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玲
【摘要】目的 探討年齡≤35歲合并三支病變的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特點。方法 選擇經冠脈造影確診的≤35歲的三支病變的冠心病患者8例,分析其臨床特點。結果 臨床表現為心前區悶痛居多。危險因素中,以血脂異常增高及吸煙比例增高。冠狀動脈病變以重度狹窄為主。結論 臨床表現為心前區悶痛居多。在危險因素中,以血脂異常增高、吸煙為主;患者冠狀動脈病變以重度狹窄為主。
【關鍵詞】≤35歲;冠心病;冠脈造影;三支病變;臨床特點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2..02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不良習慣越來越多,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趨于年輕化。35歲以下的患者研究較少,本課題提供了8例年齡≤35歲合并三支病變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特點。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7年2月的住院患者,年齡≤35歲,經冠脈造影確診為三支病變的患者8例,對于臨床特點進行總結分析。
1.2 方法
首先對該年齡組患者行冠脈造影檢查后選取三支病變的患者。進一步對該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統計。
1.3 冠狀動脈造影
入選患者行冠狀動脈造影后,以直徑法測量冠狀動脈,狹窄≤50%定義為輕度狹窄,狹窄在50%~70%定義為中度狹窄,狹窄≥70%之間定義為重度狹窄。二支或以上的冠狀動脈病變定義為多支病變。
1.4 危險因素的判定
根據患者病史,包括既往檢查資料、入院情況、入院后檢查資料等,評定患者相關冠心病危險因素。
1.5 臨床表現
男4人,年齡28~33歲;女4人,年齡33~35歲。5例為典型的心前區悶痛,3例為不典型胸悶。
2 結 果
2.1 疾病構成
急性前壁心梗1例;下壁或后壁右室心梗4例。心絞痛3例。合并高血壓1例,糖尿病1例。
2.2 危險因素構成
血脂異常5例(62.5%),其中甘油三酯增高4人,最高9.39 mmol/L;膽固醇異常增高4人,最高7.07 mmol/L。吸煙5例(62.5%),其中4人每日吸煙20支以上。血小板異常2例(25.0%),血尿酸異常2例(25.0%),肥胖2人(25.0%),飲酒2人(25.0%),冠心病家族史2例(25.0%)。
2.3 冠狀動脈造影特點
輕度狹窄:累及LAD 2例,LCX 1例,RCA 2例。中度狹窄:累及LCX 2例。重度狹窄:累及LAD 5例,LCX 5例,RCA 6例。
3 討 論
年齡在35歲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危險因素與老年人不同,有其自身特點。從本研究資料的結果提示,血脂異常 5例(62.5%),其中甘油三酯異常增高4人,膽固醇異常增高4人;吸煙5例(62.5%),每日吸煙20支以上有4人。眾所周知,高酯血癥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進一步加重。而吸煙在男性年輕病人中居多,能促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強,使冠狀動脈緊張度增加。本課題顯示,這兩方面因素均為第一危險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家族史等其它傳統危險因素仍不能忽視。這些危險因素與以往其他研究類似[1]。此外諸多研究表明,冠心病的早發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其主要原因是基因突變。而本課題的危險因素中,冠心病家族因素2例。
在本課題研究中,6例患者中分別出現了以上各種類型中的危險因素,而另外有2例患者均無上述危險因素,而冠狀動脈造影顯示為三支病變。有研究表明機體長期處于慢性壓力狀態下,極其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2]。本課題的這2例患者的發病原因可能與此原因有關。因此,對于臨床中不典型癥狀的患者一定不要忽視。對該年齡段的患者更應該要加強心理方面的呵護!減少此方面因素導致的心臟病的發生。
本課題研究中的冠脈造影結果顯示:重度狹窄居多,累及LAD 5例,LCX 5例,RCA 6例。累及右冠脈的有6例,較多,與老年人多累及左前降支不同,可能與本文例數較少有關。從冠脈狹窄情況來分析,冠脈管腔狹窄相對較重居多。可能為年輕冠心病患者多為首次發病,缺乏預適應,故一旦出現冠心病的臨床表現,即為嚴重病變,可危及生命。
通過本課題研究觀察,需要對于≤35歲的患者,加強二級預防,定期體檢,做到早期發現,及時干預。
參考文獻
[1] 楊偉憲,楊 錚,吳永健,等.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2014(9):1249-1253.
[2] De Rooij SR.Blunred cardiovascular and cortisol reactivity to acute psychological stress a summary of results from the Dutch Famine Birth Cohort Study[J].Int J Psychopsysiol 2013.90(1):21-27.
本文編輯:趙小龍