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努爾·吐爾地
摘要: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是體現現當代語文課程價值的基本要求。語文教師應當根據語文的語言搭配與運用、能力的發展與提升,思維的創造與創新、文化的傳遞與弘揚等方面來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基于核心素養影響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教師重視對小學生語言能力方面的發展、重視小學生的思維方式的創新、重視小學生的個人價值觀的正確樹立以及小學生個體情感的抒發,老師也要給小學生起到榜樣作用。
關鍵詞:小學教學;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041-02
語文教學在小學階段是一個基礎且重要的語文教學重點,他旨在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并且這種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未來的方方面面。在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在大體上有著一定的規矩和格式,比如在寫作教學中“寫什么”“為什么”“怎么寫”這三大框架是不能改變的,但是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寫作教學的教學方式和內容細則也有著不同的改變和調整,才能夠使學生能夠滿足當代社會下的基礎教育。“核心素養”的提出正是對以往教學模式做的一些符合當代教學的改變,這種觀點的提出也會對我們的教學方式,教學重點,教學目標等等一系列方面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本文從實際出發,探討在基于核心素養觀點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的搭建和教學實施。
1.什么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素養強調的是一個人的基本修養,如果按照廣義的理解,其中包含道德品質、言談舉止、知識層次以及能力狀態等多個方面的內容。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就是指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這其中包括了語文知識的積累、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人文素養的提升等方面,這直接關系到小學生與社會交流的程度,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是整個教學的最終目的。談到語文能力不得不說的就是語感的養成,語感是決定能否學習好語文的核心部分。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放在首要地位,其次就是要督促并監督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好的習慣和好的方法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習語文學科的原動力。
核心素養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體現在教學的實用性和真實性方面。通過語文教學能夠培養學生一定的口頭交際和書面表達能力,并且能夠在生活中熟練使用。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啟發式教育從一點一滴開始,潛移默化地來實現。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安排的學生作業也往往是基于考試和大綱,這使得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而不能主動獲取。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一些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方法。
2.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2.1?安排貼近真實生活的寫作教學任務。小學語文的教學離不開寫作。寫作的動機來自于本人內心情感的抒發和宣泄和與他人進行的共同表達的需要,前文也說過,小學階段寫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寫作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運用能力,由此看來,寫作的最基本要求是真實的表達。但是在以往的課程教學中,我們往往忽略這一點,布置一些抽象的,不切實際的任務來要求學生完成,導致學生無話可說無物可寫,寫出來的東西也都是空洞無物的套詞,比如,我們總能在學生描寫景色的作文中看到“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諸如此類的套詞不僅讓作文變得空洞無味,更重要的是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毫無作用,甚至可能還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在以核心素養為觀點的寫作教育中,應該以實際出發,布置一些貼近生活,貼近真實的寫作任務,通過這些任務,讓學生逐漸意識到寫作的目的,主動參與到教學工作中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我們在學習《少年閏土》以后,可以為學生布置一篇寫作練習,從魯迅因為對兒時朋友的懷念和對長大后對閏土的變化的痛心引申,要求學生寫一寫自己身邊的好伙伴、好朋友,看看他們這些年有什么變化,通過這些變化你有什么感悟。這樣,不僅能是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更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縮小學生對寫作的距離感和恐懼感,從而提高寫作表達能力。
2.2?增加課堂即時互動教學。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遵照課文本身來進行講說、提問,目的總是局限于讓學生理解課文本身這一狹小的領域,對生活的聯系不大,學生對課文內容往往不能感同身受,是為了學而學,在生活實際中往往不能相互聯系。所以,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在對課文講說的同時應當注重課外的衍生,注重實際應用的教學,布置一些課堂即時小段演說或者寫作,讓學生聯系實際,對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更好的理解,從而起到教育或者警示的目的。
比如我們在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文章時,在對課文本身所蘊含的寓意和道理的同時,可以提出一個課堂小演講或者小練筆,讓同學們談談自己都受過什么鼓勵和批評,并且說說你認為鼓勵和批評哪個更加重要。這樣就把課堂和實際聯系到了一起,既提高了教學質量,也使學生鍛煉了本身的能力。
2.3?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小學階段,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不斷發展,并且對學生寫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核心素養的提高有著很大的作用。在當今的教學模式中,對課外閱讀方面依然有著很大的空缺,在日常教學中,大部分學生缺乏足夠的閱讀量或者閱讀量單一,對閱讀興趣不大。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可以聯合家長,對孩子的課外閱讀進行一些針對性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主性。比如將課外閱讀以講故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一些引導,小學生在現階段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于故事的發展方向有著很強的求知欲,當故事講到一半時,就可以要求學生自行
閱讀,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自主閱讀,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并且延展到其他的課外閱讀書籍,提高學生的眼界和見識,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當今的教學大環境下,提高和改變教學質量、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正在被接受和認同。教學模式正從單純的教授知識逐漸變成了教授獲取知識的方法。而這些改變,需要我們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共同發展求索,這樣,我們的教學質量才會越來越貼近社會大方向,貼近國家大趨勢。
參考文獻:
[1]?張錦華,加強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J].情感讀本(中旬刊),2016(8).
[2]?胡曉蓉.淺談小學語文如何針對核心素養教學[J].科學咨詢,20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