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晴選
學生的閱讀應該是一件非常快樂、非常有趣的事情。可現在能夠主動地在課外進行閱讀的學生較少,能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愛好的就更少。面對影視節目、網絡游戲的誘惑,多數學生無法抗拒。在語文的教學活動中,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更是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為此,就如何有效地加強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我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現在簡單地進行總結。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要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抓起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沒有錯,只有學生有興趣才會對語文閱讀感興趣,一旦有興趣,學好語文就不再是難事。畢竟,興趣能夠讓學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讓學生變得更加努力自覺。在閱讀的時候,老師要讓學生變得仔細、專心,在閱讀的時候多思考,多寫寫筆記、做做符號,一定要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學生既然是閱讀就重點放在 “讀”上。尤其要以讀課文為本,邊讀邊講邊思考。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多給學生閱讀時間,不要自己幫助學生閱讀,給每一位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把文章讀懂、讀透,要讀出感情,讀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閱讀不僅是閱讀課本,對課外書籍也要進行廣泛閱讀,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不管是中國名著還是國外的名著,這些對自己成長有益的書籍都能對自己知識的增長、能力的提升和寫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喜歡閱讀,學好語文就不再是難事。關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基本上是在課堂上給學生推薦一些重要讀物,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為不同的學生推薦不同讀物。但是要廣泛選擇,內容一定更要健康,對學生要有啟發性,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健康發展。每一學期還可以定期舉辦閱讀比賽,當然,還可以進行閱讀筆記比賽、朗誦比賽,對參加比賽的學生給予多種形式的表揚和鼓勵,可以進行口頭表揚,也可以進行物質獎勵。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正如魯迅先生曾經告誡少年朋友的:“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必須重視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關于閱讀,有的老師說,閱讀就是在教室里面,在課上進行閱讀,其實那也不一定。閱讀的時間、空間我們都可以靈活選擇。課堂上可以閱讀,圖書館可以閱讀,歷史名人展覽館可以閱讀,家里可以進行閱讀,也就是和校內外都可以進行閱讀。可以說閱讀的地點是非常廣泛的。時間也可以靈活選擇,早上可以讀,中午可以讀,晚上也可以讀。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閱讀,不管怎樣閱讀,都會對閱讀者有益,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
如:學習《爬山虎的腳》之后,學生對“奇妙的植物的腳”這一內容很感興趣。于是,我布置他們課后積極地查閱資料、實地觀察,通過多種途徑去了解更多奇妙的植物的腳,對于這類閱讀材料,我們可以讓學生很快地進行閱讀,還可以讓他們在課下進行觀察,看看自己的觀察結果是否像文章所寫一樣,或者說文章所寫是否像學生自己觀察的結果一樣。這樣閱讀和觀察相互補充,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在語文閱讀課上,作為教學主陣地的課堂教學就必須重視學生的閱讀,只要我們老師和學生相互配合,教師的教法得當,學生的學法得當,學生學好語文就不再是難事。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必須重視品詞品句的習慣和能力
學生只有在對文章的不斷品讀中,才能提高鑒賞能力,提高閱讀能力,才能積累更多的語言,有利于今后閱讀習慣的良好養成。在四年級語文課文《火燒云》這一文中,該文不長,但是把云景寫得特別漂亮,五顏六色,變化多端。在閱讀的時候我就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觀察文章圖片,同時還要想象一下天邊的美景。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想象云的變化,一會兒變成一匹馬,一會兒變成一條狗,一會兒變成一只大獅子,突然一下子又不在了。我讓學生抓住“一會兒”這個詞,讓學生細細品味,體會其中含義。經過反復的朗讀,學生很快明白了:晚飯過后的云顏色變得非常絢麗多彩。在這樣的品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逐步提高。
四、培養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一篇文章讀完了,總會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這些點滴體會記錄下來,便會成為我們以后寫作的素材。要鼓勵學生寫隨筆,把自己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把生活中感興趣的事寫下來,將積累的知識運用其中,讓學生在隨筆中自由表達,我們也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這種習慣。學生練筆、寫讀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可以寫出自己對文章的評價,能長則長,不長也不要勉強,一句話、兩句話都可以,不強求學生要寫多少字,只要寫就好了,只有這樣閱讀中所積累的素材才有用武之地。
五、閱讀教學與習作有效結合
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運用。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方法,應教育學生自覺地運用到新的閱讀和寫作中去。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利用教材這一載體,抓住契機,及時激發學生的習作欲望,訓練寫作。廣泛的閱讀使學生思維活躍、感情豐富,并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寫作方法,積累了大量的語言、詞匯。但這些語言、詞匯是死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這些死的語言詞匯轉化為活的語言詞匯,將習作置于現實生活中。俗話說:“言為心聲。”寫作就是通過語言文字來反映小學生心靈的對話,情感的交融,觀念的確立,思維的碰撞,語言的積累。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