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寧萍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雖說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已經二十多年了,前后也送走了幾屆畢業生,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新的教學理念的滲透,我越發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與責任。工作之余還要不斷地學習,及時充電來適應新的教學理念的要求。教學中我認真研習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關系,通過講授閱讀技巧,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擺脫說話和習作中經常遇到的言之無物、情不達意、枯燥乏味的尷尬,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的興趣。現將我的教學心得、感悟寫出來,與同行交流,以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我認為語文教師,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做好兩件事,一要抓好閱讀教學,二要精心上好作文訓練課。
一、抓好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的培養是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教師必須正確進行引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啟發和鼓勵學生去閱讀去欣賞每一篇文章。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所選課文、課后習題都是經過教育專家認真精選,符合每個階段的教學要求,適合不同年級學生的閱讀特點,符合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于所講授的每一篇課文,我都認真去品讀,用心去體會,認真去揣摩文章中的美與要表達的情感,做到心中有譜方能授之于學生。
我認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是最關鍵的環節。初讀、通讀、熟讀的過程其實是從感知到認知的過程,文章讀透了,學生自然也就了解其中的含義,吸取了其中的精華,感悟了其中的道理,也就達到了從認識到精神的成長。俗話說得好,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學理念,具體的方法是千變萬化的,對于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環境所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不同年齡的學生讀書的認知過程不同,如果教師在教學時能夠把握方向,精心設計教學思路,用心去引導,那么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應該不是什么難事。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讓學生先自主學習,對課文的熟讀后去說說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領悟到的東西,而我要解答的大多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當然,對于文章重難點的把握還得視情況而言。在學生自己理解領悟的同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現文章的寫法與特點,并能說出這樣表達的好處,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地領悟,從而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怎樣學語文、用語文。
二、在閱讀的基礎上抓好“說”與“寫”,培養寫作興趣
(一)作文教學從口頭說文開始,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對小學階段說話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表達自己的意思,而多數小學生由于缺乏自信心,過分緊張造成語無倫次,沒開口說話心里先緊張,緊張情緒抑制了大腦的思維,因此,消除緊張情緒是把話說好的基礎。為了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我每次在布置一篇習作時,要求每個學生先用口頭說文的方式把自己的作文說一遍,為了說得流利準確,在說前將要說的內容寫下來或背下來,然后再說。學生在說的同時,我要求班里的其他學生和我一起認真聽,然后進行點評,師生互評并提出修改意見,不過每一次習作都要耗費二到三節課的時間,但慢工出細活,經過這樣的訓練,我班的絕大多數學生克服了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脫節的毛病,基本上做到了怎么說就怎么寫。而且脫稿演講也屢見不鮮,有些學生經常上表演臺脫口秀并博得同學們的高度追捧,在這些學生的帶動下,同學們作文越說越好,越寫越好,能表達真情實感的多了,空洞虛假的少了,同時班里的絕大部分學生都沒有了對作文的畏懼感,逐漸喜歡作文了,愛上作文課了。
(二)用藝術性的評語來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學生每完成一篇習作最關心和最想看到的是老師給的評語。賞識性的評語可以給學生信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寫作興趣。有了興趣學生便會自覺地挖掘自身的作文潛力。如果學生作文比以前有所進步,盡管還沒有達到好的水平,哪怕是點滴進步,我都要及時地進行肯定,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同時在批語中切忌泛泛而談,這樣會給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批語要注意多采用商量或婉轉的語氣給學生以指點,如:“什么地方應詳寫什么地方應略寫”“或你看這樣寫會更好些”,這樣的語言學生看了才會知道自己作文的優點與不足并知道改什么和怎樣去改。有時班里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我一期作文還沒批完,有的同學就寫好了第二期作文讓我給看看。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寫作的欲望增強了,這是一種好的現象。這樣的訓練方法算不上經驗,但對我來說還算是得心應手。在多年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曾多次在各級作文大賽中獲獎。這足以表明學生的寫作興趣的濃厚程度,也足以證明我的這種教學方法的可行性。
以上幾種方法就是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點淺薄的經驗,我認為運用到語文教學中不僅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寫作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寫作能力,作文的積極性、創造性自然就會顯現出來。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