的30天,有的31天呢?這其中有什么奧秘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年、月、日”的有關知識吧!
這樣很自然地把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到的知識或是經驗運用到數學學習當中,形成新的數學活動知識,積累新的活動經驗。
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和求知欲。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空間、探索空間,當學生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接近時,更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更容易促進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教師要把積累活動經驗作為數學教學的目標,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苾菁.如何幫助學生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N].中國教育報,2010.
[2]仲秀英.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內涵探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0:52.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