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芳
摘 要:人們常常說最好的關系是相互支持,那么教育中最好的三角關系就應該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但班主任老師如何更好地與家長溝通,消除家長的不信任感,取得家長們的支持與理解,對此談一些想法及做法。
關鍵詞:良好關系;談優點;講方法
記得前幾年身邊發生的一個真實的事:一位優秀的班主任老師因提升,所帶班級換了班主任老師,一時間引來很多家長的質問和懷疑。還好新班主任老師認真負責,真心對待學生,所以也漸漸得到部分家長的支持和認可。然而,班里有一個特別調皮的學生,這名調皮學生的媽媽,恰恰是我們單位的科任老師,這位老師媽媽當年幾經周折才將心愛的兒子分到這個班,就是沖她所欣賞的班主任老師,如今換了老師,她積累了太多的不滿。新班主任老師出于負責的態度,常常勸誡這位老師媽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學會尊重他人,上課集中注意力聽講。然而,這份勸誡并沒有得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反倒激起她更多的不滿。矛盾達到頂點時,這位家長居然當著孩子的面嚴聲厲色地告訴新班主任老師說:我家孩子,我知道怎么管,用不著你指手畫腳!這之后,還有層出不窮的矛盾出現。新班主任忍無可忍,最終決定不再過多干涉孩子的教育。如今已經三年過去了,當年的淘氣孩子初中學習過程也是磕磕絆絆,初中老師依然種種的提醒,家長依然是我行我素,最終中考未能考入當地的高中。家長投教無門,只能黯然傷神。其實即使老師的教育方法有些瑕疵,家長在孩子面前也要明確地站在老師這一邊,這才是上策。
自己也是一名班主任老師,由此事,我也時常提醒自己如何更好地與家長溝通,消除家長對自己的不信任感,取得家長們的支持與理解。以下是我的想法與做法:
一、重視與家長們第一次見面交流的過程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次家長會,很多家長都在觀察新老師的狀態,從老師的一言一行來揣測老師的品行、脾氣。這就要求班主任老師提前做足功課,從穿著、妝容、言談、舉止、語態、會議程序的安排、學生姓名提前備注等等細節,全面重視與家長們的第一次見面交流的機會。表情不能過于刻板,更不可以如服務員一樣諂媚的熱情,應坦然、淡定,使人產生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衣著應適合自己的氣質為宜。流程安排要重點突出,語言簡潔,明理達意。不說含糊的話,不說過頭的話,不說嚇唬人的話等等,讓家長產生信任感。也可以把自己工作中突出的業績介紹給家長們聽,讓家長們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談學生的表現情況時從優點說起
這點是重中之重,也是良好溝通的不二法門。試想家長接到班主任老師的電話,句句都是否定和訓斥,究竟能起到多大的同力教育的作用?可能反倒令家長產生與班主任老師對著干的想法。其實在家長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是全天下最棒的孩子,即使有缺點,在他們看來也是無比可愛的。所以建議班主任老師與家長溝通學生的學習或者班級表現情況時,開口先說優點,或者是哪里進步了。其實,想想沒有孩子不想優秀,不要一味否定他。寬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面對不聽話的學生,更要多看他的閃光點。這樣,孩子、家長、老師都能心平氣和地接受孩子。談了優點,家長氣就順了,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是一無是處,再談一點不足,家長就知道,自己的孩子只要改進缺點,還是好孩子。這樣,之后的工作就好做了。
三、溝通孩子存在的問題從長遠發展談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孩子的問題時,盡量不要說,因為你家孩子怎樣,我班都怎樣了,或者老師都讓他氣得沒辦法了等泄氣的話。其實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是未知的,不能只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長。如果問題真的很嚴重,可以從他以后的發展談起。比如:學生上課不會聽講,坐在那里直直的,可心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開小差去了;或者面對專門欺負弱小的學生;或者是喜歡別人的東西,不經人允許就據為己有的現象等等。這樣的問題與家長溝通時,可以說:這樣下去,到初中如何,長大到社會會如何。要說孩子這樣下去,影響的是自己的成長之路。無論何種方式溝通,總之都是一個目的,讓家長支持班主任工作,更好地管理孩子,班主任工作也會隨之變得輕松、高效。
四、家長群里適時轉發一些關于家教的文章
很多家長也為孩子的種種問題感到著急上火,可是苦于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信息時代,微信群幾乎取代電話溝通。家長們也幾乎天天都會關注微信動態變化。所以教師可以在群里向家長推薦比較好的家教方面的微信公眾號,也可以適時轉發一些關于良好習慣養成的文章。有心的家長自然會閱讀,讀了就會有收獲,從而更有方法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總之,明智的老師會真誠地夸獎學生,真誠地幫助家長。明智的家長,更應該在孩子面前樹立班主任老師的形象,孩子發自內心地尊重和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教育才會有切實的效果。
參考文獻:
宋艷紅.家長與教師之間沖突的社會學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7.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