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挽牢
摘 要: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每一個領域的文化都有它悠久的歷史與意義,就像二十四節氣,它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不但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而且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除了教材選編的內容外,教師還應適當地給學生拓展一些像二十四節氣這樣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
關鍵詞:二十四節氣;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知識涵蓋面大,涉獵廣泛。目前,多數語文老師以傳授書本知識為主,課外知識的滲透與貫穿少之又少,從學生上課回答問題的情況以及學生的習作中,我們可以知道,學生掌握的課外知識很匱乏。我想,二十四節氣作為生活的常識,我們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呢?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注重積累、引導,在生活中學習二十四節氣知識
二十四節氣貫穿在一年四季中,我們可以借助孩子上學的時間引導學生學習二十四節氣的知識。每一個節氣有每一個節氣的特點。首先,我們給學生一個思路,告訴學生可以從節氣的來歷、特征,以及有關諺語、古詩詞等方面去了解和學習。我們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或者班會課,對自己所積累的知識進行交流、匯報。當然,由于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每一個學生積累的知識各不相同,但是合起來就是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的腦海中就會形成一個知識網絡。平時在交流這方面的話題時,學生就有所說、有所辯。這加強了學生對節氣知識的積累,同時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會有好處。我們還可以拓展,將節氣的古詩詞朗誦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上課前,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叫學生把自己學到的有關古詩詞進行朗誦。或者,課文中學習了詩詞后,我們可以穿插一下,把有關節氣的古詩詞納入到我們的學習范疇中來,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和書本中古詩詞的學習一樣,會背誦,會默寫。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積累了節氣文化知識,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二、以活動為載體,滲透二十四節氣知識
二十四節氣分布在一年的不同時間,絕大多數在上學期間,有些節氣在假期或周末。春季學期伊始,恰逢二十四節氣的春分。我們可以乘著春分節氣的東風,開展 “感知習俗、放飛夢想”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節氣習俗,在活動中體驗節氣帶給我們的快樂。
活動一:誦春分詩詞,賞節氣文化
我們組織學生誦讀春分的有關詩詞,如《春分日》《二十四節氣歌》《泊船瓜洲》《南鄉子》《春分》《畫堂春》等。學生先以班為單位,在班內進行詩詞朗誦比賽,按照20%的比例選出優勝者。然后把全體學生召集在一起,由各班的優勝者來一次朗誦比賽。學生從活動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加深了對國粹文化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班級的凝聚力。
活動二:豎雞蛋游戲,愛科學知識
春分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地球的磁場也相對平衡;同時蛋殼上突起的部分可以構成一個三角形,使雞蛋的重心通過三角形,就可以實現“豎蛋了”。游戲前,為學生講解了這些常識,然后叫學生“豎雞蛋”。結果有個別學生成功了,顯得很驕傲;大多數學生失敗了,垂頭喪氣的。這時,老師相機點撥,共同探討其中的奧妙。老師小結出豎雞蛋的要點,并詳細地做了說明。要點一,挑雞蛋;要點二,尋找支持面;要點三,手要穩。說完后,學生紛紛動起來,顯得異常興奮。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密切合作,大部分學生取得了成功,臉上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有個別學生還高興得跳起來了。
游戲中,普及了科學知識,又加強了學生間團結互助、力爭上游的精神,何樂而不為呢?
活動三:自制五彩風箏,放飛心中夢想。
連續的陰雨天氣讓人感覺心里很郁悶、很煩躁。春分這一天,天公作美,晴空萬里。老師帶領孩子們來到操場上放自制風箏。伴著徐徐清風,有的風箏飛上了天空,有的沒有飛上天空。頓時,操場上成了歡樂的海洋。從孩子們的臉頰上,從孩子們的神態表情上,從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我們似乎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對夢想的追求。
我們還可以開展其他活動,如節氣文化常識大比拼,簡單的繞口令比賽,辦手抄報等,滲透節氣文化知識,讓學生了解節氣文化常識,從而體會節氣文化知識在我們學習、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以節氣為主題,歌頌二十四節氣知識
節氣文化知識我們可以引到作文教學上來,借節氣的主題來抒寫自己心中的情感,借機滲透節氣文化知識。比如:清明節時,可以叫學生看一看與清明節有關聯的電視欄目,可以號召學生和身邊的老爺爺、老奶奶聊一聊,聽一聽與清明節有關的故事。然后引導學生寫一篇關于“清明節”的小作文。先讓學生說一說清明節的習俗常識,教師做適當的補充。學生了解了清明節的習俗后,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寫一寫“緬懷革命先烈,發憤讀書做人”的行動。學生可以寫一寫自己要怎么學,怎么做,把自己的想法和行動寫清楚,寫具體。學生的習作中,我們得知,字里行間,一點一滴,既滲透了節氣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寫作中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孝敬,學會了尊重。
總之,我們要將節氣文化知識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并進一步延伸到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對二十四節氣的認識和了解就會更深刻、更廣泛,學生對節氣文化知識的應用無疑會變得更加自主化、生活化。使節氣文化知識時時浸潤師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內涵,不斷提升師生的語文素養。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