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許多教育工作者過分注重“鼓勵教育”,而忽略鼓勵教育并非百利無害,鼓勵超過限度同樣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就兒童階段心理發展特征作為契點,論述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確了解鼓勵教育的限度,同時不忘挫折教育,才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自我評價體系,從而形成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雛形。
關鍵詞:鼓勵教育;兒童心理特征;挫折教育
現在的時代,大多數教育系統提倡對孩子進行“鼓勵教育”。所謂鼓勵教育,指的就是教師盡可能多發掘孩子的閃光點并及時予以鼓勵,通過褒獎與鼓勵促進孩子發揚閃光點,以達到健全兒童人格的目的。但放眼當下,筆者認為許多教師或家長對于鼓勵教育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誤讀,部分教育者認為鼓勵教育即是盡可能多地表揚孩子,但這樣很顯然并不是鼓勵教育的初衷所在。甚至部分教育者過度注重鼓勵的部分,將過多的精力投入發掘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放大予以鼓勵,而忽略了孩子身上仍舊存在著的缺點,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孩子人格的偏差。
一、鼓勵教育取之有度
兒童期是兒童自我意識與自我評價能力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候,正確引導才能夠幫助兒童建立一個完整合適的自我評價體系。鼓勵教育固然有著可取之處,能夠通過優點發掘與培養建立一個孩子的自信與自尊,但應當取之有度,如若過度鼓勵結果可能適得其反。肖悅的《鼓勵是最好的教育》有這樣的論點:“每一個微笑、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將會成為孩子精神上的陽光;相反,每一句粗暴的呵斥,都足以將他們脆弱的尊嚴擊得粉碎、無地自容?!本蛢和诤⒆拥男睦戆l展,榜樣作用十分明顯。在實際課堂上往往能夠看到,一個回答出老師問題后被表揚的孩子表現得非常積極,而沒有受到表揚的孩子表現就相對較差,這的確是鼓勵教育的優越之處,能夠讓自我評價體系尚不完善的孩子盡可能認識到自己的優點,更快地找到自己的目標與存在價值,有利于完整的自我體系構建,但同時反過來想,一個被過分夸張鼓勵的孩子,很可能因為榜樣作用最后達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如果在兒童期便向孩子灌輸他是完美的,擁有眾多優點的思想,從而忽略了提醒孩子依舊存在著不足,很容易讓孩子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在逐步脫離兒童時期走向成熟時,將面對環境與認知的極度不平衡,最終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二、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鼓勵教育的確值得提倡,但是教育者應準確把握其中的“度”,古往今來被過分的夸大毀掉前程的孩子可謂是不計其數。筆者認為,鼓勵教育的確是教育中的一大重點,但挫折教育也必不可少。一個孩子必須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因此挫折教育便是彌補鼓勵教育造成挫敗感與認知缺失的最好方法。正所謂在激勵中進步,在挫折中成長,一個孩子想要構建完整的自我評價體系,就必須從兩個方面了解自我:我能做什么,我做不到什么。鼓勵教育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做好什么后社會會給予他一定的獎賞,有利于他不斷為了獎賞而發揚自己的長處,從而形成優勢。而挫折教育則要告訴孩子他不能做什么,他什么做不好,通過挫折的刺激形成情感上的鮮明對比,從而引發孩子的上進心,能夠使得孩子主動改正自己身上仍舊存在著不足,同時在失敗中收獲經驗,獲得成長。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向孩子灌輸知識是次要,最主要的任務還是要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完整的人格體系,尤其處在兒童期的孩子,自我觀念與自我評價意識還處于萌芽階段,這個時期更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引導和幫助,才能夠更有效、更完整地建立自己的心理評價體系。在這個階段,過分的鼓勵教育以及一味的挫折教育顯然都不利于孩子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以及不足,從而影響孩子整個人生觀與價值觀的發展。在兒童6~12歲,處于心理學上所說的“共同控制期”,兒童心理不成熟,因此需要教育者的榜樣作用影響。因此作為一個教育者,必須正視一個孩子在此階段的心理需要,正視孩子的缺點與優點,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鼓勵,也要選準恰當的挫折。不能因為自己“擔心家長找麻煩”“不想扮演孩子面前的黑臉”的這種觀念而放棄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一味地通過鼓勵增進師生關系,這樣做不僅不利于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同時也會對孩子今后的人生產生影響。
兒童時期的教育是一個孩子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使命,將幫助每一個孩子成長視為己任,注重教育的合理化與給予鼓勵挫折的限度,幫助孩子較早建立正確的自我評價體系,形成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雛形,能夠為孩子以后的人生做好奠基才是我們應當引以為傲的事。
參考文獻:
肖悅.鼓勵是最好的教育[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劉祎,1991年11月出生,女,河北保定人,本科,研究方向:兒童教育。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