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張巖
【摘要】職業生涯規劃是對個人職業發展乃至人生過程的計劃,具有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中學階段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初始階段。學生在家庭的輔導下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家長認識孩子、構建和諧親子關系作用明顯。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家庭輔導需要從幫助孩子知己、知彼、知崗、知行、知果、知變六個方面開展。
【關鍵詞】家庭輔導;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中學階段是學生的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學生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思考人生的意義,確定人生目標。那么家庭如何輔導這個時期的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呢?筆者結合實際,談些看法。
一、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發展有著促進作用
(一)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確定方向和目標
制訂計劃,有了方向和目標,學生會提前向自己的職業角色形象靠攏,并圍繞這個目標,明確學習的內容和技能,提升職業競爭力。
(二)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為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增添動力和加速器
每個人都有惰性,都有注意力和情緒上的變化。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懶惰,減少困惑和迷茫,幫助學生朝著目標加速前進。
(三)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
通過分析職業興趣、職業性格、職業能力、職業個性、職業價值取向,學生可以認識客觀環境,更好地把握自己,爭取早日成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
職業生涯規劃需要回答這些問題:為實現職業目標要做哪些準備?通過哪些途徑和手段去實現職業目標?誰是學生的支持者?從哪里可以獲得哪些支持……促使學生提高職業競爭力,充分發揮個人的優勢和長處。
(五)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完成職業生涯發展不同階段的任務
人生的任務已經擺出來,不管喜歡不喜歡,都必須面對。所以必須要階段性地完成任務,才能一步步達成自己職業理想。
二、家長輔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意義重大
(一)家長可以全面認識學生
家長在和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首先可以客觀地認識學生的優缺點;其次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職業能力、職業性格、職業價值取向,了解到學生的多面性;再次學會接納學生,尊重和理解學生,慢慢走近學生的內心世界。
(二)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幫助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是父母愛護學生,幫助學生成長,授之以漁的方式。家長陪同學生一起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家長分享自己的經驗,學生分享自己的追求,這個過程其實都是分享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感受到自己在成長的時候不孤單,有家庭和親人的理解支持。這樣,學生不管自己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困難,都會覺得家庭是自己的港灣,累了,困了,乏了,可以到港灣休息,加油,調整好了,再大膽自信地往前走。
(三)促進學生的親情培養,提高學生的情商
在做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客觀地分析自己,還要了解現在的社會,了解不同職業的特點。家長要鼓勵孩子,不單單通過現代媒體的方式去了解外界,還要跟不同的親朋好友聯系,面對面地談一談人生的理想,借助親朋好友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給出他們的建議,讓學生可以從他們身上得到一點幫助和支持。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親情觀念,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情商。
三、家長如何輔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一)知己——幫助孩子自我探索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家長所要做的規劃,是學生自己的職業規劃,一定要建立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符合學生的實際。所以首先就是要指導學生學會分析自我。家長幫助學生開展自我探索,讓學生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很重要。
首先,幫助學生分析自身的興趣愛好和職業興趣。父母對學生的觀察最細致。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喜歡做什么,對什么事情感到好奇,哪些方面表現比較突出,父母要給學生點撥出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去做一些測試,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并學會培養這種興趣。父母要告訴學生,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有了興趣會對該種職業活動表現出肯定的態度,在工作中就會調動個人的積極性,精力十足地投入到工作中,有助于事業的成功。
其次,幫助學生分析個人性格特征和職業性格。不同的性格適合從事不同的工作。父母對學生的了解比較深入,學生適合做什么,父母能對學生的性格做出更精確地評價。父母要促進學生通過測試,總結出自己的職業性格。父母也可以從自身的經驗出發,總結出各類型的職業需要什么性格,從而幫助學生將來實現人職匹配。
再次,幫助學生分析個人能力特長以及職業能力。父母知道學生目前有什么能力,出去能夠做什么。通過一些測試,了解學生的職業能力體現在哪些方面,可以適當給學生指出來,幫助學生認識自身,和學生一起挖掘其自身的職業能力。
最后,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職業價值觀。父母從小看著學生長大,知道學生做人、做事的態度。要學會引導學生說出對工作的目的、意義和重要性是如何評價的,有什么看法,同時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測試自己的職業價值觀,作為參考。
(二)知彼——幫助學生了解外部環境
家長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和對社會職業變遷的了解,和學生談談職業的變化,談談社會發展對職業的影響。和學生一起關注勞動力人才招聘信息,抽出時間帶學生去人才市場、人才招聘會看看,收集企業招聘信息,讓學生了解市場需要什么人才,從而緊跟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我國地域遼闊,產業結構在每個城市、區域都不盡相同。而區域經濟發展嚴重影響勞動力市場需求。因此,要引導學生看到所在地域的情況,了解不同地域的差別,了解國家發展大的環境、政策,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就業地點,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endprint
(三)知崗——幫助學生確定職業定位
首先,家長要將自己的職業經驗言傳身教。家長的閱歷,比學生的閱歷多,特別是職業方面的閱歷。
其次,與學生一起探討職業。我國職業種類很多,比如:2015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將我國職業歸為8個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1838個細類(職業)。家長要與學生一起探討,一起了解學生種類,讓學生全面了解這些職業大類和職業小類。
再次,陪同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類型。家長可以把自己的愿望傳達給學生,但絕不能包辦代替,替學生去選擇。
(四)知行——幫助學生制訂實現目標的計劃措施
學生根據確定的目標,找出自身的差距,相應地制訂出詳細的實現目標的計劃和措施,明確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提高什么能力,完成什么任務。為了達到目標,要有詳細的時間安排表,要有強烈的執行力。制訂計劃措施的總策略如下。首先,找差距,要列出自身的情況和外在的環境。對比目標對自身的要求,找出差距;其次,縮短差距的針對性,真正解決自身的問題,縮短自身情況和目標之間的差距;再次,要有操作性,使規劃能夠指引自己切實行動;最后,一定要有時間期限。
增強規劃的可行性,家長可幫助學生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近細遠粗。所謂“近細遠粗”,就是實現近期目標的措施要比實現中期、長期目標的措施更加具體,更加細致。二是遠近結合。所謂“遠近結合”,就是制定的措施要有連續性、階段性和可持續性,不僅要為近期目標的實現服務,還要為第二階段的發展做鋪墊,為長遠目標的實現打基礎。
(五)知果——對學生的規劃進行有效監督
父母對學生的監督分為獎勵和鼓勵,要有激勵的措施。學生達到目標之后,可以給予獎勵。沒有完成任務的,家長可以指出學生的不足,給學生建議鍛煉自己的能力的方法,鼓勵學生改變自我。
人都有惰性,導致沒有按計劃實施行動。不少人在實施了一段后就半途而廢,因為他們在實現的過程中,自信心逐漸地減弱,意志逐漸消退,認為目標無法實現而放棄。這時,需要家長對學生的規劃有效監督。家長要采用提醒、抽查的方式監督學生,不要過于頻繁,否則會適得其反。
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尚在發展中,分辨能力不足,價值觀等極易受到大眾傳媒的影響,受到外界的干擾,偶爾還會盲聽盲從網友的建議,隨意更改自己的目標任務。家長要幫助學生分辨真偽,強化目標,激勵學生。
(六)知變——指導學生根據客觀變化修正規劃
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很多,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以預測。在此狀態下,職業生涯規劃就成了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根據實施效果以及客觀環境的變化及時檢查與修正。
首先,要根據變化的外部環境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調整。現代社會職業變化很大,需要家長和學生時刻關注市場的變化。要讓學生緊跟時代的發展,適應市場需要修改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其次,根據自身情況的變化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調整。在實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性格、職業價值觀、身體狀況、家庭情況、自身的經濟狀況等可能發生變化,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措施等方面的情況。家長要幫助學生分析自身的情況,根據主客觀情況的變化,給學生相應的建議,對職業生涯規劃做出調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